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传播本科背景可以申请UCL性别研究硕士吗?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

 Cambridgefish 2022-04-07

申请文书

2021年A的故事

精准理解项目才有精致的文书

媒体传播背景,申请UCL性别研究硕士有戏吗?

UCL 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

伦敦大学学院,MA 性别、社会与表征

 1.问题缘起

事出必有因

A同学是英国一所大学的媒体传播系本科学生,亦是摆渡学人所指导的2021秋季入学的学生。申请院校包括剑桥大学性别研究硕士(MPhil Interdiciplinary Gender Studies),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性别研究硕士(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性别研究硕士(MSc Gender, Media and Culture)。

最后录取的结果是:剑桥大学有条件录取(con GPA,英本免雅思,2021年3月),UCL录取(勉勉强强录取,2021年5月),LSE候补录取(reserve list,2021年9月)。

剑桥大学的录取,反而没有太大的意外和惊喜,本在意料之中,这并非后见之明,详情请看摆渡学人录取捷报,内有详尽的学术讨论过程录取捷报 | 英本生成功冲刺世界顶级学府剑桥大学!喜获多学科性别研究硕士录取!)。

LSE竞争之激烈,申请量之大,即便qualified也未必有足够空位,reserve list(RL)与waiting list(WL)不同,RL在LSE的申请当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收到这个通知的学生其实是完全足够资格入学,学校也想录取该学生,但是已经超过了当年学校所发放录取数量的上限了,因此实在不能再发放录取给该学生了,请等到9月初的时候,倘若有人拒绝或者决定延期入学,即可腾出位置给收到Rerserve List的学生入读。详细解释,请参考:

申请LSE,如果被放入候补名单,除了waiting list状态,竟然还有reserve list?

然而,这个案子有趣的地方则是在于A同学收到UCL的性别研究的正式录取信之前,A同学并未主动与系所提前有任何主动的联系信件,却收到了来自审核委员会的一封录取说明邮件。在信件中,审核委员说自己很想录取A同学,但是其实是略带勉强之意,也一再敦促学生入学之前好好阅读,似乎在暗示学生:不好好读点文献,否则可能跟不上性别研究的理论脉络以及当代争论。A同学的UCL录取捷报请参考以下链接:

录取捷报 | UCL性别、社会与表征硕士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录取来了!

我想大部分留学申请者都好奇,录取就录取,不录取就不录取,为什么录取还有“勉勉强强”地录取一说呢?那么,审核委员这封信究竟写了什么东西呢?本文的问题又何以成立呢?背后的考量又是如何呢?倘若对于新闻传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困境,又该如何破局呢?

2. 往来书信

申请迷思,教授视角

原文翻译:

亲爱的A同学,

感谢您向我们的MA提出申请。

这是为了让你知道,虽然我们通常不认为媒体和传播是一个合适的第一学位,但我们建议你被录取。(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建议; 只有校方研究生院才能提供正式的录取通知书。)

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你在原单位的学位(媒体与传播)强调社会科学/文化研究,以及你在学位过程中充分地抓住了各种机会去探索性和性别问题(sexuality and gender issues)。然而,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应该明白,我们没有学术专业知识来支持许多希望从事媒体相关主题工作的学生,包括中国的粉丝研究。我们当然在那个领域有学生做相关主题的毕业论文,但是要找到合适的硕士导师是极其困难的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习惯性地拒绝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的申请的原因之一。如果这对你来说不是问题,并且最终研究生院接受了我的推荐而正式录取了你,同时你又想接受录取的话,以下文献也值你尝试在入学前进一步阅读。

Connell, R.W.  (2009) Gender, Cambridge: Polity Press.

Enloe, C. (2013) Seriously! Investigating Crashes and Crises as If Women Mattered,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lover, D. and C. Kaplan (2000) Genders, London: Routledge.

Kolmar, W. and F. Bartkowski (eds) (2003) Feminist Theory: A Reader, Boston: McGraw-Hill. 

Lancaster, R.N. and M. di Leonardo (1997) (eds) The Gender/Sexuality Reader: Culture, History,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Routledge.

The following books are also recommended as support for our core courses:

Bill Ashcroft, Gareth Griffiths and Helen Tiffin (eds) (1995) The Postcolonial Studies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Judith Butler (1999)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Ellen Lewin (ed.) (2006) Feminist Anthropology: A Reader Oxford: Blackwell.

