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真正讨厌的人

 氧气是个地铁 2022-04-07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人的交际有不同类型的关系,其中部分并未被科学概括出专有名词,却真实存在,并被可能任何个体直观感受过。比如我现在要提到的这个关系:不是真正讨厌的人。我们总会有讨厌的一些人,他们在其他方面可能没有共同点,唯一的相同就是被我们讨厌。

有些讨厌是非常客观的,造成得罪或者有冒犯经历,以及背负着某些无法得到原谅的邪恶。这种讨厌是真实的,但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像小时候碰上有悖阶段性性格但无伤大雅的冲突,长大后自然会被视为童言无忌(这个成语未必科学)甚至被当事人早就忘记。所以,真实的讨厌不一定总要延续。准确来说,年纪居中的讨厌是最深刻的。

有些讨厌是错觉。感觉是真实的,但态度是错误的,所谓“错误的真实”。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当事人讨厌某些人事物是基于外界影响而非内心想法。比如讨厌作为感觉,本质就是主观。当然大部分讨厌都绑定客观,跟个体的性格等因素相关。但讨厌既然是感觉,那么主观导向的占比就远超客观,而且客观存在最终也会以主观形成发生。

举例我们讨厌的某人,可能只不过是基于第一感觉做出的反应,就像我们会因此喜欢另外那些谁。这种感觉有一定原理,但有时并不靠谱,太情绪化。纳兰性德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对这种心理的描述,可见第一感觉跟后续认知有明显差异——补充一下:初见显然不算关系最美好的阶段。

除了自己的原因,还可能跟利益相关者有关。比如我们可能会经历过被以前的老熟人“带偏”讨厌某些人的情况。这里的带偏加了引号,大概个体从来都没有讨厌过那些目标,只不过为了支持友谊被迫“站队”而已。当然,这里不构成伤害。只是老熟人们性格比较奇葩,造成的错觉。当有老熟人控诉自己被态度亏待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身边“啊对对对”进行附和。

事实上,我们根本对那些目标没有太强烈的感觉,甚至还倾向好感。但如果个体跟老熟人关系非常要好,这种站队和倾向就会成立,也可能真的有讨厌的感觉。不过如果时间允许,那么非真实的讨厌就会被修正,毕竟我们不是真正讨厌那些谁。

另一种讨厌则是饭圈的体现,情景设定在互联网,很容易造成网络暴力。比如我最开始接触体育的时候,以爱好的形式,当时并没有接触互联网,根本不知道何谓“键盘喷”。但随着本人互联网认知的深入,目睹键盘滥喷无辜,使我不得开心颜,某些跟当事人无关的讨厌就特别强烈。那些超巨都不是我真正讨厌的人,但这种讨厌显然不可避免要针对他们,只是作为正常人的我跟那些饭圈键盘喷的理解显然不是一回事。我也不想被碰瓷,所以尽量不会加入互联网来接触体育,操作就是不会看任何论坛或者新闻评论区。

互联网造成的讨厌现象,是我写这篇文章起标题时候的灵感来源。而这种感觉早就存在了,显然不会影响我的性格。可经常接触互联网的群体就会被入侵,沦为键盘喷。那是太喜欢碰瓷我的群体,也是我尽量避免接触的无知人士,以及真正讨厌的人。

我最近非常讨厌的一个人,是在虎扑上某位用户。我发表一篇文章,那个用户就来评论区捣乱,屡教不改。这种人渣,十恶不赦,天诛地灭,千刀万剐,不死都应该先下十八层地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