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溪口古镇(下)

 hsgzlgg 2022-04-06

蒋母陵园。导览图

陵墓口的牌坊,这是进入蒋母陵园的牌楼,石碑坊为四柱三门式。中门上刻着“蒋母墓道”四个字,所以从这里到蒋母墓统称为“蒋母墓道”。蒋母王采玉,她是奉化葛竹村人。1864年11月9日出生,1921年6月14日去逝,享年58岁。

从石碑坊到蒋母墓,是一条长668米的卵石路,两旁茂林夹道。

图片

      行约300米,有一座亭子,跨路而筑,形状很象古代书生的方巾帽,据说蒋公每次回来祭母,到此必下轿步行,以表示孝心,因而此亭被称为“下轿亭”。

图片

         天下谓孝子亭者多矣,世人构亭无非是褒扬孝子德行,斯亭则不然,缘起构亭着蒋公笃信民间习俗,犹虑九泉之下小脚慈母,行路维艰,特于漫漫墓道之中道,筑八角亭相待,使母得以少憩,是故乡民惯以孝子亭相称。  

图片

       在蒋母墓东,因墓茔附近乏水,蒋授意而建。方乃静止稳定的品格,以厚德载物;园乃好动、积极之智慧,以自强不息。

蒋母陵园门正面,联曰:“淑德厚福克高遐龄,炜兹彤管永式仪型”。

背面楹联:“淑质慈心,积善修行垂懿德;饬家鞠育,承劳忍苦树母仪”。

图片

慈庵,1923年初建,1930年改黄墙青瓦平房3幢。

       主屋5间,进入大门,中间过道陈列碑刻4方,,迎面一石碑,正面是“孙大总统祭蒋太夫人文”。

背面是蒋公自撰《先妣王太夫人事略》。

 左右两壁分别嵌蒋公《哭母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慰劳蒋的文章。

左室套间是蒋公夫妇回乡时常住处。

书房。

出“慈庵”,还要登几百阶,才能看到蒋母墓地。

       为选墓地,蒋亲自陪同两位风水先生踏勘了半个月,最后选定这个叫白岩山鱼鳞岙的地方,鸟瞰山岙,古木参天,林海苍翠,山脚下三个自然村落每天炊烟不断,犹如三股天然不息的青香,是块风水宝地!为了防止压坏龙穴,石器不宜过重,墓不宜过于豪华,一般即可,于是,这墓就看似一般了。

坟墓坐北朝南,坟墓正面石碑上刻有“民国十年蒋母墓道-孙文题”(孙中山在1921年题写的)。上面扇形围栏上刻了四个字:壶范足式,总意是说王采玉是女中的楷模,足够成为众人的榜样。

图片

两边别头柱上写另外一幅对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贤慈是对母亲的尊称,顽梗是顽皮不听教训之意,逆子是对自己的称呼,恨靡涯是痛恨没有边际。

       墓前有祭坪,拜台正中铺嵌“凤凰翠竹”浮雕石板一方。  据说凤凰便是蒋母,那些竹子暗喻蒋母系葛竹村人;那三根断头竹,是老蒋的长兄、妹子。

继续前行,不走回头路,从杜鹃谷下山。

  

  

  

十二生肖雕像

  

  

  

红梅亭

文正阁

杜鹃谷。不是杜鹃开花的季节。

摩诃殿

摩诃殿是蒋家的私庵,传说溪口蒋氏的第二代始祖蒋宗霸是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的嫡传弟子,曾跟随布袋和尚云游四方,溪口人尊称他为“摩诃太公”,所以这个私庵称为“摩诃殿”。在百度地图上只有输入“慈园”才查得到。在牌门南路与中马路的交叉处。所看到的是摩诃殿的后门。文保牌:“蒋氏故居(摩诃殿)”。平时,这个门不开。

从中马路西行,下一路口与财神殿南路交叉处,才是摩诃殿正门。

祖师殿内正面塑着蒋宗霸的立像,两边墙上悬挂着摩诃殿史迹及蒋祭祖扫墓的照片。

东边的一幢平房内,陈列着毛福梅与蒋氏父子的生活照片。

摩诃殿的东侧空地,是毛福梅的墓地。毛福梅的墓碑碑文原是“显妣毛太夫人之墓”,其中“太夫人”是子女对生母的尊称。然而蒋仍认为不妥,最后将其改为了“显妣毛太君之墓”。