Judith Squires (2000) Gender in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3. 知己知彼

申请迷思,内部破解

一、如何突破学科背景限制

从以上审核委员会的来信,我们发现,尽管这位同学很优秀,审核委员想给这个录取,但也是非常勉强地给出这个录取。信末给出阅读建议,也是一种对A同学的背景没有信心的暗示,希望A同学能够在入学前进一步有更多的性别文献的积累。

审核委员会的顾虑来源,不难看出就是认为新闻传播的学生本科训练与性别研究的系统训练,还是会有所差距。性别研究的硕士申请,如果本科是修读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这些建制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科学学科,会更容易免受类似本信件中审核委员的质疑。

A同学的学位背景能够勉强过关,是因为他的学位中有大量的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的基础知识。从这点,我们可以继续进一步推断,如果一个学生是新闻传播背景,而他的成绩单显示出来,更多是关于新闻媒体实务操作的课程,例如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写作等等,这一类的课程就肯定不符合性别研究硕士申请所需要的前置课程知识。

笔者曾经有一位学生,系中山大学新闻系本科学生,也递交了UCL的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这个专业,但结果是被拒绝了。

基于这个考虑,如果有意向申请性别研究硕士的同学,恰好又是中国大陆高校学位的背景(或许有一些高校的新闻传播本身就含有大量社会学或者文化研究相关课程,这一类大学另当别论),需要提前在自己本科期间修读更多社会学、人类学或者文化研究相关的课程,甚至最好有一些课程是直接与性别相关的。录取审核的逻辑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评价(evidence-based evaluation),要证明自己的兴趣那就应该提前创造出证据,有备无患。

其次,我们也看到审核委员也高度肯定了A同学在本科期间抓住了大量机会参与到性别实践/理论的事务上面,但从信件中读者们无法判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参与。

其实是因为学生本人在自己本科的课内课程当中,在很多与媒介研究有关的课程中,都选择了与性别议题有关的问题来写作其期末论文(summative essay),总数高达7篇,包括毕业论文。这点也可以充分地证明学生对于性别的浓厚兴趣。

退一步来说,数量也并非重点,我认为重点是学生所写作的性别研究文章所得到的分数非常高,甚至高达80分(英国体制70分已经是一等荣誉,80分相当于High Distinction,罕见)。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术写作和性别研究的理论见解上,是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不错的积累。

二、文书写作的启示

从信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得出来,审核委员讲了两点关于学生个人研究兴趣与系所匹配度的问题。

第一,信件表明,UCL的性别研究并不专注于媒体相关议题,非常难找到相应的老师指导学生处理媒体与性别的研究。

第二,更加细化的,关于粉丝研究这个研究对象,UCL的性别研究更加少有老师是触及这个研究对象。

性别、媒体与粉丝,三者的结合并非能够匹配上本系的资源和教员专长。

该学生的文书准备,首先是以剑桥的性别研究硕士为底本,其次就是为了匹配LSE的MSc Gender, Media and Culture这个学位的资源。学生在申请UCL的时候,并未将LSE的PS(personal statement)当中所提到的研究计划(PS内文中镶嵌了一个微型研究计划mini proposal 400字)进行改头换面以匹配UCL的系所资源。

这个证据,印证了摆渡学人留学社会学部在“社会学留学”公众号当中所言:英国高校的硕士学位,同一个学科在不同学校的学位设置,实质上是差异大于同质(创号 | 社会学留学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

因此,我们在处理文书写作的时候,首先第一步应该做的是去研究系所资源,再反过来剪裁我们的PS故事以及动机陈述,匹配项目,不能只匹配课程,同时要匹配教授和研究社群的专长。

审核委员还提到了一点,说曾经有学生的毕业论文主题是与A同学的主题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同时阅读系所硕士和博士生的论文研究主题,看看这些论文研究的东西与自己的联结,也是一个判别自己是否合适这个系所的重要依据。

就连LSE的性别研究系,都有7个专业,一份PS走天下,通过性别这个关键词来沾边,是无法击中每个细分项目的核心理论关怀的,既然学校设置了那么多学科分支的学位,那就说明这些是不一样的次领域,我们在写文书的时候,要体现出我们有能力辨认其专长,以及其与其它高校相似学位的差异所在,这样才能表明到自己求学动机的诚意所在。

