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表现艺术 第二章 修辞手法(上)二.比拟

 自赏一枝花 2022-04-06

诗词表现艺术

郭庆澄

第二章  修辞手法(上)

二.比拟

根据感情表达需要,主观上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把抽象概念当作具体人或物来描绘,达到人物互动,情感交融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艺术效果:

1.增加事物描述的形象性、生动性与讽刺性;

2.有利于感情抒发、增强感染力;

3.有利于营造气氛,引发读者联想;

4.有利于读者形成某种意境,寻味其深意。

比拟的类别:拟人;拟物。

(一)拟人

  把外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功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作用

1.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

2.鲜明地表达作者对所写的事物的感情,而其实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某一特定的思想感情。

例如:

(1)卢照邻《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分析:

首联,对荷花作客观描绘。出句与对句分别写荷的香与影(月下),表现其美好的形象。

尾联,拟人,以“荷”的口吻“自悼”,诉说“荷”的心绪:我担心岁月风霜的摧残而“飘零”,而君王却一点也不怜惜。其实是委婉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忧郁。尾联所创造的境界掩盖着、暗示着、朝向着另一个深邃的精神境界即诗人内心隐蔽的境界,最后完全融合。读者突破诗人设置的这个外在境界后,才能真正走进诗人刻意营造的另一个隐蔽的内心境界,才真正获得了作者的意图,领会诗的旨趣。

例如:

(2)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分析:

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把“秋风”当作人来看待,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意为怎不带“我”及时地赶到洛阳呢?用这个拟人的诗句,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3)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分析:

全诗用拟人手法。诗中的“细草摇头”来向作者报告有风的消息,而“荷花”被“西风”吹动似是因热而“愁”,而在“低面深藏”于荷叶的“碧伞”之中又呈现出娇羞之态。这些都是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作者把物(荷)当作人来写,使得荷花具有了人的情感,既生动地描写出在夏日傍晚闷热的西风中荷花的生动形象,又更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怜爱喜悦之情。拟人法的运用,使得诗作活泼有趣。

(4)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分析:

运用拟人写法,把原本无知无觉的“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庭院外的小河,很喜欢主人,将主人园田里的绿苗紧紧环绕。门前的两座青山,也打开了院门给主人送来了苍翠欲滴的秀丽景色。这拟人写法,不仅表现了湖阴先生所居的山水之美,也表现了主人热爱山水,热爱美的情怀。如此,生动地把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表现在读者面前。

(二)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拟物的作用:与“拟人”的作用相似。

例如: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分析:

第三句的诗人将“愁心”当作其它具体的物品来“寄”,这是以人的感情当作物来写。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明月”,是拟人,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2)白居易《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诗中把人当作物来写的少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