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00人随访15年:肠道菌群可预知肝病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2-04-06

图片

今天是第2135期日报。

图片

Cell子刊:肠道菌群可用于肝病的早期预测

Cell Metabolism[IF:27.287]

① 对7115人进行14.8年随访,用机器学习研究基线肠道宏基因组及其与肝病(LD)常规风险因素的结合使用对未来新发LD的预测能力;② 肠道菌群与常规风险因素有相似的预测性能,整合菌群(菌种水平)和常规风险因素的模型可改善预测准确度,并在无病生存分析中改善分层;③ 对预测性的细菌分类群进行分析,鉴定出新的LD相关分类群和一些已知与肝功能和疾病相关的分类群;④ 常规风险因素与肠道菌群联合用于LD的早期风险分层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Early prediction of incident liver disease using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and gut-microbiome-augmented gradient boosting
03-29, doi: 10.1016/j.cmet.2022.03.002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可作为肝病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其能否用于前瞻性地预测肝病风险尚不清楚。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机器学习对一大型前瞻性队列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肠道宏基因组测序信息可用于新发肝病的早期预测,并能增强常规风险因素的预测准确性。(@mildbreeze)

Cell子刊:肠道菌群个体内差异的时间动态 vs. 个体间差异

Cell Host and Microbe[IF:21.023]

① 使用全基因组宏基因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通过一年4次随访,研究75名健康瑞典人的肠道菌群,并在另一个独立队列中验证;② 个体内部的变异少于个体间变异,其中23%的总成分差异可通过个体内差异来解释;③ 个体内部组成变异的程度与产丁酸菌柔嫩梭菌和两种双歧杆菌的丰度呈负相关;④ 大肠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丰度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较大,与稳定性无关;⑤ 个体内方差对总方差的贡献,对于肠道菌群功能途径的影响,大于对微生物种类的影响。

Dynamics of the normal gut microbiota: A longitudinal one-year population study in Sweden
03-28, doi: 10.1016/j.chom.2022.03.002

【主编评语】Backhed团队近期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的一项关于健康瑞典人群肠道菌群变化为期一年的纵向研究,提出个体内菌群随着时间的波动,会对微生物特征分析、鉴别造成影响。因此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重复采样。笔者感兴趣的是,这项研究是在哪一年进行的,是否是瑞典COVID高发时期,特别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50-65岁的人群。文章提到75人中25人自行报告有感冒和流感症状,不知道本研究的这一年时间本身,是否也是个大变量?(@solo)

AKK菌成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可能性 (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1.176]

① AKK菌的益生特性,主要基于其可以增加肠道粘膜厚度、增强肠道屏障、有益于代谢和免疫响应;② AKK菌有益于胃肠道紊乱、代谢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以及皮肤疾病、衰老、高血压综合征以及流感病毒感染等;③ 一些机体行为,如热量限制、高脂或酒精饮食、益生元、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禁食等,均影响AKK菌丰度;④ 现有结果认为,AKK菌具有食用安全性;⑤ 目前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对AKK菌进行编辑,以使其更好地被开发利用。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from its critical role in human health to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its abundance in human gut microbiome
03-03, doi: 10.1080/10408398.2022.2045894

【主编评语】AKK菌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明星菌株之一。其一般定殖在肠道粘膜层,具有成为下一代益生菌的潜力。本文详细分析了AKK菌的特点、其对机体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影响其在肠道内丰度的措施,值得相关人士参考。(@Bingbing)

华南理工大学:双歧杆菌作为功能食品的可能性 (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1.176]

① 双歧杆菌可以通过自然或人工定殖,人工定殖是实现双歧杆菌在体内增殖的主要途径,但是不同菌株的定殖属性差异很大;② 双歧杆菌用于食品,主要从菌株筛选、适应性菌株的培养、高密度增殖、微胶囊化技术、干燥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③ 双歧杆菌可以作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干预机体多种代谢途径;④ 双歧杆菌发挥益生活性的前提是确保足够多活菌的成功定殖,目前菌株适应性培养、优化以及外在的保护技术是主要解决方式。

Bifidobacterium spp. as functional foods: 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03-23, doi: 10.1080/10408398.2022.2054934

【主编评语】华南理工大学吴虹团队研究成果。双歧杆菌是最早定殖在人体肠道的菌群,其丰度和丰富度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最近,有研究表明,其可以介导机体多种代谢途径,但是其作为功能食品的潜力尚不清楚。本文全面介绍了双歧杆菌的特点、定殖方法、安全性以及现有的局限性。(@Bingbing)

国内团队:肠罗斯氏菌或能用于疾病治疗(综述)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3]

① 肠罗斯氏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弯曲带鞭毛的杆菌,属于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毛螺菌科-罗斯氏属;② 肠罗斯氏菌可利用木糖、β甘露聚糖等碳源,是肠道丁酸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其保护作用主要依赖丁酸和鞭毛蛋白等成分;③ 在炎症性肠病(IBD)、糖尿病、脂肪肝等多个系统疾病的研究中证实其与疾病相关;④ 在IBD中,其可能通过丁酸和鞭毛蛋白等调节免疫细胞和因子、色氨酸代谢和脑肠轴等发挥保护作用;⑤ 通过磁性纳米工程菌改造等靶向调控肠罗斯氏菌等方式将为IBD等疾病治疗带来希望。