性别研究,议题众多,跨学科性质明显,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在社会科学路径上参与较深,因此本科若是新闻传播的学生,确实会有相对较少有相关积累(请对照UCL审核委员给出的简短文献清单,完整reading list详见下文)。

缺乏相应积累,光有个人兴趣,或者只是私人阅读,缺乏证据展示自己的理论认知,对申请成功并无法有所加持。若是修课足以累积证据,课外课题研究和系外修课又或者寻求有偿资源并非必须,但若为了弥补学位课程的知识背景不足,或许这些做法却是大有裨益的。

退一步来说,若是没有修读过相关课程,也没有阅读过相应的文献,所谓个人兴趣,也并非有理有据,估计也是看着UCL的官网泛泛几句课程介绍,便浮想联翩,产生了一种莫名又缺乏论证的飘渺兴趣。同时,倘若没有相关积累,未来又如何可以完成UCL的学业呢?

4. UCL 性别研究特色

匹配系所,百战百胜

UCL 的性别研究硕士身处于多学科和跨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Multidisplinary and Intercultural Inquiry),其研究生教学和研究都是跨学科和跨文化,所触及的议题区域范围都是跨国的,它吸收了UCL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电影,历史,政治,地理,考古,教育,政治和哲学,它鼓励通过创新的方法和跨文化的视角来理解文化、历史与社会。

这也是UCL的性别研究与LSE的性别研究非常不一样的地方,LSE的性别研究的整个学术社群(本系与其它系所)是非常难找到研究人员触及文学、历史、考古和电影这些学科取径的。

从跨学院和跨学科的角度来说(不从LSE的性别研究系来平行讨论),用电影来举例,哪怕LSE的媒体传播系有教授是做电影与性别,但也并非是基于纯文本(pure texts-based)的研究,例如LSE的教授Professor Shakuntala Banaji也会带学生做性别议题,但是单纯的文本分析并非LSE的研究风格,笔者有一位学生曾经联系她,她明确回复如下:

Methodologically, it would be good to see you undertaking some focus groups and/ or interviews. I generally do not work with students who are only doing textual analysis, although that could be a component of your work as you acknowledge below.

如果说你想单纯做文本分析,走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的学科取径,或许牛津大学的MSt. Women's Studies是一个理想的去处,连同曼彻斯特大学的MA Gender, Culture and Sexuality也相对理想。

性别、社会与表征(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 GSR)是一个跨学院项目,广泛利用UCL的其他学院的著名学科,包括人类学、建筑、发展研究、教育、地理、历史、艺术史、语言、文学和电影研究、法律、酷儿研究、社会学和城市研究。UCL 为学生提供了在这个广阔的知识领域发展自己在性别研究上细分兴趣的机会。

关于历年的申请数据,请参考摆渡学人公号文章:

录取数据 | 中国学生近3年35%的成功率:UCL伦敦大学学院性别、社会与表征硕士

以下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GSR的项目的一些核心资源,大致说明一下这个系所的一些特征,更细化的理论分析,日后有机会再撰文介绍。

请看以下 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 的主修课Reading List

UCL MA GSR Reading List

以上四张图(左右翻页),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门课是由四个教授联合授课的,每个人授课一个主题,分别为:

1.Ann Varley所讲授的女性主义地理

(Feminist Geographies),各位注意一下,Ann实际上是人文地理的教授,性别是她的研究领域,而并非理论取径;

2.James Agar在主修课中是讲授AIDS and/in Culture,艾滋与文化以及文化中的艾滋。是在斯洛文尼亚与东欧区域研究中心,主要是研究比较文学与虚构小说,政治话语,性别身份,她的研究路径很明显是偏向文学路径的,跟着她做研究,可以完全做texts-based 的毕业论文;

3.Richard Mole讲授性别,性与国家认同

(Gender, Sexual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他的主职也是在UCL的斯洛文尼亚与东欧区域研究中心,他主要是做民族主义,身份与移民等政治问题;

4.Tsila Ratner讲授后殖民主义与性别

专长是做文艺批评,国别文学主要是集中在希伯来文学。她在性别研究主修课当中,主要讲授的主题是后殖民主义与性别(Gender and Postcolonialism),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阅读这个领域的一篇代表作品:

TALPADE MOHANTY C. 

