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zqbxi 2022-04-06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医经类著作,又名《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7卷(卷首1卷)。明代熊宗立(道轩)撰于正统三年(1438)。本书体例设以问答形式。卷首绘有对《难经》本文疏义之图解28幅。于脏腑邪变,罔能闲隐,井荥得穴,经络有归。正文下逐条作注,辞意周密,法理玄微,启迪后人,无论字词要义,或医学理论,较为浅近易晓。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

本书原为初学者研习《难经》而作,以注文浅显、通俗易懂为宗旨,故名“俗解”。

现存日本宽永四年(1627)刻本及清代刻本,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日本翻刻明成化八年(1472)鳌峰氏中和堂本影印出版。

作者简介

熊宗立,明代医学家。名均,字宗立,又字道轩,号勿听子。建阳(今属福建)人。先祖熊彦明有医名。自幼多病,喜读医书,从刘剡习阴阳医卜之术。著述甚多。编有《医书大全》二十四卷(1446年),撰《医方大全》、《补增本草歌括》八卷、《山居便宜方》、《备急海上方》等,选方均切实用。注解有《天元雪心二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六卷(1446年)、《八十一难经经络解》(1446年),《王叔和脉诀图要俗解》六卷(1437年)及《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类证陈氏小儿方论》两卷等,使初学者开卷便得旨趣。所著《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运气音释补遗》一卷、《妇人良方补遗大全》二十四卷、《外科精要附遗》三卷,以及《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九卷、续一卷,对后世有着较大影响。另著《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卷(1465年)、《伤寒运气全书》,均以五运六气之生克制化,推算王相休囚及年命病日、六经传变等,虞抟评其推算王相休囚及年命病日类“是盖士师移情而就法也,杀人多矣。知理君子,幸勿蹈其覆辙”。尚有《历代名医考》一卷(又名《医学源流》、《原医图》,1565年刊)传世。

内容简介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七卷,卷首1卷,为《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共绘有图表28幅。正文6卷,则对《难经》原文,逐条作注,系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用浅显的文字,对《难经》的音、字义、词义及主要的内容作通俗解释,故名“俗解”,便于初学者阅读、理解和掌握。其注解大致特点包括:

1.图示难经,形象易解

图解法是一种形象语言,以图解法释解古籍医经,能更清晰的表明思维认知的思路过程,既是逻辑推理的,又是形象直观的,所以能启迪思维,易于深入理解,易于记忆,更易于传承传统而古老的中医药学理论。熊宗立继承建本图书图文并茂的优良传统,在其刊刻的医籍中广泛地运用了图要、图括、指掌图等插图示意形式,为世人所重。

其图解《难经》不是每难均附图,而是选择性地编制二十八幅,很多与他本不同的独特的图解法,有用人体解剖图,凡需标明穴位或有关解剖部位均附解剖图;有图文示例,如十四难损至脉图;有表格式图,如说明十三难、十六难的五脏主属图,十难的五邪十变刚柔图。使学者一目了然,极便于对比和横向联系。二十八幅图中最有特点的是大量的圆形图示。

经统计,全书二十八幅图解中有大小三十八个圆,这是其他注本所不具备的。有的圆中有圆,有的纵横交错,体现了人体生化的可逆性原则和内在脏腑的生克制化特点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如一难是说明脉诊独取手太阴寸口的原理。为说明寸口为营卫血气循行的起止点和五脏六腑的密切的关系以及营卫在人体运行的情况,熊氏特编制“经脉营卫周天度数之图”解说。圆图中从内到外,包涵了脏腑—天干一地支一二十四节气一十二经脉一呼吸次数和脉行长度等层次,逐层对应,循环往复,说明营卫在昼夜中运行的周次合起来共为五十周,称为“一周”。对于初学者理解经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熊氏言:“图之设所以彰其义,使人易晓”。

2.引经据典,俗解特色

以通俗化为目的解释《难经》,熊氏为第一家。熊氏用中医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杂病论》理论和实践阐释《难经》,参考其它注释医家的注释进行发挥,使古奥的经典文字化为医理通顺、世人易解的医学普及读本,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如第九难对如何分别脏腑之病。认为:“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熊氏引用《伤寒论》所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受病属腑,腑为阳,阳主热也。太阴、少阴、厥阴,三阴受病属脏,脏为阴,主寒也。是知诸阳为热,诸阴为寒。寒则脉迟,热则脉数,故可别知脏腑之病。”使读者对脏腑不同豁然开朗。对四十四难七冲门解释寓意深长。“冲者冲要往来者也。唇为飞门,动运开张,如物之飞来也。……”

熊氏的通俗化解析,使《难经》原文古奥精深、言简意赅的文句,从繁而简,由奥而显,深入浅出,使初学者容易接受。

3.逢会意处,直抒己见

熊氏俗解 《难经》常常结合他对经典的理解和运用进行发挥。如对于五难谈到脉有轻重,由轻而重取脉以候心肺脾肝肾五脏的反映问题。认为“轻清浮于上者为天,重浊沉于下者为地。人秉天地之气所生,五脏之脉亦有轻重浮沉,同天地之气。”肺为四脏之华盖,最居等上,其脉轻取得之;而肾在四脏之最下,则持肾脉,需要重下手按之至骨。又如三十一难问“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熊氏注时补充了三焦所治的具体穴位。

又如第三难的脉太过、不及,阴阳相乘,覆、溢,关、格问题。对于原文的回答:“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熊氏用阴阳相济,协调平衡的观点进行解析使读者容易理解。

4.图文互参,前后对照

熊氏常常利用《难经》中讨论的相关问题,相互印证说明经文。如十六难论某一部脉诊必定要有这一脏的内、外证状,并引用五十六难所谈的“五脏之积”来阐明。

关于脉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更是前后参照,相互说明。如六十八难论井荥俞经合五穴的意义和主治疾病,原文只是简单地举例五腧穴的治疗意义,熊氏则以图详解之,绘制十二正经井荥俞经合刚柔配偶图,并详细注明各经五腧穴的解剖位置,除了文字详述解剖位置,又进一步绘出十二正经五腧穴的取穴图,可谓用心良苦。

编制图解即是为了帮助初学者通过图文互参,理解经文,而熊氏图解常常是一图多解。如五脏主属之图,表格式地列明五脏与方位、五行、声、色、味、液、志、变动、藏神、六气、与体、五官、数的关系,此图把体内、外关联性都集中在一起,故可对十三难、十五难、十六难、三十四难文字互参,帮助学者理解。

5.释词注音,指明错简

熊氏对于《难经》中字义、词义及主要内容都作了较通俗的解释,并对一些多音字、古体字、易混字的读音作了备注,非常便于学习者诵读。对于各难中经文或有文理不顺,或有颠倒,或有错简脱漏,熊氏均点明。如二十难中谈脉有伏匿问题,之后又见“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文字,熊氏大胆指出:“此节当在五十九难,错简在此。”

影响评价

本书系为初学者研习《难经》而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