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膜振荡概念:转子轴颈在轴承内做高速旋转的同时,还环绕某一平衡中 心做公转运动。 如果转子轴颈主要是由油膜力的激励作用引起的涡动, 则轴颈的涡动角速度近似为转速的二分之一,所以称为“半速涡动”。 当转速升高到一阶临界转速的两倍附近时,涡动频率与转子一阶自振频率相重合,转子轴承系统将发生激烈的油膜共振,这种共振涡动就 称为油膜振荡。 2.油膜涡动、油膜振荡的主要征兆与信号特征: (1)油膜涡动实际振动频率要小于转频的一半,一般为0.43-0.48倍。油膜振 荡频率为转子系统的一阶自振频率。 (2)油膜振荡是一种自激振动,维持振动的能量由轴本身在旋转中产生,不 受外部激振力的影响。发生大振幅油膜振荡后,继续升高转速,振动频率不 会变化,振幅也不会下降。 (3)发生油膜振荡时,轴心轨迹形状紊乱、发散。 (4)发生油膜振荡时,往往来势很猛,瞬时间振幅突然升高,引起轴承油膜 破裂,会同时发生碰撞摩擦。 (5)当转子转速进入油膜共振区后,升高转速,振荡频率不变,振幅不下降。 但降低转速,振动也并不马上消失,油膜振荡消失的转速要低于它的起始转速。 3.油膜振荡频谱图 4.油膜振荡防治措施: (1)避开油膜共振区域。 机器设计时避免转子工作转速在一阶临界转速的两倍 附近运行。 (2)增加轴承比压。 增大轴颈偏心率,提高油膜的稳定性。 (4)减小轴承间隙。 (5)控制适当的轴瓦预负荷。 (6)选用抗振性好的轴承。 (7)调整油温。 适当升高油温,减小油的黏度,可以增加轴颈在轴承中的偏心 率,有利于轴颈稳定。 |
|
来自: 奋斗xebc4727cj > 《钳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