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经典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五)——酝酿效应

 思明居士 2022-04-07

对文章任何疑问都可以评论留言,酒儿这里会酌情回复。话不多说,开整。

老规矩,在完全了解【酝酿效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我们较为熟悉的经典故事。

有个国王命令工匠做成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在摆弄王冠的时候,国王产生了一种怀疑,这个王冠表面看是纯金的,那内部是不是纯金的呢?冥思苦想许久,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证明。这时候,经人大臣们推荐,国王把这个困扰他的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并限期2周内解决问题。

阿基米德乍一开始,冥思苦想也依旧得不到答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离规定日期越来越近,茶饭不思的阿基米德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阿基米德感到自己可能要因此获罪。于是乎,他选择在获罪前享受享受,于是他吃饱喝足后,去澡堂洗澡。当其进入浴盆中时,他猛然盆中水向外溢出,身体也被轻轻托起,突然立马从浴盆起身,近乎裸奔跑回家中。这也就是我们日后所熟知的“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的王冠

而后来心理学家经归纳总结后,将这种个体对于某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先停下来,暂时性的放松,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的效应叫做——酝酿效应

由于这个效应较好理解,我们今天就直奔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日常学习中,孩子可能会对某一个“知晓感”较强的题目束手无策(知晓感,心理学术语,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感觉这到题目我一定可以做出),这时他的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这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痛苦,往往会在此时或过后建议孩子过后再做。当然,这样的做法是可以的。可这里酒儿想多问一下,我们平时会说这种类似的话吗?

“做不出来就先别做了,时间被耽误了,先做其他的,回过头来再做”

也就是我们想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四个字,“别一根筋”!(灵活点的意思)

文章图片2

放弃思考让人更聪明

可酒儿现在让大家仔细思考下我们常说的这句话,在孩子视角下的意思。做不出来就别做了(孩子会想,谁做不出来了,马上就要做出来了),时间都被耽误了(我做题怎么是耽误时间),先做其他的,回过头来再做(过后还不是要做,为啥不能现在做)。。。。。。

括号中的内容,就是孩子往往此时会跟我们产生“对抗”时的心理。大家可能会想,我说的都是好话啊,对的是好话,可好话要看场合,讲方式

孩子处于“酝酿阶段”时,一定是难受的吗,不能是享受的状态吗?(是否能准确同理孩子的心理)如果是难受的,我们上来就提出建议,是合适的呢?(是否能共情孩子的心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还记得昨天分享阿伦森效应时(没看过,关注酒儿后就可看到之前文章)提到的心理学上的三明治批评法的升华吗?这里我们结合一下。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那一定要当下了解吗?大可不必,学习不是一时的,教育也同样不是一时的。不要与孩子较一时对错,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建议,有时候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预期规划;甚至在不知晓孩子内心情绪状态,盲目交流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抵触。事后复盘,这里建议。

其次,事后复盘,开场不要太直接,上来就建议。我们可以说类似这样的,今天整体完成得都相当不错,尤其是xxx部分,进行一番点评后,加上一句,“你认为哪些方面你可以精进吗”?(也就是,肯定+留白式的开场)

再者,当孩子谈到做题顺序问题时,不要急着上建议,先让孩子谈谈感受,适当加入如“你感觉这种情况是先做好呢,还是后做好呢”,就是给孩子提供选项,不替孩子做选择

最后,鼓励孩子明天用上一天自己认同的方式去做!(记得第二天重复上一天的过程呦)

文章图片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举例举得稍稍长了一些,不过都是家庭教育,那么再回到今天的“酝酿”效应主题,刚刚说的是昨天,那么其实背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背书背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记不住,这也是正常的,有可能是孩子没有找到知识间的逻辑或者对这个知识点的具体含义尚未明确,只是处在一个机械背书的阶段,当他反复阅读、背诵这个知识点,某一天可能明白了其中的道道,知识点也就记牢了。

因此不要被个别的知识点圈住,耽误学习计划。或许在后面的复习中,获得的新灵感能为前面的困惑带来灵感。

同样考试的时候,也是这样一道题我们感觉自己可以做出来,但用时超过它理论应该花费的时间,这时候及时“刹车”,过一会再做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暂时的放弃思考,可能让你更加聪明!

休整一下,是为了整装待发!

但愿酒儿今天的文章依旧没有超限!谨以此文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并热衷于心理学习的朋友!

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是却只有很短的一段历史!那酒儿愿意讲述这段历史,并成为让这段历史变得长久的一环,甚至成为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