(1988)

Under Western Eyes: Feminist Scholarship and Colonial Discourses. Feminist Review. 1988;30(1):61-88. doi:10.1057/fr.1988.42


从以上四位教员的背景和专长,连同授课方式可以看出,UCL的性别研究硕士有着极强的跨学科属性,四个完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员在一门主修课上讲授性别研究不同的研究议题和理论取径。

那么我们回归文首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审核委员会“习惯性地拒绝来自于媒体传播背景的学生的申请我想从系所资源和课程的读物来看,已经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作为新闻传播的学生,看到以上的信息,也不难理解个人过往在国内新闻传播内关于性别研究方面的训练与UCL的风格可能是有一些差异的。

但是,是不是说明媒体传播的学生一定不能申请呢?

其实也并不是,我在前文已经讲过,如果仅仅是依靠我们本身学位当中已经设定好的制度化教育安排,或许媒体传播的学生并不符合这个系所对申请者知识背景的偏好,但是事在人为,如果各位有心的申请者能够提前通过各种非制度化的资源来创造一个与之匹配的背景,并且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你强烈的动机,去说服录取审核委员会的各位成员,我想UCL性别研究各位教员一定会抛出橄榄枝。

这里既然提到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教育安排的问题,我想我应该进一步澄清一个问题,笔者并非说中国大陆境内所有媒体传播背景的学生的成绩单都不符合这个系所,也不是说英国本科以及美国本科的媒体传播本科生成绩单就一定符合。

笔者目力所及,如果学生是来自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又或者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BA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这两个大学的成绩单是可以证明学生修读过大量社会科学与文化研究相关的课程的。

但是,如果学生本科在英国美国读书,是偏向与Film-making,或者是Journalism writing之类专业,其实也并不符合UCL的性别研究的偏好。所以,来自什么国家的本科背景本身并不是劣势所在,并非说大陆本科会受到什么歧视的问题,而是学科之间的壁垒问题。

顺着这个逻辑,假设国内大学某个新闻学院的课程安排是有大量社会学理论、文化研究理论、人类学理论等课程的话,能够证明学生有一定社会理论基础,这样就足以说服审核委员会自己是qualified。

再退一步来说,如果自己所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无法提供这些课程,或者超出了本科生培养方案范畴,那么可以通过修读社会学、人类学或者政治学的双学位来让成绩单有这些相关课程。

哪怕你所在的学位名称是新闻、传播和媒体等等,如果你学位本身就有课程可以证明我所说的文化研究和社会科学的背景,你还是很有机会被录取的。并且我对新闻传播也做了区分,有一些大学的成绩单本身就是满足要求的,有一些就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所以本质并不在于是不是新闻传播学位名称,而是你的成绩单修课经历才是重点。

回归我们开头所说那句“勉勉强强”被录取,其实并不勉强的,因为学生在原单位的修课本身就可以证明他有相关知识背景,这个所谓勉强只是相对于其它来自那些例如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建制化程度较高的学科而言的。

因此,即便笔者以上所提到的一位中山大学新闻系本科学生申请该系所被拒绝,如果能够在递交申请前一两年了解到UCL的性别研究有这种要求,也可以通过笔者以上提出的解决办法去积累到相应的背景冲破的这个重围,学位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个人的实质知识积累是否可以有足够的证据来消除审核委员的顾虑。

5. 破局:避免本末倒置

研究项目,剪裁经历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还希望破除一个迷思,一个留学生中可能存在误解的地方:英国大学歧视大陆本科有一些与我交流的同学,他们觉得UCL拒绝国内新闻学院的学生申请UCL的性别研究,是一种对中国大学的歧视。

我想说,这个逻辑其实是并不成立的。UCL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所倡议教育平权的大学,它甚至欢迎来自中东难民和非洲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求学,它不存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进行歧视的必要性,歧视反而也会伤害到它的立校之本。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新闻传播学背景的学生申请UCL的性别研究所遇到的障碍,往往是因为知识积累和实质性的修课经历所导致,当然同时也与UCL的性别研究社群没有太多教员是做媒体相关议题的原因有关。

所以,过度推论甚至阴谋化某些事件,对我们制定可以取胜的策略并无益处。相反,我们应该是去先研究系所的特色,有什么资源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当中可以与之匹配的,这样才能够展示自己是一个good fit with the programme(与系所高度匹配)。

既然本结语提到本末的问题,我想我还是很有必要在这里厘清楚什么是本,什么末的问题。

第一点关于本末的讨论,是关于理论与经验的顺序问题。各位同学是否有思考过:到性别研究系去做媒体相关议题,和到媒体传播系去做性别议题有什么不同?

