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家于淑珍:有儿有女为何晚年要住养老院?她的坚持让人泪目

 湘西老农 2022-04-06

于淑珍,是国内著名的歌唱家,在演唱方面有着很大的艺术成就,曾在歌剧《宦娘》、《向秀丽》、《江姐》、《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中扮演主角。

她还成功首唱了大量独唱歌曲,如电影《甜蜜的事业》的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滦水香茶献亲人》、《合欢花,我心中的花》、《最美最美的是中华》、《漓江谣》、《幸福歌儿永不落》等。

很多观众听于淑珍老师的唱歌,不论过了多久都不曾忘记,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她的丈夫原本也是一位歌唱家,但为了成就于淑珍,便选择退居幕后,做一个“家庭煮夫”。

有着幸福家庭的于淑珍,生下了一双儿女。奈何,在晚年后,她却选择和老伴住进了养老院,这一决定,更是让儿女承受了不少骂名,但于淑珍的坚持,却让人泪目.......

01.

于淑珍,1936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人,在她下面有8个弟弟妹妹。

因为家庭条件不算太好,加上孩子又多,所以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而作为长女的于淑珍,更是要承担起家务的责任,尤其是要帮助母亲,看着弟弟妹妹。

年纪尚小的于淑珍,十分懂事,从来不抱怨生活为何这么艰辛,反而会想办法减轻家里的负担,空闲时就会去山上挖野菜、河里抓捕小鱼小虾。

回到家里后,家务基本上全包了,不用母亲操心,而且弟弟妹妹她也会带着。

尽管于淑珍很懂事,但父母仍旧很操劳和辛苦,毕竟这一大家子,不是靠一个孩子的懂事,才能维持下去,还是要父母持续的努力付出。

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父母带着孩子们迁居了天津定居。在天津,家里基本上都交给了于淑珍,父母专心地在外面工作赚钱。

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也很平淡幸福,但没有想到,母亲却因为过度的操劳,再加上生了这么多孩子,身体很差,经常生病。

在于淑珍8岁时,母亲就不幸病逝了,这让原本就贫苦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无奈之下,仅仅上了一年学的于淑珍,就主动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帮衬着家里。

为了能够让家里变得更好点,父亲选择了再婚。都说后妈不好当,但继母却用亲情温暖了这些孩子的心,为人和善的继母,不但没有嫌弃这一大家子的孩子,反而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序。

除去家务琐事,继母还会教孩子们识文断字。对于继母的悉心教导,于淑珍十分感激,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虽然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

1952年,16岁的于淑珍进入了天津市中大化工仪器厂做学徒工,家庭条件太差了,没有办法,只能让老大于淑珍早点出来,为家里减轻负担。

有了工作的于淑珍,在继母的劝说下,去报了一个夜校。虽然于淑珍年纪还小,但继母却见多识广,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就这样,于淑珍白天工作,晚上读夜校,生活过得十分充实。

与此同时,她闲余之际还参加了一个业余的歌唱班,接触到了表演和歌唱。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般,才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02.

1955年,于淑珍跑去参加了天津职工文艺汇演,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了第一名。

荣耀和掌声,让于淑珍心生决定,人生或许就和歌唱演艺挂钩了。虽然获得了第一名,但生活仍旧没有多大的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只要厂里或者天津有职工演出,那于淑珍就会上台。

1956年,在天津艺术馆有一场给农民演出的活动,于淑珍也被安排上台。

在舞台上,于淑珍一如既往的演出,演唱了一首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谁知,在台下有一个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来看演出,便看上了她,便下了调令。

调令,是让歌舞剧院的一个年轻小伙送的,姓闫。这位小伙,也去看了于淑珍的演出,看着那青春靓丽的容颜,心里起了一丝丝涟漪,再加上领导让他去送,心里十分的激动。

拿着调令去了中大化工仪器厂的闫姓小伙,找到了于淑珍,对她说:于淑珍同志,你被天津市歌舞剧院录取了,赶紧收拾一下东西,跟我一起去报道。

得知这个消息,于淑珍感到很意外和震惊,毕竟她只是一个工厂的普通工人,能够被歌舞剧院看中,这无疑让她欣喜万分。

本身对于淑珍有好感的闫小伙,更是耐心地和她解释,并且还帮着她收拾东西。短暂的接触,于淑珍觉得这闫姓小伙还不错,有了好印象。她不知道的是,这人会成为她一生的伴侣。

进入天津歌舞剧院的于淑珍,才20岁,就成为了团里专业的文艺工作者。

虽然迈出了文艺的第一步,每天都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于淑珍却十分的自卑。相对于其他科班出身的歌唱演员,她这个半路出家的,总是感觉很欠缺。

为能跟上剧团的脚步,于淑珍只能勤能补拙,格外好学的她,除去钻研音乐理论,还学习发声技巧,甚至只要一有活动,就十分积极的参与其中,认真地学习戏剧表演,一点一滴地街垒专业知识。

靠着努力学习,于淑珍从一个小合唱慢慢转变成了领唱和独唱工作,成为了剧团的骨干之一。

03.

