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冀东抗战的领导者李运昌 (三)

 燕山茶社 2022-04-05

只要人心不死,就是我们胜利的根本

“治安军”的惨败,令华北日酋冈村宁次惊呼:“对冀东应有再认识。”立即命令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将其“防卫”重点由津浦线移回冀东,全力“确保冀东地区的治安”。在第四次、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期间,冈村宁次主持制定实施了“冀东一号”一期、二期、终期作战计划,并亲自带领第二十七师团长原田熊吉中将、独立十五混成旅团长田中信雄少将等人,到唐山、丰润、玉田、鸦鸿桥等地进行视察。

在重兵“拉网式”扫荡的同时,推行了一套“壕沟堡垒政策”,在冀东挖成了深3米、宽5米的主要封锁沟东西走向6条、南北走向6条。每县境内,还挖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封锁沟。沿着这些封锁沟墙,每隔1.5公里筑一座“瞭望楼”(碉堡),约2.5公里设一据点。把冀东根据地搞得“沟壕如网,碉堡如林”,细碎分割,逐步“蚕食”。

文章图片1

日军联队长田浦竹治视察封锁沟壕

日寇对人民群众进行最残暴、野蛮、疯狂的大屠杀,制造了数以千计的惨案,屠杀了数以万计的同胞。在日伪统治力量达不到的山地,甚至制造惨绝人寰的“无人区”。使冀东抗日军民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牺牲,抗日根据地遭到极为严重的摧残。抗日政府政令可以照常执行的地方,只剩下20%左右。冀东抗战进入了最严峻、最残酷的阶段。

文章图片2

刻在盘山山崖上的抗战标语表达了

冀东抗日军民坚如磐石的战斗意志

但与一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日军企图与八路军决战的计划落空了。几起几落的拉锯斗争,使冀东抗日军民进一步懂得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个游击战争的真谛。冀东八路军主力不仅再没有被敌人包了“饺子”,而是适时转至外线,成功地保存了冀东抗战的核心战斗力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失时机地组织了青纱帐复仇战役、恢复基本区战役、打“北特警”等战役行动,并坚决执行了晋察冀军区“敌进我进”的战略部署,向敌后之敌后大踏步开辟,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新的胜利。

1943年2月,正值农历年关,冀东军分区党委在热南五指山下的达峪村开会,决定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由司令员李运昌亲自率领,分东、中、西3路,越过长城封锁线,进行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李运昌和军分区参谋长彭寿生率领由第十一团组成的中路部队越过长城,经遵化、丰润一路辗转作战,一直插到唐山以西仅20余里的新军屯地区南坨村。激战中,冀东军分区司令部电台的电波消逝了,李运昌与晋察冀军区电讯中断。对此,军区极为关切,命留在王厂沟的冀东军分区机关从速查明李部下落。正在众人焦灼之际,李运昌胜利归来。晋察冀军区领导接到消息,大为欣慰。

此次战役行动虽为时短暂,八路军主力尚不能在平原基本区站住脚。但子弟兵出敌不意攻入基本区腹地,特别是中路直逼唐山又安全返回,说明无论是长城线的“无人区”,还是平原的壕沟堡垒,所有的封锁线都是可以突破的。老百姓则奔走相告:“八路军大部队回来了!”“李司令回来了!”敌人编造的“八路军都冻死了,饿死了”“李运昌带着18个人正蹲在长城上哭”等谣言再也没人相信。后又经第二次、第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被敌人“蚕食”的地区基本得到恢复。

文章图片3

转至外线的八路军在热南山区点燃篝火取暖

敌人用尽一切残暴的手段,妄图对冀东这一块孤悬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拔根断源式的毁灭。但敌人烧了我的房,抢了我的粮,毁灭了我的家园,杀害了我的亲人,却无法征服冀东抗日军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无法动摇坚信中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日寇制造潘家峪大惨案,一个1700口人的山村,被屠杀1230多人,其中有妇女儿童650余人,23户被杀绝,烧毁房屋1235间,整个村庄遍地尸骸,一片焦土。但活下来的青壮年立即组成“潘家峪复仇团”,奔向杀敌的战场,高喊着“血还血!”“命还命!”与鬼子拼死肉搏。

“只要人心不死,就是我们胜利的根本!”在两年多血与火的博弈中,冀东的抗日武装力量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更加壮大坚强。根据地的面积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1倍多。县级抗日政权由7个增加到19个。其中3个县跨长城南北,承(德)平(泉)宁(城)和凌(源)青(龙)绥(中)两个县,完全建在伪满洲国境内。全区人口由1941年的150万,发展到363万。武装部队发展到3个主力团、9个地区队和一批县基干队,总兵力由7369人发展到10050人。4年来,冀东党在艰苦斗争中,终于完成了上级给予的坚持与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创造多块、小块游击根据地,并进一步造成大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这块拥有数千个村庄和数百万人口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已经成为不可摧毁的力量。

文章图片4

冀东八路军连队上政治课,驻地群众也来参加

1943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作出决定:冀东地委改为冀热边特别委员会(简称冀热边特委);冀东专员公署改为冀热边行政公署。同时实行一元化领导,任命李运昌为特委书记、行署主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遵照北方局指示的“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克服困难,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和准备战后建国”的总方针,冀热边特委领导全区党政军民,开展了减租减息、民主选举、大生产、拥军优抗、拥政爱民等群众运动,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空前地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和组织程度,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发展了军事工业生产,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冀东抗日斗争的形势,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日军第六十三师团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在笔记中不禁哀叹:“日军虽占有点和线,但处处薄弱,宛如赤色海洋中漂浮的一串念珠,情况十分严重。”

文章图片5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文章图片6

作者简介

王辅睿,河北省玉田县人,1938年生,中共党员,冀东八路军抗日烈士之子,退休记者,曾任唐山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8年离开工作岗位后,在寻访冀东抗战历史的过程中,深深被革命前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所教育和震撼,于是将深入研究和书写冀东抗战历史,传承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视为毕生使命而竭尽全力。

先后著有《高昂的头颅——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第三地区队挺进热河》《血路》《冀东抗战史话》(三卷本,120万字,并有200余幅历史图片。)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组组长岳思平认为,《冀东抗战史话》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了冀东军民长达10余年可歌可泣的抗日武装斗争,反映了冀东抗日军民艰苦卓绝抗战的由来、经过、地位与意义。内容翔实,资料雄厚,脉络清晰,政治导向正确,对于研究冀东抗战进而全国抗战,具有史料和学术价值。

供稿:王辅睿

编辑:马良杰

审核:吴立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