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青年返乡务农,看他如何从“柑橘爱好者”变身“技术指导员”!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4-08

刘长泉来自重庆,是一位80后新农人,职高毕业的他干过修车,也摆过烧烤摊。因自己出生于柑橘之乡,从小便对农村生活及土地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又因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想让家人、亲人吃上健康的蔬果,于是就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慢慢走上了柑橘种植之路。

图片

(刘长泉)

“我出生在重庆的柑橘之乡——九龙坡,以前这里的红橘出口苏联,后因市场行情不好且管理难度大,这个品种很少有人种了,这让热爱农业的我深感可惜。于是自己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农业,对脐橙、杂交柑橘等都有关注期间,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将近10亩废弃的鹅卵石土质“变废为宝”,种出了高产高品的柑橘。”

图片

(刘长泉在鹅卵石土质上种柑橘)

图片

(通过不断学习柑橘种植技术,种出的果子多汁多肉)

“能在鹅卵石土质上种出这么好的柑橘,还是挺有难度的,你的家人支持你吗?我疑惑地问。

“肯定反对啊,因为做农业很辛苦,毕竟他们都是干农业过来的,深知做农业的苦以及不确定性。在他们眼里,做农业很没有出息,还不如在外老老实实打工。并且自己刚学习种植时,对柑橘栽培一窍不通,怎么施肥、怎么打药完全没方法。”

那您后来是怎么克服这个难题的?听说您现在还给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怎么做到的? 我很好奇眼前这个从“种植小白”到“土专家”的80后小伙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我们当地在种植上有一些比较出名的老师,于是我就去拜访他们并跟着学习。当时学了不少实操技能,但对于柑橘种植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所学的东西只能解决局部且片面的问题,更不能灵活运用。

图片

刘长泉的老师

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天天学农这个平台,里面有不少柑橘种植的专业知识,于是就关注了。当时学了柑橘技术员课程,并考取了柑橘技术员证书,这个课集众家之所长,知识点全面细致且通俗易懂。

图片

(供销社颁发的农业技术员资格证书)

图片

(天天学农颁发的技术员培训证书

柑橘技术员课程提到的柑橘修剪技能,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修剪方式,学完之后的修剪效率和效果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

图片

(修剪后的柑橘树硕果累累)

慢慢地这种线上看课,线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我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后来还与大家一起探讨大庄园的种植规划,并帮助管理粗放的果园,通过举办“摘果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图片

(探讨大庄园种植规划)

图片

(刘长泉帮助举办“摘果节”)

可见,要想自己在农技上有快速的提升,光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得与人不断交流,并结合田间地头的实践,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技能,刘长泉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图片

(刘长泉的学习笔记)

聊到这里,想必大家跟我一样疑惑,对于普通种植户来说,考取证书有必要吗?于是我带着疑惑追问:您觉得这个技术员证书的用途大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学这门课程?

“从我接触过的人来看,绝大部分农户不会只局限于种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想凭借技能找到一份工作。

所以,考证对于想找工作的人来说,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持证上岗更有可信度。当你跟老板讲技术,如果他不具备专业知识就不一定能听懂,但是你有资格证书就不一样了,在资质上能让你更加分。

我自己的性格比较内敛,证书这些东西也不会去炫耀,我更看重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

图片

(刘长泉与大家探讨柑橘种植技术)

其次,柑橘技术员这门课程是视频教学的方式,比书本更直接方便,且每个知识点老师都会配有案例讲解,更容易理解。所以,年长一点的种植户也可以学习。我们这有个师傅(70后)也是学习天天学农的课程,他比我还早一点。

据市场行情来看,这些被称为“土专家的技术人才都成了村里的“香饽饽”,很多农户争着请他们做自己的“农业家教”。并且在市面上很抢手,往往年薪15-20万都难招一员

图片

对于刘长泉这种涉农骨干来说,在市面上自然是稀缺的。于是,我好奇地问:“在指导农户时,您更愿意每年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做?

刘长泉坦率地说:“这个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了,如果他们有学习的意愿,我更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毕竟自己学到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且农业还是缺少人才输入的,这个行业需要一些新鲜血液。现在的情况是: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以后,谁还来务农啊?

我很赞同刘长泉说的这一点。如今70、80、90后成为农民大军中的主力,他们虽为农村户口却“志不在农”者不在少数,外出打工、做生意、读书的选择要优先于当农民。而中国粮食的进口量却在不断攀升,这就要考虑到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可能过多地依赖国际市场。

所以,归根结底,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大力培养农业人才,农业行业才会发展迅速。

图片

那么,对于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您有什么建议或想法要分享吗?我迫切地追问道。

第一,有耐心。农业有广阔的天地,做农业要沉下心,静下心,有耐心;此外还要热爱这个行业。现在我这边返乡种植的年轻人,能坚持下来的真的很少,大部分人做到中途,觉得辛苦赚不到钱就放弃了。

第二,能满足。在我看来,农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与大自然打交道。在四季更替中,你种下去的种子从发芽到开花,再到结果,并有幸描绘与自然和谐相存的场景,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种感觉让我内心更踏实,更安稳。

图片

第三,要相信。“苦、累,不挣钱”是传统农业的两大标签。因为不挣钱,农村稍微年轻点的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即便有些年轻人想当“庄稼汉”,但想从事农业这份朴实无华的工作往往也难以得到父母的支持。长此以往,人们对农业产生了刻板印象,常常认为从事农业是没得选的下下策,在这一行看不到未来。

但令人欣喜的是,农业科技的诞生、农业人认知的升级、培养新农人政策的号召,正在褪去传统偏见的外衣。正如大家所见,农业领域正在发生令人惊奇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每天都在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我们要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有良好教育背景对农业充满热忱的年轻人加入农业,成为“逆向打工人”,成为土地上奔跑的新农人

图片

从与刘长泉的采访中,我听到了果园鸟语和大自然的旋律,这是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无法感知的。

农业虽是古老的行业,却也是年轻的行业。古老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年轻则是因为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水平的进步,将会使传统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会涌现出许多富有朝气的“新农人”。

所以,返乡的农人请相信:农业会为我们构建诗画人生,我们就是农业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