Roseburia intestinalis: A Beneficial Gut Organism From the Discoveries in Genus and Species
2021-11-22, doi: 10.3389/fcimb.2021.757718

【主编评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教授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发表综述,详细总结了肠罗斯氏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对宿主生理和健康的调控作用,讨论了以其为靶点的疾病治疗策略,推荐专业人士关注。(@mildbreeze)

益生菌对肥胖相关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影响(综述)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IF:8.989]

① 本系统综述纳入17篇报道益生菌治疗人类或动物肥胖相关神经行为症状效果的文章;② 大多数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有效预防或减轻高脂饮食引起的认知障碍和焦虑;③ 在缺乏高脂饮食引起认知损害的情况下,使用益生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多菌株联合使用,所以应谨慎使用;④ 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属和菌株特异性,其中乳杆菌属是研究最充分和最有希望用于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焦虑和认知障碍的菌属。

The health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high-fat diet-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cross-species systematic review
03-23, doi: 10.1016/j.neubiorev.2022.104634

【主编评语】肥胖常有合并症,包括认知功能受损,同时通常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改变微生物群组成可能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影响认知、焦虑或抑郁。近期发表于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的一篇系统综述评估了已发表的关于益生菌干预在减轻肥胖或高脂饮食相关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方面的有效性的结果。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发现了益生菌的有效性,特别是乳杆菌属,但不同益生菌种类效果存在差异,未来还需更多研究来确定何种益生菌以及剂量的效果更好。(@临床营养陈彬林)

扬大蔡德敏团队:热休克蛋白介导的益生菌护肠作用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利用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采用口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给药,研究益生菌缓解黏膜损伤的机制;② 益生菌处理减轻了小鼠肠炎临床症状,改善了DSS诱导的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降低TNF-α、IL-1β和IFN-γ水平;③ 同时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招募、树突状细胞的扩增和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④ 通过修复上皮热休克蛋白HSP25、HSP70表达模式,减轻肠道屏障损伤;⑤ 通过预先强化上皮细胞结构蛋白互作,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保护黏膜。

Epithelial Heat Shock Proteins Medi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n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03-07, doi: 10.3389/fimmu.2022.865982

【主编评语】热休克蛋白(HSPs)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机体遭受应激时会发挥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德敏为通讯作者,刘好雨、顾芳和朱崔鹏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文章,通过口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强化HSPs表达,有效减轻DSS对肠道屏障的损害程度,为通过饮食干预,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solo)

运动+菊粉或可改善BMI及新陈代谢

BMC Medicine[IF:8.775]

① 招募106受试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含菊粉及安慰剂的饮食干预三个月,初末期分别进行运动量评估调查;② 富含菊粉的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了肥胖者的临床表现,如降低BMI、肝酶、血浆胆固醇,并能改善葡萄糖耐量;③ 只有在受试者多运动时,菊粉才能起到调节肠道双歧杆菌、Dialister和Catenibacterium的作用;④ 在肥胖中,发现菊粉干预结合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转运和盲肠发酵,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糖耐量。

Physical activity enhances the improvement of body mass index and metabolism by inuli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erformed in obese individuals
03-30, doi: 10.1186/s12916-022-02299-z

【主编评语】增加体育运动(PA)是改善健康的一个关键行为变化。BMC Medicine近期发表的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和高脂饮食小鼠实验证实,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进行PA,是菊粉改善机体代谢的必要条件。(@nana)

北航团队:高脂高蛋白饮食导致肠道恶臭气和炎症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6.475]

① 共6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酪蛋白猪油组(CL),大豆蛋白和大豆油组(SS),猪肉蛋白和猪油组(PL),进行八周的饮食干预;② 实验组小鼠肝脏和肾脏指数均显著增加,但血清生化指标均不正常,也只有PL组的小鼠体重增加;③ 三个实验组的肠道恶臭气体完全不同;④ 盲肠内容物和脂肪组织中吲哚和甲基吲哚的浓度可能受肠道菌群和肝脏细胞色素P450的共同调控;⑤ 并且,三个实验组均可见炎症因子的升高,可能与部分肠道微生物的向下调节有关。

High-fat and high-protein die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duce different intestinal malodorous gases and inflammation
02-12, doi: 10.1016/j.foodres.2022.110989

【主编评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谢倍珍团队研究成果。长期非均衡膳食容易导致肠道恶臭气产生和炎症。本文主要探究了一些高脂高蛋白膳食,比如酪蛋白猪油、大豆蛋白和大豆油、猪肉蛋白和猪油等,对小鼠肝脏、肠道等器官,以及血清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高脂高蛋白引发的肠道恶臭气不同,这可能与肠道菌群和肝脏细胞色素P450有关。(@Bingbing)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DMG-Quasimodo,danny,Bingbing,mildbreeze,临床营养陈彬林,solo,Rustypotati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