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自忠阵亡后,为什么日军战机盘旋于灵柩上空,却一弹未投?

 古稀老人赵 2022-04-07

俗语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古至今,从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伟大如毛主席,邓小平也给他“七分功、三分过”的评价。

是人则一定会犯错误。如果一个人犯错之后,敢于积极正视自身,纠正错误,那么便是真豪杰。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正是如此。

抗日名将张自忠,便是这样一个人。

张自忠

张自忠早期,对日本人野心预判不足,在明知两国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希望能通过“绥靖”妥协的方式,换取日本的退让。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一昧退让,成为日本人在华北扩展势力的“帮凶”,更是被很多人骂做汉奸。

但是随着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全面侵华的野心暴露,张自忠终于认识到了之前的错误,开始积极抗日,殒身不恤。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赎罪,获得了国共两方的一致认同。

这样的人生,可谓传奇。

张自忠其人

张自忠出生在山东临清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张树桂担任过江苏赣榆巡检,优渥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6岁进入私塾读书,于1908年考入临清高等小学堂学习,喜爱阅读各类古典小说,小说中之如岳飞、杨家将一类的忠义人物,也深深影响了他。

耳濡目染的张自忠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像岳飞和杨家将一样精忠报国的人物。

其实,无数的抗日英雄,都和他一样,自幼便怀揣着精忠报国的思想,比如戴安澜、薛岳等人。周恩来亦说过那句振聋发聩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常说,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童年有什么样的理想,长大后便大概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自忠最终实现了自己精忠报国的理想,只不过这个过程,有点曲折。

1911年,张自忠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各类革命政纲。在这些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张自忠有如醍醐灌顶,逐渐放弃了原本保守的封建思想,投笔从戎,于1911年底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投入到了中国的近代革命大潮中。

随后,张自忠加入到了冯玉祥麾下,担任中尉,并凭借出色表现,在军阀混战中,帮助冯玉祥稳住了脚跟。先后参与了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蒋介石统一全国后,张自忠被正式编入了东北边防军第三军,担任三十八师师长。同年第三军改变番号,赫赫有名的二十九军由此诞生。

不久之后,他就和日本侵略者有了第一次接触。

1933年初,二十九军奉命由山西北上,3月,日军侵略承德,二十九军前往喜峰口阻敌,在三屯营,张自忠率部与日军激战七日,迫使日军始终无法突破,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见无法突破,又转向罗文峪,张自忠见招拆招,协助友军,在罗文峪再次大败日军。

但是由于中国军队阵容单薄,实力不足,张自忠部最终受到日军夹击,孤立无援,被迫放弃喜峰口,进行了撤退。

喜峰口战役大刀队

此次交锋日本人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日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也永久载入了史册。后世出名的影视剧《大刀》,便是以喜峰口战役为背景。

屈辱的“汉奸”岁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后,日本鼓动宋哲元搞“华北自治”。二十九军对日本人的野心预估不足,希望通过妥协和牺牲华北部分地区的方式,来换取日本人的退让,保存自己的实力,因此,小心周旋在日本侵略者和南京中间,与日本人虚与委蛇。

此时的张自忠却被日本侵略者的“伪善”欺骗了,日本人希望利用张自忠,来打开二十九军的局面,从而实现“不战而占领华北”的野心。

于是,他们频频邀请张自忠前往日本军部会晤,出席日本人的各类伪善亲中活动,参加日军阅兵式,还邀请张自忠,去日本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考察”。

纵观全局,张自忠自忖中国和日本的实力相差巨大,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争端,自然最好不过。但是,他低估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被日本人的伪善所蒙蔽。1937年7月19日,在“好兄弟”张允荣的忽悠下,和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签订了《香月细目》,他却不知道,彼时的张允荣已经彻底助纣为大汉奸。