其实,到性别系依然是可以做媒体/媒介(media, medium)这个对象,但是请注意的是这里必然是性别先行,而非媒体/媒介,媒体/媒介可以成为一个lens,一个domain,一个perspective,我们通过研究媒体上的话语,或者把媒体当做一个能动者去研究性别,其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我们对于性别理论和性别问题的理解。反之,如果你在媒体传播系,性别只是其中一个lens,一个domain,一个perspective,去增进我们对于媒体/媒介理论和问题的理解。

因此,如果你是媒体传播背景,转向到性别研究系读硕士博士,你未来要对话的理论文献,必然是性别理论领域的当下文献,而非为了贡献媒体研究的理论。

为了加强各位对这个逻辑的理解,这种情况,一样发生在其它系所。例如LSE的MSc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ublci Policy,主修课第六周的文献,是研究性别政策,但是授课老师说得很清楚,研究性别议题,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对于政策本身的理解,性别只是一个领域(domain),这个domain换成是教育、住房、养老金等等福利政策均可,不一定是性别有关的政策。

到政策系学习性别,目的是用性别作为一个领域(domain)讨论政策的理论问题,目的并不是为了彰显性别这个特定的经验对象有多么特殊和重要,在这里Gender和Policy是有主次之分的,前者是经验对象,后者是理论路径。

LSE MSc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ublic Policy 主修课第六周讨论议题

Week 6 

Analysing Social Position and 

Structural Inequalities in ISPP

This lecture examines how structural divisions are affected by and affect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and public policy. It discusses how different vectors of identity, including class, disability, gender, race, sexuality, etc. shape people’s experiences and welfare needs. The lecture engages with the concepts of legibility and in/visibility and how these affect policy development. The lecture focuses on a specific policy field –international HIV and AIDS polici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 to highlight how structural inequalities become reinforced in this domain.

第六周:

国际社会公共政策中的社会位置与结构性不平等

本周的Lecture探讨结构性分工如何影响社会与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及前者如何被后者所影响。它讨论了不同的身份矢量,包括阶级、残疾、性别、种族、性等等因素如何塑造人们的体验和福利需求。讲座涉及易读性和可见/不可见性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政策制定。本周集中在一个具体的政策领域——国际艾滋病毒和艾滋病政策及其执行,以强调结构性不平等如何在这一领域得到加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同理推导,假设你是到性别系去读书,但是你的过往经历又是更多集中在媒体相关议题,那么应该在PS当中转换你的兴趣表述。

例如,假设你本身是做媒体中的性别话语构建,这种议题一般来说,更多是促进我们对于媒体本身的理解。如果把你的理论议题转向对于性别领域的一些理论议题的讨论,例如女性主义的身份危机(feminist identity crisis),而你只是用media discourse去增进学术界对于这个理论议题的讨论,media在这里只是一个lens,这个lens实则还可以变成是history texts,或者是literary texts。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新闻传播背景的本科生申请性别硕士学位,会免受审核委员的对你在理论路径上的质疑,这样做也会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本末倒置的第二个阐释,我想提醒的是,在性别研究申请的PS写作当中,是个人经历先行,还是说研究学位项目先行。这个问题,实际上与第一点也是息息相关的。

笔者认为,很多学生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对于PS的写作,之所以会把写作程度和边界模糊化,以导致难产的原因并非是先从系所出发。一般的申请者,都是先定下自己是申请性别研究,然后就开始铺陈一大堆性别研究的相关实践活动以及理论学习。

但是这样做的话,往往很容易让写作本身变得不踏实,笔者在以往很多文章说过(文书写作|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项目申请文书指南:一份好的目的陈述是怎样的?),PS是一份动机函,是论述你本人与系所的匹配程度,哪怕你有大量性别相关的经历,如果你这些经历和背景与系所的特色和专长不匹配的,那么最后依然很有可能被残忍拒绝。

