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 | 隔离期间的自我养护建议

 光明丫 2022-04-08

一位隔离在家的上海朋友来电,他学过中医,为周围的邻居、同事和客户担心,希望我给朋友们一些居家健康建议。

我们聊了半小时,重点摘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由于暂时失去了平时习惯的上班、社交、购物和各种活动,身心的内在节奏也会失序,因此,每天的节奏需要重新建立,这是保证身心健康和精神稳定的关键。

此时,需要尽量做到:

a.  按时睡觉。最好在22:00前熄灯睡觉,最晚不要超过23:00

b.  保持规律的运动。可以清晨或下午各一次。有跑步机的,或走或跑半小时,增加流通,减少身心淤滞。没有跑步机的可以原地跑跳,或绕圈跑步。也可以在房间里做下蹲、俯卧撑、平板支撑、腹肌训练、瑜伽等练习。比如腹肌训练,按体能每次做10-20个,共5-10组,网上有很多运动视频可以参考。坚持每天练习,会有收获。

c.  收摄神气。留意自己无意识浏览手机/电脑信息时的状态,适时打断,去做家务、运动、工作,定时关机。研究表明,完整地看一部电影,比散乱地划手机更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满足感。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新目标。每天按时完成,这是保持居家期间“心有所属”的好办法。可以是练习厨艺、健身增肌、练习乐器、写作,也可以是观看某位影星的专辑、读完几本较厚的书,或者研究某种市场趋势。有所专注的投入,并获得结果。比如,2020年初的疫情,帮助我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至今。

3、认真做好每顿饭,和家人好好吃饭、聊天,是这个阶段可以充分体验的部分,等日常秩序恢复,就很难有这么充分的闲暇时间。

4、恢复午睡习惯,这是平时无法享受的好机会。

5、留意集体性焦虑和恐慌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群体意识场”,如果一直在无意识的焦虑中追踪新闻、讨论热点,会很容易被卷入而不自知。进入“被动”状态后,我们的感受、情感和思维会被“集体意识”同步,被围绕在我们所处或所关心的城市的“信息云”包裹,会大量消耗自己的“精气神”,自然也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力。

6、早上起床后,可以放音乐,创造一个属于自己家庭的稳定的空间。音乐的选择以清晰、稳定、舒缓、正向为准。

7、阳光、月光、眺望远方,我们的关注点决定了当下的状态,也会慢慢汇聚成未来的趋向。身体困在陋室,精神可以走出来,和未来联系上。 

从本质上来看,我们是由未来牵引,当下推动,因过去延续而来。对未来的期待和美好诚挚的愿望,当下的坚定和有益的行动,会帮助我们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祝福彼此。

2022年4月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