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学五输穴

 shenjiahuai 2022-04-07
文章图片1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每经5穴,共60穴。因五输穴对内脏疾病、五官疾病等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特定穴。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古人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流水,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之处。“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井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有回合之意,喻江河之水回合如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每条正经都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输穴,故五输穴全身共有60个。

十二井穴: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

文章图片4

十二荥穴: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

十二输穴: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束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

十二经穴:经渠(肺)、阳溪(大肠)、解溪(胃)、商丘(脾)、灵道(心)、阳谷(小肠)、昆仑(膀胱)、复溜(肾)、间使(心包)、支沟(三焦)、阳辅(胆)、中封(肝)。

十二合穴: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

在362个经穴中,常用穴占1/3左右,而五输穴就有60个,是最为常用的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五输穴可用于(但不局限于)以下病证如井穴治疗神志昏迷;荥穴治疗热病;输穴治疗关节痛;经穴治疗喘咳;合穴治疗六腑病症等。

掌握五输穴的概念和归类,对指导针灸的选穴有重要意义。

附:五输穴歌

肺少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穴相连。

大肠商阳与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牵。

胃经厉兑内庭随,陷谷解溪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邻,神门灵道少海寻。

小肠少泽前谷溪,阳谷为经小海依。

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昆仑与委中。

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

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

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匀。

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阳辅与阳陵。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

(文后穴歌选自《经络养生》陈春燕编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