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2-04-06 | 阅:  转:  |  分享 
  
初中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1)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简答题(共20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时期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西汉时期为促进汉族与该民族的友好交往的汉族宫女是谁?东汉末年以来,除该民族与鲜卑、羯之外,还有哪两支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2)建立北魏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谁在位时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4条)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

?(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1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2分)

3、请回答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问题:

①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什么地方?

②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讲述的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书中许多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请结合三国的历史,回答问题:

1.“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开国皇帝是谁?

2.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两次重要战役是什么?

3.《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请你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位人物的名字。

4.三国故事家喻户晓。请你根据平时知道的历史知识,说出两个有关三国的成语典故的名称。

6、据新浪网报道: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也有部分专家、网友质疑曹操墓真假。曹操墓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与热议,跟他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曹操生活在什么时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使自己的实力不断增强?

(2)请写出与曹操有关的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曹操死后,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请写出三国的名称及建立者。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请将三国名称填写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2)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北魏孝文帝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

8、分析三国鼎立的形势图



???a.在图中方框内填写三国国名和都城。

???b.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的建国时间和建国君主。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图左上角人物是曹操,请写出与他有关的两次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

???d.台湾省在三国时期称____________。

9、请回答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问题:

①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什么地方?

②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10、请你说一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11、曹操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ji良马)伏枥(1i马槽,养马的地方)}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是什么?

???(2)为了实现他当时的这一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1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的“江南”主要指哪一地区?

???(2)那时,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方面。

(4)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开发有何深远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

1、???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

3)图二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4、1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15、1.(6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1分)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1分)

16、试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黔。”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这里的“魏主”指的是谁?“北俗”指的是什么?

(2)这段材料反映出魏主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3)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举出三例)

(4)魏主改革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1)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的改革是什么?

(2)北魏的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两次改革都取得了成功,都促进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两次改革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9、歌曲欣赏:

唱脸谱

外图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哇哈哈……)

?(1)除了上述人物,说出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典故。

?(2)用“白脸”形容曹操,这是一种历史上的偏见,你认为曹操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用一句话)

20、读图说史,回答问题。



???1.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请将三国的国名填写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2.请在图上用“口”标注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都城。

???3.东亚南朝时期,长江以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匈奴,王昭君,氐、羌(各1分,共4分)。

???(2)鲜卑族,孝文帝。

???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写出4条即可)。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各1分)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分)

(2)奖励耕战。(1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08桂林中考)第12题

3、①洛阳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4、1.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2.南方战乱少,比较安宁。

3.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5、1.魏一曹丕;蜀一刘备;吴一孙权;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只要是三国人物即可。

4.鞠躬尽瘁、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

6、(1)东汉末年;招募流亡农民开荒;组织兵士耕田。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7、(1)魏??蜀????吴;

(2)迁都洛阳;改官制、穿汉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

(3)民族大融合;南北经济的发展;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人们渴望统一(答出其中三项即可得满分)

8、a从上到下依次填写:魏;洛阳;成都;蜀;建业;吴

b①220;曹丕②221;刘备③222;孙权

c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d夷洲

9、①洛阳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10、(1)内容: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2)特点:都是向汉族学习。

(3)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阅卷注意:综合题要点齐全。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1、(1)完成统一大业。

(2)努力:①把汉献帝迎到许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②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③军事上进行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2、①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②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南方战乱少,让会秩序相对安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③修处了许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垦为良田,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

④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3、(1)A:秦孝公;B:商鞅;商鞅变法;

1.???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回答两点即可)?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奖励耕战。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5、(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1点1分,共4点4分)(考生如答改汉姓、改用汉姓或姓汉姓,穿汉服、改穿汉服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语或学说汉语,与汉族通婚或与汉族结亲等,也同样1点给l分。考生如答改用汉族制度、改用汉族官僚制度、担任汉族官职、领取俸禄等,也给1分。直接照抄原材料扣去l分。只写改姓不给分。本小题不超过4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答孝文帝改革或拓跋宏改革、元宏改革也可给l分)(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考生如答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也可给1分)(考生如答汉化不给分,地域写错不给分,错别字不给分)

16、①诸多政权分立;

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③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17、(1)孝文帝???鲜卑旧俗

(2)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或改说鲜卑语为汉语)

(3)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

(4)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改革,勇于创新;我们在学习其他民族或国家先进文化时不应抹杀本民族本国家的特性等。(合理即可)。

18、(1)商鞅变法

(2)①迁都洛阳?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等

(3)两次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都取得了成功

19、(1)诸葛亮一一三顾茅庐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一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2)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0、(1)略

(2)将际注在“洛阳”位置上

(3)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骆骆课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