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的时间和记忆(2)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2-04-06




我的时间和记忆

作者:邹连庆

缚条帚

条帚,也就是笤帚。制作的材料有:去掉仔粒的高粱和糜子,地肤(扫帚苗)。扫帚是用竹枝制成,比笤帚大。

缚条帚,也称绑条帚,缚和绑说的都是制作条帚的动作,把条帚材料捆扎在一起。

缚条帚时,师傅坐着,一根钢丝,一端穿过木棒固定在身上,一端连着一个丅字形的木拐,木拐在脚下蹬着。把成束的扫帚苗在钢丝上绕一圈,腰往后挺,脚往下蹬,把扫帚苗勒紧,用线绳捆扎两圈,一道腰子就完成了,添加第二束扫帚苗,重复前面的动作,依此类推,几道腰子完成,削去多余的杆茎,一把条帚就做成了。

条帚有两种,一种是直立的,用来清扫地面。一种是横着的,用来扫炕,横把的条帚,只有扫帚苗能做成,高梁和糜子的杆茎硬,不适合弯曲,做不成横把。

铣锭杆

锭杆,手摇纺线车上的一个部件,两头尖,一端细长,一端短粗,上面有三道凹槽,放置在纺车前端,被绳轮带动着快速旋转,把抽出的棉纱(布几)拧成一股线,做成线穗子。

制作锭杆多选用质地坚硬,不易弯曲的果木,把圆木棍用铣刀加工成形,这个制作过程称为铣锭杆。

这个行当的惯例是随铣随卖,买家选好锭杆坯子,师傅坐着开始操作,快速拉动弓子,带动坯子在铣床上高速旋转,手握铣刀在铣床横梁上来回移动,削去多余的木质,七八分钟的时间,一根锭杆就铣好了。

勒风箱

风箱,柴灶做饭用的一种木制助燃工具,内有一块木板,被拉杆来回拉动产生风力。木板四周有凹槽和小孔,用线绳绑扎着鸡毛,起到一个密封圈的作用。风箱使用时间长了,鸡毛磨损脱落,风力会变小,需要更换鸡毛来恢复风力,绑扎鸡毛时,每个小孔都要勒紧线绳,所以称为“勒风箱"。

掌簸萁、掌箩底

掌,用手来操作之意。

匠人一般都是同时做这两个业务。他们招揽生意的物件叫“唤头",用麻绳或者皮条串起一串铁片,有一个木手柄,抖动起来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缚条帚的匠人也是使用这种器物招揽生意。

簸箕,一种生活工具,柳条编制,三个边沿,一个敞口,有抖米去糠,撮取谷物的用途。

簸箕边沿是用紫穗槐的枝条旋编制成,和簸箕体相连接,使用久了容易松散损坏。

簸箕体的敞口处,连接了一条有弧度的木板,叫簸箕舌头,方便撮取谷物,也容易损坏。

掌簸箕,就是更换簸箕舌头和边沿的枝条。

还有一种和簸箕相似的工具,也是柳条编制,没有敞口,有四个边沿,也是枝条旋边,形状有长方形、圆形,叫簸箩,用于晾晒谷物。

箩,准确的说应该是箩筛,比筛子的网眼密。

选择松软的柳木、椿木等木材,制成宽10cm多的薄板,弯卷成圆筒,叫箩圈。箩底的材料有细铜丝,绢。后来又有了尼龙网。

箩圈和箩底连接在一起,就是箩(筛)了。网眼大小之别,又有了粗箩和细箩。粮食经石磨或者石碾研磨后,要用箩把麸皮过滤出来。

掌箩底,就是更换箩网。

相关链接:

散文:我的时间和记忆(1)

作者简介:邹连庆,男,五十七岁,高唐人。先是在卫生院工作,后又从事装饰工程行业。一个文字爱好者。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63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