在刚进入剧院不久,于淑珍就赶上了一次去北京演出的机会。

对于能去北京,于淑珍十分的开心和激动,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去感受首都,就算是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她都很高兴:当时知道能去北京,感到十分的幸福,即便是坐大卡车去的,但我仍旧很自豪。

尽管在这次的演出中,并没有于淑珍,但能够跟得去观摩,她也十分乐意,更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登台演出,成为剧团的台柱子。

对于成功,于淑珍总说自己是幸运的,但实际上,这鲜光靓丽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

而且在于淑珍这一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始终没有固定专门的老师。当时剧团领导觉得于淑珍是一块天然的璞玉,要是经过专业的训练,就唱不出自己的风格了,所以任由于淑珍自己发展。

尽管如此,于淑珍还是认真的学习剧团每一个人,并且将他们都当成是学习对象,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钻研专业知识。

1958年,在剧团前辈的帮助下,于淑珍仅仅用了9天的时间,就排练演出了歌剧《向秀丽》,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角色形象。

成功后的于淑珍,并没有心高气傲,反而印象最深刻的是,别人对自己提出的不足之处。

她说: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的总结会,同志们肯定了我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我的不足之处。那是在一句唱腔中,我随意地加了滑音,同志们热情和严肃的批评,使我终生难忘。从此我演唱任何作品都要求自己忠实于原作,从内容出发准确地润腔。

正是勤奋好学以及严谨治学的品质,才造就了于淑珍的成功。

在歌舞剧院期间,外向的于淑珍十分活泼,跟剧团每一个人的关系都很好,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去帮助她。而看到人缘如此之好的闫姓小伙,心里也不免有些担心,他怕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于是,在于淑珍进入剧团后,便对其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因为有调令去接她的过程,所以

闫姓小伙有接近的理由。

起初,于淑珍只是将其当成很好的朋友,剧团的师兄,对他并没有什么想法,不论闫姓小伙怎么追求,她都没有答应。

无奈之下,闫姓小伙只能另谋奇招。

04.

有一天,剧团里有好几位上了年纪的演员,先后找到于淑珍,源于就是介绍对象。

面对前辈们的偏爱,于淑珍很不好意思,得知介绍的对象是闫姓小伙时,于淑珍心里感慨万千,自己并没有什么想法,但这前辈们说得很好听,还讲了闫姓小伙的优势,与她很般配,慢慢地,心里也有了变化。

不知道是不是闫姓小伙自己的功劳,还是剧团的这几位上了年纪的演员,于淑珍很快就和闫姓小伙相处了。

在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并没有太多的复杂,只要你情我愿就能交往,而且感情还十分稳定。

相恋了一段时间后,于淑珍和闫姓小伙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还为其生下一儿一女,感情十分的幸福美满。

结婚之前,于淑珍对闫姓小伙说:我家里的情况你大概也了解,我有8个弟弟妹妹,再加上父亲和继母,他们生活很艰难,即便我和你结婚了,我还要帮衬着他们,你要是不愿意,我们就不能在一起。

面对心爱的人,闫姓小伙反而笑着说:你啊,就是想多了,我们俩要是结婚,你家人不就是我家人,他们过得困难,我也看不过去啊,你放心好了。

听到闫姓小伙的话,于淑珍十分感动,觉得所付非人,便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闫姓小伙,两人成为了剧团令人羡慕的夫妻。

其实,于淑珍的丈夫做出牺牲的可不止这些,他知道妻子于淑珍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再加上于淑珍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他选择了牺牲,退居幕后,当一个“家庭煮夫”。

自从有小孩后,他就从舞台转向幕后,再转向文职的工作,上班很轻松,在下班后还能有时间去照顾儿女。

对于闫姓小伙的退居幕后,还传出了不少的流言蜚语,但他没有任何的在意,因为他知道,夫妻两人始终都要有一个人做出牺牲,既然妻子不论是事业还是能力,都比自己强,那就只能自己牺牲了。

每每听到外界的流言蜚语,于淑珍都很不好意思,回家后,她尽量抢着做家务,对丈夫十分体贴热情。

面对于淑珍的言行,丈夫有些疑惑,便询问情况。原来是因为外界的流言蜚语,所以于淑珍十分内疚,觉得丈夫太辛苦了。

而丈夫却很平静地说:不论外界说什么,我都没有意见,你就更不要理会了,家里的一切我都会处理好,你就安心地工作,再说了,家里的一切开支都是靠你撑着的啊。

05.

