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一路走来,值得我感恩有很多: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养育我的父母。今天,我要感恩的人是我的大哥杨正安。我今天能成为一名受社会尊重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受到攀枝花市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一名优秀的舆情信息员,成为《攀枝花日报》的优秀通讯员,成为米易县电视台的优秀“特约记者”,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我的大哥杨正安,是他的默默支持和关心,让我在前进的路上顺利了许多。有这么一位为弟弟无私奉献的哥哥,是我的福气,是我此生的荣幸。我的哥哥曾是初中语文教师。由于家庭贫寒,我读到高中,家里便拿不出学费,哥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我的生活费和学费,后来上大学,我的所有费用都是他出的。哥哥喜欢写作,在报刊杂志上也发表过许多作品。受他的影响,我从小便爱上了写作,上初中后,我的每篇作文都是他指导我反复推敲修改而成的。为了写出较高质量的作品,我们有时甚至修改到深夜。在他默默的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在初中、高中时有几篇作文还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读师专时我选择了中文系,想在写作上取得点成就,写写我美丽的家乡、写写我勤劳朴实勇敢的民族。哥哥告诫我:写作上想要有更好的收获,就要多读好书,多看报纸,多作笔记。周末,同班同学结伴游山玩水、看电影时,我始终待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书,阅读自己喜欢的散文、小说。有几位漂亮的女同学邀请我同游,也被我拒绝,现在想起才觉得非常对不起别人的好心。最后一个学期,我哥开始鼓励我投稿。散文《彝乡之子》、小小说《山羊皮》等,在《攀枝花日报》上发表;刚走上讲台时,我的散文《赤心献彝乡》又被《攀枝花日报》采用。看到我的文学作品能在《攀枝花日报》《阿坝师专报》上发表,初中时的两位语文老师也鼓励我多创作。工作后,学校领导让我写写新闻,加强学校的宣传。于是,我开始新闻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新闻作品经常在《攀枝花日报》上发表,《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教育导报》也采用过我的稿件。2000年以后,我在米易县撒莲中学创办校刊《撒中之声》。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我又开始创作文学作品。《神奇的麻陇彝寨》《阿芝》《冬游小板场》《家乡那片杉树林》《我与攀枝花日报》等作品先后被《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采用,有30多篇文学作品被米易县文联创办的《安宁河》杂志采用。我指导的10多篇学生作品也在《攀枝花晚报》《安宁河》上采用。有个名叫毛裕钦的彝族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攀枝花晚报》采用,激动地说:“感谢杨老师的辛勤指导,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他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多篇作品在《安宁河》等杂志和网络上发表。现在,他只要来米易县城办事,就会邀请我小聚,畅谈快意人生,畅谈文学创作。2000年,我加入米易县作协;2020年,我加入攀枝花市作协。2020年,我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艾过年》受到《攀枝花文学》相关负责人的好评,编辑老师告诉我,2021年,《攀枝花文学》将刊发我的这篇作品。这些年,无论是在新闻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我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始终认为,这些成绩应归功于我的哥哥,没有他的帮助和支持,很难想象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我想,感恩哥哥最好的方式,便是多多创作,多出好作品。杨正毅、男、彝族、中共党员,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民族中学校 教师 创作简历:1993年——1995年在就读于四川省阿坝师专时就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阿坝师专报》、《攀枝花文学》、米易县《安宁河》杂志和彝族人网等发表散文小说80多篇,作品《我与攀枝花日报》获得《攀枝花日报》读书征文二等奖,作品《美丽的彝寨》获得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得金奖。微信呢称:阿惹阿他(杨正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