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路啊,是不是越走越难?

 12345csdms 2022-04-07

原创 恒通评估 恒通发布 2019-07-05 18:08

写在最初:

每年高考之后,迷茫成了无数学子的最深切感受——是不是在高考后就获得了自由,拼搏不息的成长之路是否可以就此止住脚步?

踏入工作很多年后,仍然觉得,成长并不复杂,也没有那么简单。每一个时代的青年人都遭遇过成长的痛苦,坚持与努力始终应是人生的主色调。

来自时代的三封信

39年前,《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那封著名的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长达半年的全民大讨论,编辑部陆续收到了6万余封来信。这封信是编辑部以两个原型为主,用沉重而激愤、幽怨又诚挚的笔触写出了一位青年的人生痛苦与创伤,它引发的那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讨论,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初思想解放大潮中的一个标识性事件。

从文化大革命中走过的“潘晓”,带着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自私”,写下了“23岁的她”的困惑。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封著名的信(部分内容):

点击图片,放大阅读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13年前,一名叫“麦子”的网友写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发亿万网友共鸣。三年后,清华大学某已毕业研究生根据自身经历又写了《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一文,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通过高考走出农村的一代,与他们大学本地的同学有着天然的差别。当成长走到有对比的一步,落差才会让现实更扎心。

点击图片,放大阅读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人生的路啊,是不是总会越走越难?

相较于过去一板一眼地撰文,对于成长的压力,90后更多的是调侃。“佛系青年”、丧文化的流行被无数人解读为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温和反抗。

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观照周遭的人与事,又觉得好多意义都是瞎扯淡;无数声音告诉我们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可我们拼尽全力也只能过着世俗的平凡生活。丧气的话听得愈发的多,“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又穷又忙”“还没脱单,你就脱发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肯定很舒服”……

颓废、悲观,甚至带着一点绝望的丧文化宣泄着生活上的空虚与不满,年龄的增长带来的经济压力、生活困境、工作焦虑,给了丧文化扩散的空间。

脱发、失眠、崩溃大哭,这些词越来越多的落在了90后的身上。于是,当出现类似“男子逆行被交警拦下崩溃大哭”的新闻时,无数年轻人默默认同着、转发着:“女朋友催我,公司催我,我压力好大……”

成长到一定时候,压力总会从四面八方袭来,人生路上已避无可避。

就业压力、恋爱压力、购房压力、升职压力、与父母沟通的压力、生养孩子的压力……我们的人生路啊,是不是总会越走越难?

人会在痛苦中成长,时代也会

“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就像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39年前的六万封读者来信最终被焚毁,《中国青年》编辑部公开检讨:“由于我们工作失误,这场讨论的效果不好,在青年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

历经了痛苦的成长,“潘晓”引发大讨论的观点如今已成为共识,当下的青年人不必为这样的观点背负整个社会的舆论压力。时代的不断成长给予了我们更大的自由与宽容,为我们的成长道路更新了跑道。

13年前,“麦子”们看见了深植于骨髓的差距,咬咬牙,再逼自己一把。如今,他们买了房、升了职,他们的孩子们成了城里的孩子,不再重复父辈的痛苦。“麦子”们的努力,为他们的孩子们更新了跑道。

过程越煎熬,越有成就感

人的出生就是源自母亲巨大的痛苦,成长又怎会那么轻松?

小孩长成一个大人,不仅仅是压力与责任,更是成就与实现。

我不想说名人都是如何铁杵磨成针的,只想谈谈普普通通的我们自己。

小时候,你用泥巴堆起一座小山的成就感,与你持续几个月煎熬,规划设计出一片城市园林相比,哪种成就感更强烈?

小时候,你用画笔随意涂抹的几个小人,与精心设计编排,历时一年出版的漫画相比,哪种成就感更持久?

小时候,你随随便便在琴键上敲下的《小星星》,与坚持创作十数年,弹出自己写的音乐相比,哪种成就感更满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每一次努力,最后拼的都是坚持。

有时候,挺过去,就意味着一切!

人生的路无论宽窄,都要走下去

“潘晓”原型之一黄晓菊在采访中说“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存在着垃圾就像苍蝇那样活着”,“人生的路无论是宽是窄,都要走下去。”

无数次,我们想过放弃,更多的时候却在咬牙坚持。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无论是否为人所见,都在不动声色地努力着。

人生的道路,一代代在轮回,成长的艰难与痛苦,从来都没有改变。无论是39年前、13年前,或是现在。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条轻易达成之路。

来自新一代的一封信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的信来自近期,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初二学生吴奇霖的《给人教出版社编者的第二封信》。

这封信没有讲成长的痛苦,而是站在一个历史爱好者的立场,向人教出版社编者指出多处历史错误,诸如《三国演义》中周瑜想杀诸葛亮不是因为妒忌,周幽王没有烽火戏诸侯,孙权没有自称吴王,等等。

《曹操集》中有没有“洪波涌起”?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第4课《观沧海》注释称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但我翻阅《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其中作“洪波踊起”,而非教科书中的“洪波涌起”。

《曹操集》此句注释称“宋书乐志'波’作'涛’,'踊’作'涌’。”若教科书要采用《曹操集》注释所提及《宋书·乐志》的版本,应当写作“洪涛涌起”而非“洪波涌起”。虽然《乐府诗集》《晋书·乐志》《宋书·乐志》中都有“洪波涌起”,但教科书并没有选用这些古籍。教科书所参考的《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中是绝没有“洪波涌起”这一句的。

摘自公众号“吴奇霖的随笔”

给人教出版社编者的第二封信

痛并快乐着,与时代共成长

从39年前战战兢兢地写出自己的困惑,13年前在网络上用化名写下自己的感受,到如今直抒己见,挑战权威。是人变得更勇敢了吗?还是时代的成长给予了我们勇敢的自由?

时代更替,成长的痛苦会变,也不会变。

一代代人的努力,让成长的痛苦转换了不同的跑道,亘古不变的,是成长本身。它会带来痛苦、焦虑、失望与空虚,也会带来快乐、坦然、成就与满足。

痛并快乐着成长,一代代在延续。

在我们的新一代心里,成长,或许会有不同的方式与滋味。

(文丨邹亮  图丨或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