分享

【文化商丘】商业兴商

 贾伯瞻 2022-04-05

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桀把统治了400多年的夏王朝带向了末日。《史记》记载:“帝桀之时,诸侯多畔(叛意)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夏桀一味地追求奢侈和享乐,根本不考虑夏朝的命运。由于他的暴戾,他身边的大臣也大多是阿谀奉承之辈,以致朝廷上下都沉迷于寻欢作乐之中,对人民只知压榨,不管死活。酒色宴乐成了荒淫无度的夏桀生活的主要内容。据史料记载,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当时夏桀宫中仅女乐就有近3万人,夏桀每天早晨都让女乐在宫廷中演奏,声音飘出宫廷,大街上的人们都能听到。朝廷的腐败需要大量的财富作支持,财富不继,朝廷便以暴虐去掠夺百姓的财富,以致夏民日益贫困,老百姓被逼得卖妻鬻子,甚至饿死,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诸侯多叛。面对夏桀如此作为,商汤(即成汤)向夏桀进谏,希望他改邪归正,夏桀反而怀疑他反叛,“召商汤而囚之夏合”。商汤千方百计让夏桀释疑,他的臣子又以向夏桀行贿的方式解救商汤,使商汤终于获释。从此,商汤开始了对夏桀的深刻反思,他看夏朝越来越失去民心,百姓陷于水火,便有了拯救天下的念头。

伊尹是商汤的右相,他劝商汤对夏桀不要存任何幻想,要毅然担起拯救天下的大任。经营了400多年的夏朝虽然“诸侯多叛”,但仍然拥有比商国大得多的实力。商汤和右相伊尹、左相仲虺都明白,要完成拯救天下的大业,必须发展经济,壮大自己的实力。伊尹建议商汤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大力发展手工业;手工业是商业的基础,商业是手工业的出路,在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商汤采纳了他的意见,号召国民搞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下一致努力,使农业、手工业很好发展起来,百姓安居乐业。

伊尹很善于管理经济,见国家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有了大量剩余,建议商汤不失时机发展商业。他对商汤说,商业“重则至,轻则去”,要“开阖决塞”,拓宽商业渠道,促进商品流通,稳定市场。他与商汤一拍即合。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商国的商业飞速发展,出现了经济更加兴旺繁荣的局面。

这时候,重大的商机降临了。夏桀沉缅于宴乐,为了女乐的演奏和歌舞更加好看,要求女乐身着漂亮的丝织衣裙。仅宫中3万女乐对丝绸的用量已经够大的了,加上腐败的臣子们仿效夏桀的享受,丝绸的需要量更大。而当时丝绸制造的整个过程全靠手工劳作,供不应求,尽管农民奋力植桑养蚕,妇女日夜缫丝织帛,仍无法满足朝廷的需要。于是,夏桀便让人用粮食与其他资源和方国交换丝绸。商汤和伊尹认为这是天赐的机会,便把商国现有的丝绸大量运往夏都,进行贸易。同时,号召国民大量生产丝绸,换取夏朝的粮食、金属和其他资源,以削弱夏朝的力量。国家制定政策,对国民生产的丝绸高价收购,然后向夏倾销。史书记载,这一措施使商国的蚕丝产量很快提高,商汤命令商民日夜赶织“文秀纂组”。丝绸生产出来后,挑选精明能干、能言善辩的使臣押运到夏都,高价出售,《管子·轻重甲》记载:“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除换取了大量的粮食之外,还换来了其他手工业原料。原料充足,商国的手工业更加发达,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贸易,形成了良性循环。结果,商地的百姓越来越富足,商国国力日益强盛,而夏朝的经济却日益空虚。商国以商业兴商,为灭夏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管子·地数》记载:“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里之薄(同亳)而用有余。天非独为汤而雨菽粟,而地非独为汤出财物也,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策,坐起之费时也。”意思是说:“夏桀霸有全部天下而财用不足,商汤只有'薄’地七十里而财用有余。并不是天专为商汤降下粮食,也不是地专为商汤长出财物,而是由于伊尹善于经营交换、善于轻重之术、善于由国家掌握经济的开闭与决塞,伊尹还精通物价高低和号令缓急的政策来集中操纵这些条件。”

当时,如果没有伊尹的作用,商国的经济不会发展那么快。而倘若没有商汤的知人善任,伊尹的才能也只能束之高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语)所以,在当时创立一个新朝代的只能是商汤。

文/刘秀森

策划:刘玉杰

编辑:杨 宁 审核:吴孝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