毛福梅的墓地后面的院落,就是慈园。

  

民国大杂院

民国大杂院与丰镐房隔溪相望。完全是人造景点,另外收费,老人也不优惠,又特别远,来了不看不甘心。中门上面有五个燙金大字——“民国大杂院”,左门之上是“博爱”,右门之上是“共和 ”。


永丰号铁锚。即蒋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山舰铁锚,1913年原日本三菱造船厂制造,中山舰于1938年10月与其它三艘战舰在武汉金口保卫战中被日军飞机击沉。1997年1月1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当时只有舰体未见铁锚,此铁锚是后来被打捞出来的。

展厅的二个门洞上分别有“悟真怀善”、“世德清界”镏金大字。门前有三组雕像。

中间是蒋骑马雕像。

左侧是黄埔陆军功勋群雕。

右侧是孙中山与蒋雕像

院子里还有孙中山夫妇雕像。

毛泽东与蒋雕像。

展厅局部

中山舰事件。

  

  

  

蒋雕像。

孙中山先生标准像


老蒋标准像

小蒋标准像

民国八大总统:孙文,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老蒋,李宗仁。  

蒋与周恩来等。

蒋与家人。

宋氏三姐妹

民国四大美女:林徽因、陆小曼、周璇、阮玲玉

民国美女照

民国时期用品。

墙上是民国大事年表和重要历史人物。

古董车,宋夫人坐过的车子。

民国时期家具。






雕花板

明式马桶椅

苏式马桶椅

江南冬天孩子的站桶,下面烧炭取暖。

旧时的江南农具:釆菱舟,捕鱼蒌等。

曲艺杂弹

三百六十行民间作坊

儒文化-七十二贤堂

佛文化--罗汉堂


五百罗汉。

图片

道文化--甲子殿



逛老街。青石铺成的三里长街(武岭路步行街)沿溪而筑,街旁屋舍俨然,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让人怀旧。

  

  

  

石牌楼,正面书“前街”,背书“ 锦溪秋月”。剡溪沙堤至百丈沙一段称锦溪,秋月沉璧。是古时溪口美景之一。

  

另一端石牌楼,正面书“奕叶流芳”,背书“ 函亭世泽”,蒋氏子孙,出嫁、迎娶、逝后出丧均进出此门。始建于1420年,原为石柱斗拱木结构牌楼,后毁于1956年强台风。

卖得最多的就是千层饼,一家家打的都是老字号几个字样,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千层饼,面粉混合芋头粉加上一些芝麻仁、苔菜等,擀成薄片,再折起来用炭火烘烤,入口松脆香甜,有苔菜味的和原味的。一般都会现卖现做,门口放几个烤制用的木桶,带着当地纯正的手法,做出来的便是最最朴实的味道。

  

超大的芋头。

奉化作为芋艿头之乡,在吃法上自然是相当有一套,烘蒸、白切、煲汤,一颗芋艿头竟能变出那么多种花样。当然在溪口的大街小巷上,那些小摊小贩们叫卖着的多为烤芋艿头。个大皮薄,吃起来口感粉粉的。有些时候遇到热心的本地大叔,还会告诉你挑选奉化芋艿头,要看芋头顶部附近颜色,呈粉红色的芋艿头品质最好。

奉化的牛肉面已经是名声在外了,即使是在宁波,也还是有很多标榜着“奉化正宗”的旗号卖着牛肉面。和一般宁波吃到的大锅煮牛肉不同的是,在奉化吃到的一般都是小锅煮的。在奉化,又以牛肉干面为特色,这个牛肉干面其实就是番薯粉丝,溪口人管它叫“干面”。

羊尾笋烧肉。羊尾笋是奉化的传统特产,与水蜜桃和芋艿头齐名,为三大土特产名产之一,生产历史至今已经超过百年。鲜笋加工成羊尾笋后,耐储存,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故有“百日菜”的美誉。

蒸斧鱼。鱼头像斧头,斧头鱼,肉质鲜嫩可口,清蒸特别香,只有一根主刺!

边写边馋得要命!

武岭照相馆前两位“蒋先生”欢送我们。

  


再见溪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