该细目的内容包括:联合镇压我党中抗日人士,彻查华北的抗日言论,镇压反日学生运动,北平交由日军治理等等。

左起:张自忠、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

这些条目,是张自忠背着自己的上级、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私自签署的,但宋哲元知道了此事,大为光火,严词拒绝,公开声明要“守土自卫”,并一再拒绝日本人的最后通牒,就此导致二十九军内部决裂。

随后,二十九军在李文田等人的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进攻,日本人大怒,也就此抛弃了张自忠,张自忠无奈撤出北京。

从此,张自忠也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被无数爱国人士痛骂。

他在离开北京时,甚至在车站被学生围攻,躲进了厕所中。张自忠热泪横流,一腔爱国热忱 错付歧途,所谓“一失足成百年恨”不过如此。

多年以后,面对当时的糊涂之举,张自忠也自承错误:“大部分国人都骂我是汉奸,兄弟认为这是终身最痛心的一个污点”,“只有事实可以洗刷这个污点,现在无话可说”。

用生命完成赎罪

随着日本人开始大举南下,全面侵华,张自忠也终于发现,曾经的自己,原来是犯了“绥靖主义”的错误!面对这些过去所犯的错误,张自忠并没有就此消沉,一蹶不振,而是悍然立誓:用生命来赎罪。

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张自忠成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抗日最为积极的一员。

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兵急行军一日一夜,抵达临沂后,不计前嫌,联合庞炳勋部,主动出击,强渡沂水攻击日军侧背,最终趁着日军防线失去支援之际,发动全面进攻,彻底击溃日军11联队第3大队,日军败退。

1938年,徐州会战中的日军骑兵

此战一举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企图,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随后的徐州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张自忠都不顾危险冲锋在前,最后撤退,多次置自身于死地,这份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了当时其他军队的一致称赞。

武汉会战期间,张自忠将军死守潢川,日本见无法攻破,便使出了卑鄙的毒气进攻。张自忠不为所动,最终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歼灭日军第10师团3000余人,让日本人产生了惧意。

蒋介石武大视察武汉会战部队

我们常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张自忠却和岳飞一样,并不盲目服从蒋介石的错误命令,他有着自己的一套主张。他坚决奉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来不在背后搞小动作,多次配合我党和新四军的敌后对日作战。

他甚至直言,他只负责和日本人作战,但是友军是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和他无关。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深知此次战略的重要性,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亲率麾下第55军74师两个团渡河作战。

但是由于友军汤恩伯错估形式,不战而退,第11集团军司令黄琪翔也一退再退,张自忠面临了敌军的疯狂进攻,面对此情境,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可见,此战前张自忠已经抱定了赎罪的必死之心,不成功便成仁。

最终,独木难支的74师,在强大的日军进攻下,伤亡殆尽,但是他们还是在张自忠将军率领下,顽强抵抗、浴血奋战。混战中,张自忠将军的左肩、左臂和右腿都被炸伤,全身数处刺刀伤,最后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气绝前疾呼的遗言荡气回肠:

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都平安!“

张自忠这种精忠报国、悍不畏死的英雄主义作风,也征服了对手日本人。日本人出于对这位英雄的尊敬,为张自忠整理遗容、入殓,立了一块木质灵碑,还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后来,38师师长黄维纲带领敢死队,冲入日军抢回张将军遗体。随后,他的遗体被运往重庆,沿线十万军民一路自发相送。到达重庆后,蒋介石亲自出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国葬的形式,把他列入了忠烈祠。

其时,日军敌机曾多次盘旋在送葬队伍的上空,但放弃了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遗体。

真正的英雄,不仅会得到友人的尊重,也会得到敌人的敬重。当年岳飞冤死后,死对手完颜宗弼就叹息道天恨英才。

写在最后

作为抗战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的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张自忠堪称民族英雄。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张自忠将军对自己之前所做的“错误”,一直是勇于承认的,从不掩盖的。他的下半生,都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洗刷这个“污点”:一战肥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及至血洒随枣,最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民族尊严。

正如周恩来所言,张自忠是“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