正如本文所叙述的故事一样,如果申请学生是首先研究系所特色(如我以上第四步的工作),那么就不难在自己的PS中转变论述兴趣的角度乃至是内容。甚至,也很有可能在研究清楚之后,发现确实与自己兴趣和专长并不匹配,最终选择放弃申请这个项目也有可能。

学校的排名更高,其实造成的是你申请的时候面对的竞争者较多的局势,而并非说UCL的性别研究相比剑桥大学和LSE专业排名低一点,就容易一点。相反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如果论名气,UCL的性别研究的名气逊于LSE和剑桥,但是却是一所最勉强发放录取的院校。

所以,这里的“本”应该是先研究系所,研究完系所之后,其次才是反过去选取自己的部分经历和在这些经历叙述之后提出相应的理论层面的反思去匹配系所的课程、教员和研究社群。

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PS就是有边界的,而不会反反复复地去修改那些经历,并且不断在猜测教授是否感兴趣我们自认为超级棒的经历,其实棒不棒真的不是重点,是你这些经历和思考是否真的符合系所专长和教员的研究路径。

总的来说,我们对于PS这种应用文+论述文的写作,一定要杜绝一厢情愿的立场,更重要是站在教授的立场去思考:你的知识背景是否可以完成这里的学业?你感兴趣的议题是否我这里有教员可以指导你?你所欠缺但又感兴趣的理论知识,我们这里是否有相应的课程提供给你?未来你的职业规划和知识进展计划,我们是否能够帮助你完成梦想?

只要你懂得这样去想,你就不会因为学校排名低而不屑于申请,你也不会因为学校的排名高而不敢大胆去申请。

笔者一直以为,只要你的硬指标达到学校的各项最低标准,论证清楚你与特定的项目的匹配度,并且你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学术能力和理论洞察力,那么我就会建议大胆申请,哪怕是面对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样层次的学校,也不用有丝毫畏惧。本文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第三点,其实也与第一点和第二点相关,在做PS写作准备的时候把学科大领域当做本,把同一个学科在不同学校的学位设置的差异作为末,这又是另外一种本末倒置的陷阱。如果单纯是只需要确定一个泛泛的性别研究就可以开始写PS的话,那么我想申请者后面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

首先,LSE的性别研究系,设置有7个硕士学位(录取数据 | 最新最全,LSE 性别研究系所7个专业近年数据大解密!),LSE只能申请两个专业,并且要区分第一和第二志愿,如果仅仅只有一个性别研究的大概念,那么请问你有什么样的依据去选择两个最为匹配自己背景和兴趣的硕士学位专业呢?

并且,留公子在“社会学留学”的创号词序言和结语当中写得非常清楚(创号 | 社会学留学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英国大学设置那么多细分的硕士专业,目的并非只是为了赚钱,英国的大学赚钱还是有底线的(至少在G5,红砖,罗素,平玻大学当中,专业不会随意设置),更多是为了差异化发展。

对于LSE来说,同一个系所内部,能够开设这些项目,必然是有相应的学术教员可以支撑其这个硕士项目的教学,并且可以把这些项目明确地区分开来彰显特色。

其次,拓展以上纵向视角的逻辑(同一学校内不同项目),从横向的角度来看的话(不同学校的同一个学科),同是性别研究,A学校做了这个方向,B学校就可能会做另一个方向,他们会尽量突出自己的专长,利用自己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

例如,布里斯托大学的性别研究,硕士学位名称为MSc Gend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这个性别研究学位是设置在布里斯托最著名的政治学系里面的,它的民族与公民身份研究中心是英国政治学界首屈一指、享有盛誉的研究机构。布里斯托并没有去搞牛津那种偏向性别文学和历史的女性研究(MSt Women's Studies)。

如果说有另外一个与之有一定相似度的项目,我想就是LSE的MSc Gender, Peace and Security,虽然LSE的这个项目与国际关系息息相关,但是它集中在国家关系和国际政治中的和平和安全的面向,布里斯托大学在这个性别与国际关系这个细分领域来说,它在教学上的集中度和学术社群的专业化应该可以说英国大学里面最为突出的佼佼者。

