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瘙痒起疙瘩,越抓越多,怎么办是好

 皮肤中医王儒英 2022-04-06

  皮肤瘙痒起疙瘩,越抓越多,怎么办是好。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在皮肤表面无明显损害,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疾病。中医称此病为“风瘙痒”“痒风”等,常发于秋冬季,因天气寒冷干燥诱发。

  此病发病原因复杂,中医上认为多是因外邪入侵,血热生风,风致瘙痒;或因饮食不佳,脾胃受损,运行功能失常,内生湿热发于肌肤;或因体质虚弱,生风失养,气血瘀滞而致瘙痒。

  主要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瘙痒,瘙痒起来居无定所,皮肤任何部位均可发作,以肛门周围、头部、四肢较为常见。患者若长期反复搔抓可见抓痕、布满血痂、色素沉着以及苔藓化,严重者可继发其他疾病。中医治疗此病常辨证论治,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一、血热证

  皮肤瘙痒,在遇热后加重,过度抓挠后会流血结痂;伴有心烦意乱,口渴,便黄干结,舌红苔黄。此时需以清热疏风,凉血止痒为主,常选用消风散为主,例如:荆芥、防风、苦参、浮萍、生地黄等药进行调理治疗。

  二、湿热内蕴证

  皮肤表面瘙痒不止,抓破后流液结痂;此证好发于女性朋友,伴有外阴瘙痒或肛周痒;伴口干口苦,女性带下,腥臭,胸腹胀痛,夜不能寐,便黄,舌红苔黄。需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可选用药物龙胆草、苦参、苍术、生地黄等。

  三、血虚风燥证

  此证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理周期长,皮肤干燥瘙痒,血痂遍布,常伴有头晕眼花,眼睛干涩,失眠多梦。需以养血平肝,祛风止痒为主,可选择药物: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黄芪等。

  皮肤瘙痒容易观察确诊,但治疗关键是找准病因,对症用药。同时,建议在用药期间忌口,忌食辛辣油腻腥发之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等,穿纯棉衣物,放松心情,避免劳累。以上证型都需经过中医把脉问诊后,对症开方,切勿随意自行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