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尾昂述 2022-04-06

诚:

诚圣

诚即圣

诚者圣也

本义,诚实不欺

或者,真实无妄

先秦思孟学派着重阐发

其哲学、伦理学含义

子思: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

物之终始

不诚无物

“诚”是天道的本质

世界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据

圣人以诚为性

自有明善的本能

自诚明,谓之性

贤人通过

学、问、

思、辩

“明乎善”

从而达到

诚的境界

“自明诚,谓之教”

强调“惟天下至诚”

就能尽性

尽人之性

尽物之性

赞天地化育

可与天地参

“诚”作为

道德意识

既“可以前知”

又“至诚如神”

天人合一

天地化育

是故君子

诚之为贵

孟子则据

子思之意

再加发挥

从而提出:

诚身有道

至诚未有不动

不诚未有能动

“诚”

作为一种

道德意识

是对于“善”

的坚定信念

和真实感情

以此行德

感动别人

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以达“诚”的境界

作为最大的快乐

战国荀子,以“诚”作为

天地四时,“有常”之据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

地,不言,而人推厚焉

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夫此有常

以至其诚

君子修养,也当“致诚”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致诚则可

无它事矣

诚者

君子之所守

政事之本也

《大学》言“诚”,重在“诚意”

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以此作为:

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下

的根本

唐李翱,援佛入儒

发挥了,中庸思想

诚者,定也,不动也

是心处于

“动静皆离

寂然不动”

至静状态

并视其为“圣人之性”

其心寂然

光照天地

是诚之明

主张通过

“灭情复性”

而达到“诚”

其说对

宋明理学

影响很大

北宋周敦颐将“诚”纳入

《易传》的宇宙论体系

提出“以诚为本”的命题

诚者,圣人之本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诚之源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诚斯立焉,纯粹至善

“诚”

既是,宇宙的,精神实体

又是,道德的,本原

圣即诚

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

唯有通过

“无欲”、

“主静”

才能够达到

“诚”的境界

张载:

天人异用

不足言诚

天性至诚

人能至诚

性尽神寡

诚之为贵

二程以为

养心之功

识得此理

以诚敬存

朱熹:

诚者

真实无妄

天理本然

认为圣人:

真实无妄

不待思勉

从容中道

则亦天道

王夫之:

诚者天道

阴阳有实

天理实然

无伪人为

用以表述

自然规律的

客观实在性

诚实无妄

循物无违

与天同化

一乎诚

尽人道

合天德

大大发展了

传统的“诚”

的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