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子阁、褒贤阁、天主堂

 新用户7078gyOx 2022-04-06

瓦子角是南昌历史悠久的古地名,自古至今都是南昌城内的商业中心,但许多人不清楚,瓦子角原叫“瓦子阁”,这是有史料依据的,乾隆十六年《南昌县志-坊里就载有瓦子阁直街地名,但到了清同治《南昌县志》,就被改称“瓦子角直街”。

南昌方言“角”“阁”同音,现在的“瓦子角”应该是古代“瓦子阁”的讹传。

地名讹传是地名演变的一种方式,如南昌的“沐英城——磨鹰城、落花乡——乐化乡、罗帛市——萝卜巷、桥步街——翘步街、快子巷——筷子巷、羊汊巷——羊子巷、塔子巷——褡子巷、网子巷——旺子巷、西关套——西瓜套、粪园——慧园、烂泥巷——万宜巷”等。

地名讹传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传抄的错误。由于种种原因,传抄人找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别字代替一下,如“桥步街”传抄成翘步街。此种现象在地方志中也经常提及,如清同治《南昌县志》就记载“篢子巷,顾志(指清乾隆顾锡鬯等修《南昌县志》)'篢’作'栊’;旺子巷,顾志作网子巷”。地名讹传往往导致后人对地名起源的误解,“瓦子角”就是如此,过去人们就误以为其来源于“瓦子”所在地。

既然“瓦子角”原是“瓦子阁”,那么,就一定与“阁”有关,为此,查了一下古代有关“瓦子阁”史料。

发现有两条史料涉及到“瓦子阁”:

其一是清同治《南昌县志》所载“瓦子角直街,相传为宋邑人吴居厚'褒贤阁’遗址。”

其二是清雍正《江西通志-公署》所载“官铜库,在瓦子阁,废天主堂改建。

这两条史料提到的“褒贤阁、天主堂”,属于较早的历史建筑(至少在清代之前),或与“瓦子阁”得名有关。

先说“褒贤阁”。

“褒贤阁”是北宋南昌人吴居厚所建。

吴居厚1039-1114),字敦老,又名居实,洪州人。是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重臣,官至户部尚书、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龙图阁、资政殿学士,卒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其事迹参见北宋强渊明《枢密吴公墓志铭》、南宋《东都事略》、元《宋史-吴居厚传》、《明一统志-人物吴居厚等。

吴居厚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主要原因是吴居厚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通过“核田、铸钱、榷铁、榷盐等举措广为聚财,为国库增加近百万两收入。由于吴居厚为朝廷敛财有术,深得神宗赏识,神宗评价他“内外理财之臣,未有出其右者”,特由武安节度推官,擢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然“民不胜其怨”哲宗时旧党上台,被旧党以“苛刻待民”弹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徽宗时复得重用,拜尚书右丞,进中书门下侍郎。“后退居豫章,筑室东湖之上,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逾年卒,年七十九。徽宗亲篆墓隧之碑,曰:'旧德褒贤之碑。葬进贤麻仙山

《宋史-吴居厚传》评价吴居厚 “在政地久,以周谨自媚,无赫显恶,唯一时聚敛,推为称首。”南宋《东都事略亦载“当时商功利之臣,所在成聚,居厚最为掊克。”

“褒贤阁”是吴居厚晚年专门为收藏皇帝赐书在南昌私邸所建,据《东都事略》记载,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七十四岁的吴居厚退居豫章筑室东湖之上强渊明《枢密吴公墓志铭记载了吴居厚建“褒贤阁”之事:公仕五十余年,积官光禄大夫,上柱国爵武昌郡开国公,虚邑五千户,实邑一千二百户。夙被简注,前后所得真迹甚富建阁藏於豫章里第御篆'褒贤之阁宠之饬尚方勒金字榜驰赐,公刻石叙荣。每遇天宁节,及上本命壬戌日,必斋戒召方士醮阁下,祝千万岁寿,费出廩禄

那么,吴居厚“褒贤阁”究竟位于何处?又何时被毁?我认为,当年吴居厚以“勋上柱国爵武昌郡开国公,虚邑五千户,实邑一千二百户”的显赫身份荣归故里,他必定选择南昌城内显要之地构建私邸,所谓“东湖之上”即东湖之右,也就是今“瓦子角”一带,宋代为东大街之显要之地。1926南昌地图中“瓦子角”旁标有“吴家厂”,位于今西上谕亭巷旁天虹商场后面,应该是当年吴居厚私邸所在地,也就是当年“褒贤阁”的位置。因此,清同治《南昌县志》“褒贤阁”在瓦子角是有可信的。

吴居厚曾任宰辅枢密、洪州知府,再加上皇帝赐褒贤之阁”匾额,“褒贤阁”在宋代应该是南昌城内一座地标性的阁楼,其地位不亚于滕王阁,但奇怪的是后世对其记载甚少,这恐怕是因为吴居厚是新党变法人物所致。