1976年,天津歌舞剧团去日本演出,于淑珍也在其中。

当时,要想出国做演出的话,是要经过审查汇报的,而在汇报演出时,于淑珍的表演被知名音乐家吕远看中,当时的吕远,可以说是国内著名的词曲作家,半个多世纪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大约100部歌剧、舞剧和影视片音乐。

他对于淑珍说:我是吕远,看你的演出,觉得还不错,或许我们有机会合作。

听到吕远的话,于淑珍很激动,能和最具名气的词曲作家合作,她十分期待。但过了好几年,于淑珍都没有和吕远联系,更不要说合作。

直到1979年,吕远找到了于淑珍,说让她去唱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因为这首歌,于淑珍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歌唱家之一。

名气骤增的于淑珍,更加忙碌了,尤其是演出活动都排满了,一出家门,整整好几个月都不回家,甚至有时候长达半年之久。

那时候,家里不单单还有两个孩子,甚至还有老人,这一切,都是由她丈夫一手撑起,让她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专心投入到演艺事业中。

其实,不论是观众还是业内好友,看于淑珍都是一个严谨且强大的人,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宽阔的肩膀,以及高大的身躯,相反,她还是一个柔弱的人。

不过,于淑珍的内心十分强大,坚韧要强的她,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不会因个人原因放弃演出,任劳任怨,甚至有时不惜带病上台。

有一次,歌舞团下矿演出,当时的她,因为感冒咳嗽引起了声带水肿,在工人们得知于淑珍的情况后,纷纷自发要求不要她唱歌,只要求见见她就好了。

她没有摆明星的架子,还带病登台演出献唱,用沙哑的嗓子唱了一首《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歌曲,因为坚韧,她赢得了舞台下所有人的掌声。

在于淑珍看来,作为一个演员,你上台不给人家唱歌,就在那儿见一面,根本说不过去。

当时在舞台上唱歌的于淑珍,看到台下观众落泪的模样,她在台上也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06.

还有一次,是在巡回演出时,于淑珍在经过好几场歌剧和演唱会后,声带突然充血。

歌舞团的人都在急切地盼着演出结束,早点回到天津,彼时的于淑珍,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么就让整个剧团原地等,等着她嗓子恢复,要么就将上千张门票退回给观众。

经过一番思量后,于淑珍做出了决定,选择坚持继续唱,而这一决定,既不会委屈同事,更不会委屈观众,唯一委屈的便是自己。

作为一个歌手,声带充血要继续坚持唱的话,很有可能会断送整个歌唱生涯,可即便冒着这样的风险,于淑珍依然坚持,硬生生的挺了过来。

面对大家的赞扬,于淑珍轻描淡写地说:不光是我,我相信大家都会这样选择的;像这种事情,你找很多老演员来,他都会跟你说一些他在舞台上碰到的事情的;都有,每个人都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不得不说,老一辈艺术家们身上那坚韧不拔、顾全大局的精神,在现如今的演艺圈中,显得格外可贵。

随着年纪的增长,于淑珍也选择退休,离开的舞台。

而一双儿女也早已长大,更是组建了新的家庭,儿子在北京工作,一家人都定居在了北京,而女儿便在天津。

于淑珍和老伴住在一起,因为老伴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人照顾。起初,于淑珍还能照顾老伴,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每老伴一有情况,就是儿女赶过来帮忙照顾,这赶来赶去,也让儿女们十分劳累,毕竟他们自己也有家庭。

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2006年,于淑珍和老伴商量一番后,双双住进了养老院。

面对于淑珍的抉择,她的儿女就站出来反对,作为子女的他们,不是不照顾父母,他们深知父母的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还劝说过他们搬到一起住。

作为子女,照顾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怨言和嫌弃,反而十分希望父母能够跟着他们住在一起,好好的享受晚年。

而且于淑珍和老伴去住养老院,她的子女都遭受到了诸多的谩骂,尤其是不明真相的人,直接大骂于淑珍的儿子女儿不孝顺。可实际上,他们哪里是不孝顺,而是于淑珍过于固执。

面对子女的疑惑,于淑珍耐心地解释:不是你们不孝顺,你们很有心,但你们都有一大家子人,我们要是去了不是给你们增加负担吗,而且看着你们太累了,我不忍心啊,更何况,你们也不能天天的陪着我们,有自己的事业。

为了不给孩子们增添负担,于淑珍坚持住养老院。懂得于淑珍的坚持后,儿子女儿都不禁泪下,不论你多大年纪了,在父母眼中都还只是个孩子,父母仍旧不希望孩子吃苦受累。

得知于淑珍的坚持,大家都不禁泪目,对她的子女也谅解和释怀了。

2022年,于淑珍和老伴已经在养老院生活多年了,早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一切,更是将养老院当成了另一个家。

其实,孝顺父母不一定就要住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