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蛮增长无序扩张成历史,大裁员背后,互联网黄金时代结束?

 上林院 2022-04-07

3月底,当刘强东带着奶茶妹妹在三亚度假时,京东的突击式裁员传遍了网络。

虽然说京东这样的大公司,裁员很正常,但京东在裁员时的冷酷还是让员工们心寒。有员工收到辞退通知后,工牌直接被禁用,导致连工位都进不了了,甚至工位上的外套都还没来得及拿走。
网友们调侃东哥:我永远不会开除一个兄弟,被裁员的不是我兄弟。
其实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裁员,这波裁员先从腾讯、阿里巴巴开始,后来有赞、京东、美团、滴滴等公司一个都没少。互联网行业一时间哀鸿遍地,人人自危。
互联网大厂的偶像包袱:裁员的花式叫法
同样是裁员,在互联网大厂里却有着更高大上的叫法。
京东叫毕业。京东的HR将裁员信称之为“毕业须知”,并在开头写道“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
阿里巴巴把裁员叫向社会输出人才。马云曾公开表示希望每年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巴巴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而腾讯和网易都叫结构性优化,目的是让业务更加聚焦,以便提升组织效率。华为的说法则是放弃平庸员工,持续激活组织,加大自我改革和队伍换血力度。
怎么看待互联网大厂裁员时的语言创新?这应该看做是互联网大厂的偶像包袱,互联网黄金时代的春风得意马蹄疾,让大厂们自己都觉得裁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巨头们都是躺着赚钱的,老板们也大多在富豪榜前列。
习惯了高速增长,向投资者讲故事画大饼的互联网企业,连低于30%的营收增速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哪能公开说自己裁员呢。
裁员的深层次原因
互联网大厂裁员原因有几点:
第一,早就想裁了,现在大家一起裁方便,不用担心舆论危机。
互联网巨头由于长期以来赚钱赚到手软,受到行业内外羡慕嫉妒恨,在裁员问题上顾忌很多,生怕影响公司形象和市值。
裁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性的优胜劣汰,不适合企业发展、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要裁员。另一种就是企业经营战略调整、业绩糟糕导致的部门裁撤。
以往大厂们由于业绩太好,有些员工表现不好,本应该裁员的,可能只是在加薪升职上受到限制。毕竟规模还处于扩张期,招人都来不及。
而且当年华为裁员、网易裁员,都在网络上闹出过大的舆论危机,太影响企业形象。互联网企业过去不看利润看市值,声誉受损影响估值,轻易裁员太得不偿失。
而现在是肉眼可见的行业由盛转衰,连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龙头企业都在裁员,其他公司也就顾不得形象了。
第二,中概股都跌成那样了,以往互联网大厂市值很高,给员工开薪水也不手软,现在再养这么多高薪员工就压力很大了。
过去一年里很多中概股下跌幅度超过九成,连阿里巴巴都跌掉了大半市值。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给员工开出高薪,很大原因就在于资本市场给予其的高估值,现在估值坍塌,给员工的高薪也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有些人可能会问,公司业绩不好了,为什么不选择全员降薪,而会去裁员?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解释,道理也显而易见,降薪员工们会心怀不满,能力强的员工会跳槽,而裁员会让留下的员工更感恩更努力。裁员时裁掉高薪酬的员工,也变相降低了企业的薪酬水平。
互联网大厂长期以来的军备竞赛,已经把员工薪酬抬高到了高处不胜寒的位置。
腾讯2021年人均年薪84.7万元。截止2021年底有11.28万员工的腾讯,全年雇员福利开支是955.23亿元,人均月薪高达7.05万元。
华为人均薪资也从2020年的84.29万元上升到2021年的84.38万元。人均月薪也超过了7万元。如果再算上华为的614亿分红,13万持股员工人均47万分红,华为的薪资水平绝对国内第一。
互联网企业的校招薪资让大学里其他专业只能自嘲是天坑。腾讯2022年校招开出的白菜价总包都接近40万。京东、美团、阿里、字节跳动、百度等向应届生开出的薪酬也让人艳羡不已。
行业向上时,只要能抢到人才,或者不让竞争对手抢到人才就是赚到,但行业走下坡路时,高薪员工就成为管理层的眼中钉。
第三,反垄断大势所趋,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以后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率也会逐步回归社会平均水平。
2021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已经明显放缓。
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单季亏损52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243亿元。四季度的亏损,也导致了京东2021年的净亏损达到36亿元,而京东2020年净利润高达494.05亿元。
这一波互联网企业中裁员幅度最大的是有赞,有赞裁员幅度可能高达七成。从2018年至2020年,有赞净亏损分别为7.26亿元、5.92亿元、2.95亿元,累计亏损16.13亿元。有赞公告预计2021年亏损约人民币32.9亿元。亏损的背后,有赞市值曾经高达770亿港元,现在只有34.45亿港元,市值较最高点跌去约95%。
阿里巴巴集团最新的财报也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0%,是近年来的最低增速。净利润192.24亿元,也同比下滑了75%。腾讯2021 年四季度的营收增速8%也创下了历史新低。
中国互联网巨头以往的高利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其市场地位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暴利都来自而且只可能来自于垄断。互联网巨头的高利润和烟草公司的高利润,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已经很明显,引导资金和利润流向硬科技企业,尤其是卡脖子的技术和行业。互联网公司以往享受了大量税收减免和政策优惠,以后可能要交更多税,在社会公益上做更大贡献。
2021年,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公开承诺未来会拿出1000亿元来助力共同富裕。显然这1000亿元本来都应该出现在两家巨头的利润里。长期来看,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率必然会逐步回归社会平均水平的。
第四,互联网巨头的野蛮增长、无序扩张无法持续,大厂们也是有边界的。
互联网巨头以往无限扩张,在流量思维下烧钱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再利用垄断优势赚取超额利润,锋芒所向无往而不利。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疯狂开拓新业务,跑马圈地。突出的表现就是其员工数量增加了很多。
阿里巴巴2019年3月,员工数刚过10万。2021年底,就已经高达25.3万人了。
京东2018年12月底,员工数量17.89万,到2021年6月底,员工已经超过32万人。
字节跳动仅2020年一年,就把员工总数从6万提高到10万人。
美团2021年6月底员工数为9万多人,而美团2021年公开宣称要一年新招6万员工。
腾讯2018年底有5.4万员工,到2021年底,已经达到11.28万。
但现在烧钱扩张不再可行,低价倾销等以往互联网公司拿手的烧钱砸市场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精神颁布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对低价倾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达成垄断协议、非法收集用户信息等行为都下达了“禁令”。
巨头们也意识到了企业也是有边界的,盲目扩张的业务未来都可能被砍掉。
互联网黄金时代结束,互联网企业也要从过去野蛮式增长和无序扩张,转向更加理性、健康的发展。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定发展和增长,优化掉一些非核心业务,将是大厂们的共同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