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铁木君 来源:铁木君(ID:tetemu) 请问理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最近在生活中总听同学或者家长评价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 因为理智,让我在校园生活中过滤掉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东西,比如恋爱。 因为理智,我也很难去尝试一些比较冒险,有风险的事情。 又因为理智,让我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都以不熟为由,来减少人与人之间三观不合的冲突。 那理智,到底是一个好的特质,还是不够全面甚至是有缺陷的呢? ——一位来自知识星球的朋友 一位来自知识星球的朋友: 你好呀,那阿铁这次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理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正文开始之前,阿铁给大家几个场景,看哪些属于理智,哪些属于不理智:
以上三个场景,哪些属于理智,哪些属于不理智呢? 相信第一和第三场景没有争议,一个很冲动没有考虑购买这件物品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一个目标冷静清晰知道自己当下不需要什么。 第二个场景则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回答,这就涉及对于「理智」本质的解释了。 什么是理智? 在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哲学中,理智又被译为努斯,努斯是永恒的无限的无形的独立自为的知晓一切并支配一切。 换句话来说,理智的人,他能够清晰洞察自己当下所遭遇的情形,包括利害关系、是非关系等等,并且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于是第二个场景就有了答案,它属于「理智」。 因为小明知道自己经常能用到,手头的资金也足够生活花销,他对于自身的情形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基于这些才决定下单。 如果换成场景一的情形,那么这个理智的小明,很可能就不会再考虑这双球鞋。 同学在问题中说“因为理智,我也很难去尝试一些比较冒险,有风险的事情”,这算不算理智呢? 算的,因为你清晰地认识到这件事对你来说很有风险,所以你自主做出不去尝试的决定,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本身就是理智主导的结果。 但是,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把理智与趋利避害挂钩。 理智不等同于趋利避害。 让我们再回看「努斯」的意思: 努斯是永恒的无限的无形的独立自为的知晓一切并支配一切。 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是知晓一切并找到优解,而是说知晓一切并支配一切。 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够清晰洞察利害是非时,我们自主做出的行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划分到理智的范畴。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选择了坏的行为那也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结果,我们需要自行承担责任。
毫无疑问,小明是理智的。
小红也是理智的。 小明是有准备的“迎难而上”,小红是合理分析下的“趋利避害”。 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理智,都没有对与错。 理智从来就没有单一的说法,把趋利避害完全等同于理智,反而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新的危机。 如果一味的将趋利避害与理智等同,我们很容易陷入「理智化」。 所谓理智化,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即,人们面对某种让人不适的情感或事情时,常常会选择把面对的问题去情感化,以此来给自己建立起防御机制。 举个栗子: 已经大三的小李,看着室友一个个脱单,很是羡慕。 但是转而,他开始这么想:
看起来小李很理智,但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小李这种理智分析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羡慕的情绪挡在门外。 甚至更进一步,他可能是为了逃避面对女生的尴尬,将自己这种逃避的行为给“理智化”了。 这种防御机制能一定程度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借口,将“逃避”变成“理智”再变成“合理”,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我这么选择才是对的。” 长久以往,我们便会失去迎难而上的斗志。 所以小伙伴问,理智是一个好的特质,还是不够全面甚至是有缺陷的呢? 阿铁的回答是: 理智无疑是一个好的特质,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是,对理智的偏颇理解,进而把理智当作借口的逃避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理智是什么? 它是合理分析下的“趋利避害”,也是有准备后的“迎难而上”。 当我们下意识选择趋利避害时,我们也该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迎难而上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收获。
你看,很多时候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理智思考一下,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所以,同学不妨用你的理智多思考一下,让自己跳出「趋利避害」的思维模式,多去宏观的看待事情,理智就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思想维度。 这也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理智,它是我们迈向更好生活的燃料,但绝不是我们退缩的助推器。 希望阿铁这个回答能够给小伙伴带来一点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