总结来说,很多申请者会认为把自己PS写成大范围与性别有关即可,而并不去先辨别项目之间的差异之后再去剪裁自己PS的经历当中与这个系所内容匹配的经历。假如,笔者曾经阅读过一些过来投石问路的学生的申请文书,在申请LSE的MSc Gender,, Media and Culture 的PS当中,他叙述了一个经历是关于自己如何做新闻报道当中的性别话语建构,这也确实是该申请者非常出彩的一个经历,希望在申请其它大学的性别研究硕士项目的时候也移植过去,甚至会直接保留在布里斯托大学MSc Gend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PS当中,但是这样的内容与性别有关,但是并不与布里斯托这个性别项目有关。因此,我第三点说的本,应该先总体去研究全英国所有大学的性别相关硕士学位,研究其课程设置之后,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然后再回看自己的与性别相关的经历,是否与拟申请项目有关,如果可以取得最大公约数就最好(某一个经历匹配多个英国不同大学的性别研究项目)。如果一上来就开始动笔写一篇泛泛地与性别相关的完整PS,这就是我说的“末”,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后面要不就是投递之后直接被拒绝,要不就是你还需要继续把它改得面目全非去投递一些其它院系的项目。

本文洋洋洒洒,似乎会给到读者一个印象是认为新闻传播本科背景,并不适合去申请性别研究硕士。非也非也!!!!留公子认为关于本文的论点的逻辑条件,其实还应该加入多一个变量考量,那就是需要先判断某个学校的特定性别研究硕士项目是否对申请者先修知识有所要求。本文的讨论是因UCL的审核委员会信件而起,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的是UCL的性别研究硕士有这个偏好。同理可以推导的是,如果有一些大学的性别研究硕士,学术社群当中缺乏媒体研究的教员,又或者它是比较特定的性别研究领域,它的设置可能本身就对某些先修知识有所要求的,而这些先修知识又是一般新闻传播本科背景学生所不具有的(具体还是要看成绩单,学位名称不重要,如上文所言),那么笔者认为这一类型的性别研究项目并不适合新闻传播本科背景学生去投递申请,如果要投递申请,就建议先积累背景。但是,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来看,LSE 的MSc Gender, 伦敦亚非(SOAS)的MA Gender Studies, 这一类项目实际上是对没有先修知识的学生宽容开放的,而LSE的Gender, Media and Culture那就更是欢迎新闻传播背景的学生申请的。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面对这些对新闻传播背景不设限乃至是欢迎的性别研究项目的申请,如果各位申请学子能够做到本文开端所引用的UCL审核委员会的建议,我想是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顺延以上说明,分享一个案例,浙大新闻系本科生被LSE MSc Gender录取:录取捷报 | Z同学斩获英国G5伦敦政经学院性别研究硕士录取!

虽然笔者以上谈论了不少内容,可能超越了新闻传播背景学生申请性别研究的所直接有关的信息范围,但是我想以上的逻辑框架,无论是对于新闻传播背景的学生,又或者其它背景的学生去申请英国的性别研究,都是具有底层框架性的作用的,可以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维度去辨明英国大学的性别研究在各个大学的差异所在。

跳出我们既定的思维框架去重构一个申请逻辑,或许才是让我们最大化我们申请成功率的做法。

行文至此,我想笔者的论证篇幅以及所提供的证据,足以解决在文首所提出来的几个问题,也做到了回应新闻传播学生如何申请UCL的性别研究硕士乃至于是申请其它大学的性别研究硕士的破解困局的问题。

但笔者也苦恼于自己并无满腹经纶,八斗之才,本文当中未能对整个性别理论的学术发展脉络,以及英国各个大学在这个脉络当中的位置几何做到娓娓道来,而更多是注重一些学生申请的误区以及对于性别研究申请的逻辑框架的分析。

因此,关于其中的学术内容,难免会挂一漏万,又或者是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若有申请者对此有建设性的意见,欢迎不吝来信指教。日后,待我学识增进,笔者也会持续生产文章,对各个院系的性别研究项目进行更为专业的分析,以飨广大留学申请者。

最后的最后,我想各位新闻传播学背景的申请学子们,都很感兴趣关于媒体与性别的阅读,在此分享一本教科书给各位,这本书也是LSE MSc Gender, Media and Culture学位主修课的必读文献之一。

Gill, R., & Gill, R. M. (2007). Gender and the Media. Polit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