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550课:成语“见善如不及”中,“及”字何义?

 三个小布丁 2022-04-07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又”部的四个汉字:“[虘又]、[lí]、㕞、及”。这四个字中,前三个字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及”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录在现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及”。标题中的问题,答案请见“及”字词条。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虘又]。(GB字库已不收录,是描述字形)。读zhā。《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虘又],又卑也。从又,虘(cuó)声。”形声字。本义是从高处用手向下面取物。这里的又卑,应为“叉卑”。段玉裁据《类篇》改为“叉卑”。曰:“叉卑者,用手自高取下也。……《方言》'抯、[扌虘],取也。南楚之间,凡取物沟泥中谓之抯,或谓之[扌虘]’亦此字引伸之义。”徐锴《说文系传》:“[虘又],叉取也。”

(向下取物)
“[虘又]”还有一个用法,用同“搩(zhé)”或“拃(zhǎ)”。就是伸开大指、中指或食指以量长度。王筠《说文句读·又部》:“吾乡叉大指中指以量物长短,谓之[虘又],似即此字。”

(一拃)
“[虘又]”的小篆写法如图:

([虘又]的小篆写法)
2、[lí]。GB字库不收录,拼音代替字形,其实际字形如图:

([lí]的楷书字形)
读lí。《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lí],引也。从又,[未攵厂]声。”许慎认为[lí]是形声字。本义是引;用手提物。
但考察甲骨文、金文字形会另有发现,如图:

([lí]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它像一手持“來[麦]”,一手用工具扑击的形象。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象手持麦,以'攴击之而脱离之形,以示有丰收之喜庆,引申为福祉之义,为釐之初文。”照此理解,[lí]当是会意字。本义是击麦脱粒。引申义是福。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lí],即'釐尔女士’之釐。”“釐尔女士”这句诗出自《诗·大雅·既醉》,即上天赐予您有福的嫔妃。许慎为什么会训“引”呢,当然是因为击麦必然是手引而击之。
“[lí]”的小篆写法如图:

([lí]的小篆写法)
3、㕞。读shuā。《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㕞,拭也。从又持巾在尸下。”会意字。本义是拂拭;清扫。桂馥《说文义证》:“在尸下者,在屋下也。本书'屋’字云:'尸,象屋形。’……洒扫洁清之事,亦应于屋下执之。”实际上,就是“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皆以刷为之。”

(清扫)
《说文解字》“刀”部另有“刷”字,至“刷”字时,再详细说。
“㕞”的小篆写法如图:

(㕞的小篆写法)
4、及。读jí。《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逮也。从又从人。”会意字。本义是追上。来看字形演变:

(及的字形演变)
看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前面一个人,后面有人追赶,追上时伸手抓住。因此会意“追上”。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象人前行而又及之。”徐锴《说文系传》:“及前人也。”

(追上)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疑逮字之异体。”就是逮捕的“逮”字。
《论语·季氏》:“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善良,努力追求,好像追不上似的;遇到邪恶,使劲避开,就好像把手伸到沸水里一样赶快避开。这里的“及”用“追上”的本义。后来,“见善如不及”发展为成语,指见到好的人或事,就担心自己没能力赶得上。

(见善如不及)
《国语·晋语二》:“往言不可及也。”说过的话已经追不上了,意思是说过的话已无可挽回。
本义之外,“及”的用法还有很多。
(1)至;到达。比如:波及;力所能及。《广雅·释诂一》:“及,至也。”《诗·小雅·皇皇者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策马疾驰的使者和小吏们,每每想起还有不周到的地方。

(皇皇者华)
(2)连累;关连。比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广雅·释诂四》:“及,连也。”《增韵·缉韵》:“及,连累也。”《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会连累到自己。
(3)如;比得上。《战国策·齐策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邹忌修八尺有余)
(4)兼顾。《孙子·九地》:“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的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无法兼顾。
(5)干预。《管子·君臣》:“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矫’。”尹知章注:“及,犹预也。”上面干预下面的职务,叫“矫”。
(6)继;接续。《后汉书·宋弘传》:“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宋弘推举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多人,有的继任为公卿。又特指兄死弟继王位,及所谓的“兄终弟及”。《荀子·儒效》:“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周公撇开成王,继承武王的事业而统治天下。周公是周武王之弟,周文王第四子,武王死时,成王还年幼,周公继承了哥哥的王位,所以叫“及”。

(周公摄政)
(7)用作副词。用法有三: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左传·僖公十五年》:“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先君败坏的道德,难道可以数得完吗?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史记·伏生传》:“倪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闲行傭赁,以给衣食。”倪宽家贫没有资财,时常当学生们的厨工,又经常偷偷外出打工挣钱,来供给自己的衣食之需。

(褚遂良《倪宽赞》局部)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
(8)用作介词。用法有三:
[1]乘;趁着。比如:及早;及时。《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趁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请君王下令攻击他们。
[2]直到;等到。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井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兽都震恐,等到它落入陷阱和栅栏之中时,就只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人不断地使用威力和约束而逐渐使它驯服的。

(司马迁像)
[3]表示对象,相当于“与”、“同”。《诗·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9)用作连词。用法有三: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2]连接并列的两部分。相当于“至于”。《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乐走向极端便会使人忧虑;礼没有限度就会出现偏邪。至于能够做到爱好乐但没有沉迷忘返之忧,礼数完善但不失中正无邪之质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3]表示假设关系。《老子》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孔子见老子)
此外,“及”还是姓氏。《万姓统谱·缉韵》:“及宦,字士显,交河人。”
“及”的小篆写法如图:

(及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