至于“褒贤阁”何时被废,明初《明一统志-宫室1461年载:“褒贤阁,在东湖南,宋枢密吴居厚被遇徽宗,于洪之私第建阁,以蔵赐书,徽宗亲书褒贤之阁四字以宠之。”说明此时“褒贤阁”还存。

100多年后,到了万历《南昌府志-古迹》(1588年)所载:“褒贤阁,在东湖,宋枢吴居厚建于私第,以藏赐书,今废。”说明“褒贤阁”当时已成为古迹不存在了。

再说天主教堂

天主教正式进入南昌的时间一般以万历23年(1595年)意大利神父利玛窦来南昌算起。利玛窦在南昌只呆了三年,就初步建立了耶稣会南昌根据地,发展了200多南昌市民加入天主教,其中还包括明宗室。自明万历23年(1595年)至清初康熙3年(1664年),七十多年间,天主教在南昌迅速发展,入教人数1千多人,南昌建有教堂3座,城内1座,城外两座,成为天主教中国三大教区之一。

根据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曾德昭《大中国志》所载,1595年(明万历24年)利玛窦在南昌用60金币购买了离知府衙门不远”的房子作为耶稣会士住院(圣堂)

1609年(明万历37年),利玛窦留在南昌的助手葡萄牙神父李玛诺又“用1000金币购买一幢大房子作为天主教修院”。

1628年(明崇祯元年)葡萄牙神父曾德昭又在“南昌最繁华的街道修建了新教堂和房屋”。

利玛窦所购买的住院和李玛诺所购买的修院还不能算真正的教堂,只是神父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房子也是中国人的旧房。只有曾德昭等修建的天主教堂才是真正的、全新的教堂,这座教堂一直使用到雍正2年(1724年)被朝廷下令拆毁改建成官铜库。整整使用了96年,这一点可以在雍正10年《江西通志-公署》所载“官铜库,在瓦子阁,废天主堂改建。”得到证实。我认为,曾德昭的天主教堂应该是在“褒贤阁”旧址上修建的。

乾隆时期,官府又在瓦子阁教堂遗址上增建了“上谕亭”。乾隆《南昌县志》“上谕亭在瓦子阁,为张挂上谕之所,与官铜库共基。今徙。

  从地名的实体看,“瓦子阁”的实体是指“位于瓦子之中的楼阁”,但其不一定是瓦子的组成部分,如“褒贤阁”、“天主教堂”“瓦子角”的实体则是指“瓦子”所在的地方。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那么,问题来了,“瓦子阁”到底是“褒贤阁”,还是“天主教堂”?

首先,必须搞清楚“瓦子”的含义。“瓦子”的基本含义一般指“瓦肆”。《国语辞典》:“瓦子;宋、元、明时娱乐与买卖杂货的市场”,“瓦子”里不仅有优肆娼门,还有酒垆茶社、店铺摊贩等,《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元代临安城内“瓦子”的状况;“临安城内除了街道上有不计其数的店铺外,还有十几个大广场或市场”“这些广场每一边长八百多米”“每一个都被高楼大厦环绕着,大厦的下层是商店,经营各种制品,出售品种齐全的货物”“妓女们麇集在方形市场附近,这是妓女们平时居住的地方”“每个市场,一周三天,都有四万到五万人来赶集”。这种被称之“瓦子”的市场,一般具有几个特点,一是有一定场地,如广场或街道等;二是有众多的商家聚集,如店铺、勾栏、青楼等;三是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便于人流的进出;四是其一般位于城市的边沿,远离行政区。

无疑,和临安城一样,宋、元、明代,南昌也有这样被称之为“瓦子”的市场,它就在现在的“瓦子角”,我们只要看一下明万历《南昌府志-南昌城绘图》,就可以发现“瓦子角”很符合“瓦子”的特点。


  

  明万历《南昌府志》城图

我认为,“瓦子阁”就是“褒贤阁”。

“褒贤阁”作为南昌地标性楼阁之一,从北宋直至明初五百多年一直耸立在瓦子角,直到明初才被毁坏。就其名称、位置、时间、影响力来说,它成为地名的可能性应远大于其他位于瓦子角的楼阁。

那么,“褒贤阁”又为何被称作“瓦子阁”呢?

我认为可能与后世对吴居厚的看法有关。

南宋以来,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一贯对王安石变法持批评态度,朱熹曾言:“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朱子语类》中还有朱熹评价吴居厚的言论:“神宗大概好用生事之人。如吴居厚在京西,括民买镬,官司铸许多镬,令民四口买一,五口则买二。其后民怨,几欲杀之。”古代南昌历来深受理学影响,朱熹的言论无疑影响了后世对吴居厚的态度,再加之“褒贤阁”地处“瓦子”中历时几百年,其地位和影响逐渐消失,早已失去其原来面目,因此,世人有意或无意地称“褒贤阁”为“瓦子阁”是有可能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褒贤阁”曾经被改作商用,成为“瓦子”的一部分,但此种推测没有史料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