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金色年华554 2022-04-06

纵横华媒国际推出“华夏风范”平台,融通中外,展示中国城市文化。

阿昌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

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

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人民还喜欢在田间地头、山上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自娱自乐。

如果遇上过路人接唱,有时甚至可以唱几个小时,乐此不疲。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宋元商人·明代屯田

阿昌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曾与诸多民族融合。

宋元时期,内陆商人已进入云龙一带阿昌人中。

明代在云南实行军民屯田,汉族人口大量移入,

一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汉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汉族融入到阿昌人中,

如明军屯守军的后代多在当地转化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户撒刀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沐英西征时曾留下一部份军队驻守户撒屯垦,他们将打制刀具的技术传给了阿昌同胞,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户撒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结晶,其先民在唐代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要领,主要制作简单粗糙的生产工具。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它是因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

阿昌族人民不仅擅长打刀,也非常爱刀,每家至少有把长刀。

青年男子结婚时,总是要身背长刀,方显得英姿勃勃。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阿昌族火把节

有阿昌族生活的地方必过火把节,火把节是阿昌族、彝族、白族、纳西族等西南火图腾崇拜民族古老传统的节日。

阿昌族立大火把是千百年来民间自发的集体大型节日活动,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节日当天祭祀火神、祭祀三神(天神、人神、鬼神)、祭祀瓦当整(寨神)、祭祀田公地母、祭祀祖先,驱邪除恶。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饮食习惯

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嗜食酸笋、酸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烧猪肉。

户腊撒的“过手米线”、梁河的黄花粑粑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窝罗舞

阿昌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是"窝罗蹬嘎","窝罗"是曲调主要的开始唱词,"蹬嘎"意为舞蹈,总称为"窝罗舞"。

舞蹈主要模拟飞禽走兽的动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古老的窝罗舞由自由步、麻雀步、猛虎下山步3个部分组成。

舞蹈内容朴实,曲调欢快,表现了阿昌族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向上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民族服饰

阿昌族喜欢以花做饰,阿昌族服饰总会配有各式各样的鲜花与绒花。

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

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

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妇女的服饰则因地而异。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华夏风范》平台由纵横华媒国际发起打造,致力于向全人类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物产、中国城市文化底蕴、中国人民精神特质、中国经济社会力量、中国智慧与自信的优秀文化,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华夏风范丨心灵手巧的阿昌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