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昵称76403932 2022-04-05

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

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

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魂,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

则胀,五藏不安。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歧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

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第一章.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2.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

3

下载原格式 Word 文档(共 9 页)
微信  支付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