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四年(1081)的冬天,黄州一直在下雪,直到翌年初才告一段落。  从四年末到五年初,苏轼一直在忙着筹划一件事,就是在他那片五十亩的田地边上,盖一座大房子。江边临皋亭的居所太小,家中人口众多,多有不便,正好,苏轼开垦东坡之后,在田地附近发现了一块荒废多年的花圃,动了念头要好好整治一下。起念筑屋是在元丰四五年的岁末年初,到了五年的正月十五日,苏轼把一切筑屋所需的物料、人工都准备好了,正准备开工时,漫天大雪又下了起来。屋子是在大雪中盖起来的,苏轼为其定名雪堂,为了名副其实,他又亲笔在四壁上画满了雪景。 甚至于有一种可能,不仅是四壁,就像四个多世纪后的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绘制出伟大的《创世纪》一样,苏轼把雪堂的房顶也当成了画布,将整个大屋绘为雪国。苏轼在《雪堂记》中的这句话,似乎可以证明屋顶绘雪的猜测。连在一起理解:苏轼进入雪堂,无论是坐着、站着、躺着,甚至拿余光扫视,到处都能见到雪。苏轼对自己亲手绘制的“壁纸”非常得意,更让他满意的,是这大屋所处的地貌环境。从雪堂南窗向外望,是四望亭的后山。(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还记得吗,《黄苏篇》有述,元丰三年春,苏轼初到黄州寓居定惠院时,因心情抑郁,经常昼伏夜出。在一个大雨初晴的傍晚,他误打误撞就走进了这座黄州四望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