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西关已经消失的老道路:带河路曾是广州最弯曲的道路

 铭记心间 2022-04-07

图片

带河路在荔湾区,于1921年建成马路,因路在带河涌而得名。

它南起长寿西路,北至龙津中路,带河涌北支至文昌路以东分成两条南北支流,其状如带。带河路全长575米,宽10米,由于带河路含有9个折点,号称“九曲十三弯”,它曾是广州最弯曲的道路。

1996年广州道路改造,带河路连同镇安路、康王直街、康王上街、康王下街,合并成为了康王路的一部分。带河路从此消失,只能在街角门牌中还能看到它的踪影:

图片

地域变迁
曾是上下西关分界线之一


带河涌又分成三个部分:顺母桥、带河路和卢排南,它曾经是上下西关的分界线之一。

从地理上来说,老西关是以平原和河涌为主要自然景观。由于西关地势向西南倾斜,所以河流也是向西流出的,少数往南部流出,因此,西关平原上的农作物会有基建围住,用来防潮防洪。

明清以来,西关平原上曾经建有4条南北高基,有的作为堤围,有的作为大道。后来街道也是沿着大堤来建立。目前有四条南北向基围可考,带河基则是其中之一。

《西关地域变迁史》中曾提到过带河路一片的地域变迁:

“带河基,今开为带河路,为清代平原上大道,道面高于两侧,为西关可跑马大道(永安围基也是马路)。围内有农村名,如晚景园(《乐志堂诗》自注为村名)。北连西乐围。有梪涌出荷溪,涌源大水塘即开为长寿寺大池塘,可应潮汐。这是西关各围的结构形式。”


图片

趣闻
曲折只因拆迁户都是达官贵人


据说开筑马路时,由于沿线不少本要清拆的物业业主都是非富则贵,因而这条路建得兜兜转转,成为广州最为曲折的道路。

北及龙津东路起,带河路由芦排里、都堂街、龙翔里、带河涌边、晚景里、捷龙里、猪仔圩、兴龙里、荷溪涌边街、成金里、源胜西街组成。

图片

更名
带河路名存实亡了15年


2011年之前,长寿西路还有“带河路站”,龙津东路也还有一个“带河路口站”。当年7月,“因站名失效以及不合理等原因”,公交部门将原“带河路站”及“带河路口站”更名为“长寿西康王路口”站和“龙津中路”站。

不过也因为这个带河路站名存实亡15年,还有不少不了解老西关历史的市民会因此好奇带河路去了哪里。

寻踪
从门牌号可见一斑


虽然2013年曾有报道称,最后一段带河路(仅存的151号至175号)的13户人家将于年底前拆除,但前往考证时,发现这其中很多户人家还在,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带河路已从地图上消失了,将近600米的带河路只能从原道路上的门牌号上看到痕迹。现在能看到带河路门牌号的,大多数做着玉器或者收购老酸枝家具的生意。

不过也有居民楼,例如惠城花园的门牌号就标着带河路200多号。

衍变
老路名的消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必然


当然,大量历史地名的消失也是城市新陈代谢的必然。大量老道路名的不复存在也是城市内部交通系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结果。如带河路、镇安路、仁安路、红星路、靖远北路、石路头路、西湾东31街等道路名的消失就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进行新调整的结果。

据了解,康王路的最前身是带河路,当时的带河路很短,只有现在的龙津路到长寿路之间的一小段。

该规划路经过康王直街、康王上下街,而“康王”的称谓主要是来源于附近原有的一座康王庙,此庙是纪念宋朝的一位爱国将领——康保裔,他在任高阳守将期间,辽国进犯中原,他不顾年龄高迈,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为国捐躯,后人敬其忠勇而建立“康王庙”。

后来,专家决定将该规划路更名为康王路,既延续了历史文化传统,也与荔湾区商贸旅游区的规划相承接。

那些已经消失的地名


大北路:现在的越秀区解放北路。据说地名源于古时此处的城门小北门,当年广州解放时,解放军是从现在的解放北路进入广州城的,所以后来改名为解放路。番禺市桥也有一个大北路,是市桥商圈的一部分。曾经在番禺市桥城区,大西路、大东路、大南路、大北路,这几条道路连成一片,以繁荣喧闹而闻名,只要是在市桥生活的人,几乎无人不知。

新填地:在海珠区沿江中路,今儿童图书馆门前一带。原为海珠岛,1932年,人工填河,形成马路,通长堤及靖海路,广州人称之为新填地。

移民市(后称宜民市):如今西华路以东,由第一津起至路尾。因清政府强迫番禺、新安(宝安)、香山(中山)等县沿海居民迁此而得名,1933年扩路,定名为西华路,与东华路相对。

归德门:如今大德路通往大南路、解放中路交界处一带,原有城门名归德门,1921年拆建为马路,定名大德路。过去是个鸟市,十分著名,养鸟、售鸟人均来此“买卖雀仔”。

时敏路:在如意坊附近。时敏路就是指恩宁路口以西约200米长的一段路。这条广州西关的老路的命名源于一间广东省最早的新式学校——时敏学堂。时敏学堂坐落于多宝大街宝庆新街(现多宝路39号广东省水利厅办公大院)。该路在民国时期扩建马路时正式改名为时敏路,直至1966年并入多宝路,路名从此不复存在。而时敏路,却与“时敏学堂”和它的创始者“邓家让”的两个名字紧密地联系着,成为广州西关和马来西亚诗巫市结下的异国异地情结中的重要一环。

抗日路:今和平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上世纪30年代时日本侵华前为拱日路,中日战争爆发后改抗日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