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159:“说一个自带声音的字吧”

 亘心为上 2022-04-06

今天来讲一个汉字,这个汉字从产生它的时候,便自带声音。我这样说,你肯定会好奇我在说哪个字。且容我卖个关子,下面容我道来。

想起来说这个汉字,是因为中午吃饭时看了一个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在这纪录片里说到了这个字。本来纪录片讲得很形象了,但我仍想再细说一下,也是我内心的一种情感抒发。

不卖关子了,我要说的这个字就是“卜”字,占卜的卜。说起来这个字,如今来看是一个很普通的汉字,但我们若追溯一下它的前世,我们会见到关于它更有趣的一面。

论汉字造字法,我们有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与转注。远在两三千年前,我们的汉字大都基于象形而演化开来。比如“人”字,甲骨文里有正面站立的形象,也有侧面站立的形象,后来由“人”与“言”构成了“信”,“信”有时还会被人们拿去假借“伸展”的“伸”。如此种种,我们的汉字在历史长河中便织成了一张巨大的字网。

关于“卜”字,现代注音为bǔ,而且现代的一些字典通常解释为占卜、预测。早在殷商时期,商人极为迷信,几乎到了无事不占、无事不卜的地步,每天做什么事差不多都要占卜一下。他们一般占卜选用的就是乌龟的龟壳,通常做法是用火灼烧龟甲,然后通过观察龟壳上面那些灼开的裂纹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这个“卜”字就和占卜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许慎在《说文》里说“卜”像灼烧而裂开的纹路,我们来看下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形:

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在他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中就说,“ 象卜之兆。卜兆皆先有直坼而後出歧理 , 歧理多斜出,或向上,或向下罗振玉的意思很明白,这个“卜”字字形就是像龟甲因灼烧而裂开的纹路走向,有的向上,有的向下,这就是我们在甲骨文、金文中看到的“卜”字的形象。

我们再来说“卜”字的读音。今天读bǔ,在隋唐时读“博木切”(一种古老的注音方法,切换为今天的读音,基本等于bǔ)。殷商时期的人们在灼烧龟甲之时,当龟甲“噗”的一下裂成一定的纹路,这个“噗”的声音与“卜”的发音很是接近。

我们汉字素来不是音节文字,人们在创造它的时候,都是先有义而后与相应的音结合,这便是音义结合之初的“约定俗成”。这个“卜”字,因灼烧龟甲,“灸而裂之”,噗的一声,形成了这样的“卜”字形纹理。人们便依据了这种音义约定俗成的关系,把这种音响与卜字联系了起来。随着语音在时间长河中的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bǔ

因此,我们可以说呀,这个“卜”自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殷商古人造字时的观察和考虑,还能听到它的声响。这个字就是如此的有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