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染带画拜访齐白石,齐老看后:你出本画册吧,要精装,没钱我给

 kenu 2022-04-08
文章图片1

李可染

“他有民族绘画丰富知识,掌握熟练水墨技术,有一定成就。但他绘画创造路比较狭窄,有局限性。不能画人,很难表现人。”

这是中央美院对李可染的评价,不算太偏颇。

对于李可染而言,他也的确更钟爱画山水风景画。就连他与大师徐悲鸿、齐白石的相识,也是从一幅风景画开始的。

1942年,李可染在重庆举办画展。

当天展出的是一批农村风景画,清疏简淡,朴质而不古拙。吸引了一大批的爱画人士,其中就有徐悲鸿。

彼时徐悲鸿刚从国外辗转到重庆,机缘巧合之下便来到了这场画展。一路看来,赞叹声不绝于耳。

徐悲鸿对李可染的这批画喜欢极了,听说画家是李可染之后,便急忙托人带话给他。

“我极喜欢先生的画,若先生愿意,我愿拿自己的作品与先生的水彩风景画做交换。”

李可染闻讯后,颇感吃惊,急忙令传话的人转达自己的意思。

文章图片2

李可染

“徐先生可是我们美术界的老前辈,他若是喜欢我的画,喜欢哪张拿哪张就好了,用不着交换。”

李可染颇有几分受宠若惊的意味,毕竟徐悲鸿先生成名已早,更有“国手”之名。他能看上自己的画,无异于是对自己最大的褒扬。

李可染安心地等待对方的答复。

果不其然,几日后,他再次收到了一封回信,竟然是徐悲鸿的亲笔书信。

“我甚爱其中一幅风景画,当做交换,与先生一幅我画的猫。你我,互换画作,以此相交。”

李可染大喜,将徐悲鸿送来的画作妥善保存。两个人正式结交,书信不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徐悲鸿与李可染、林风眠等人一同举办联展。在画展上,徐悲鸿对李可染的一幅《牧童遥指杏花村》赞不绝口。

文章图片3

李可染的作品

出于喜爱,也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和鼓励,徐悲鸿直接出价买下了这幅画。

一时之间,无人不知徐悲鸿对李可染的欣赏和帮扶。李可染这位年轻画家也因此为更多人所熟知,名气更上一层楼。

李可染感念徐悲鸿的帮助,更被他的品行所折服。虽然他一贯性情腼腆,不善交际。

但为了回报徐悲鸿的爱重之心,便也经常去他家中拜访。时间久了,两个人的感情越发深厚。

李可染也因此得知徐悲鸿极其推崇齐白石先生的画作,光是家中就收藏有七八十幅齐白石先生的作品。

在徐悲鸿的影响下,李可染对齐白石的画作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了解越多,敬佩之情就越深厚。

为此李可染时常忍不住感叹:“这些画作使我心神向往,倍加崇拜。”

徐悲鸿见到小友如此,心中一动,想着李可染在画作上极有天赋。若是能将他引荐给齐白石,对两个人来说,都是益事。

文章图片4

李可染的作品

“你如此崇拜齐白石,有机会我介绍你跟齐老先生认识。”

李可染兴奋不已,分外期盼着将来有一日,可以见齐白石老先生一面。

1946年,李可染的艺术生涯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

他先后收到了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以及徐悲鸿先生邀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授学的聘书。

这令李可染既高兴,又纠结。

出于对母校的感恩和热爱,他心底是有一份回馈母校的心情在的。只是相比之下,北平国立艺专又实在更具有吸引力。

毕竟作为中国文化古城,他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引领着各种新式文化浪潮。可以说是“艺术的天堂”!

更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众多顶级绘画大师。譬如他素来敬仰的齐白石老先生。

文章图片5

李可染的作品

他心中的那架“天平”忍不住倾斜,又想到徐悲鸿将他引荐给齐白石老先生的承诺,便彻底决心前往北平。

1946年年底的时候,徐悲鸿在家里举办聚会。受邀的除了画界同行好友,还有文艺界的一众大佬。

“可染,你来,我带你去见齐白石老先生。”

李可染惊喜不已,紧紧跟随在徐悲鸿身后,宛如乖巧的小学生一般。

“齐老,这是江南来的青年人李可染。他最崇拜你,想要向你拜师求教。”

徐悲鸿相当卖力地向齐白石“安利”李可染,只不过齐白石老先生见过太多求教的年轻人。

随着年龄递增,他老人家在“择徒”一事上越发慎重。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再收弟子了,大多时候“认画不认人”。

所以李可染和齐白石的这次仓促见面,并没有在两人之间激起太大的“水花”。

这次见面无太大的收获,李可染本有些气馁。却不想很快他便与齐白石再次有了交集,所谓“因缘际会”就是这般奇妙!

文章图片6

李可染的作品

李可染仰慕齐白石,一次失败之后不愿意就此放弃。等到过完年后,天一开春,他便再次登门拜访齐白石。

这一次,他还专门带上了自己二十幅画作。

彼时齐白石老先生正躺在家中的躺椅上闭目养神,见李可染有画作让他“参考”。出于对青年人的爱护之心,他便顺手接过来端详。

对于八十多岁的齐白石而言,见惯了太多优秀的画作。所以起初鉴赏的时候,并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等他翻阅数张之后,有些佝偻的身躯微微坐直,就连双目也忍不住绽放出热切的光芒来。

他将画仔仔细细端详了许久。李可染的山水画讲究写意,却又和以往的那些风格不同。

文章图片7

齐白石画的牛

画中山水景象的线性笔墨结构呈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虽显单纯,却又内涵丰富。

浓重浑厚,深邃茂密。在“光”和“墨”的变幻中探索出了一种新风格。

齐白石忍不住边看边赞叹道:“这才是大写意呢。”

老人家忍不住看向身边的年轻人,想起上一次徐悲鸿特意引荐他。他虽然碍于和徐悲鸿的交情见了他,却没见到过他的画。因此并没有记住李可染这个人。

如今见到画,齐白石才明白徐悲鸿对他的夸赞并非夸大。这一次,李可染凭借自己的作品让齐白石老先生记住了他。

文章图片8

李可染的作品

“你就是李可染?”

李可染忙声应答。

齐白石大乐,赞美之言滔滔不绝。

“我在30年前曾经看到过徐青藤的真迹,没想到30年后还可以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

徐青藤又名徐渭,是明朝时期闻名的大画家。他最擅长画山水和花鸟,用笔豪放,画风潇洒飘逸。

齐白石生平对徐渭推崇备至,如今能用这样的话来夸赞李可染,可见他对李可染是何等的赏识!

齐白石说着,便又从躺椅上起身,拿身上的钥匙打开了一个柜子。

“你一定要出本画册,用这种纸,你没有,我有……要用珂罗版精版。你要是没有钱的话,我给你钱。另外,我还可以帮你写写序跋。”

齐白石边说谈边把“蝉翼宣”的上好皮纸,递到了李可染的怀里。语气和动作都带有不容推却的强硬。

李可染只得收下,心中越发敬佩齐白石老先生。

他们又就着画作聊了很多,到了晚上,李可染还在齐白石的极力挽留下,一道用了晚饭。

这次拜访,齐白石与李可染彻底结下不解之缘,也成全了他们一段“师徒”的缘分。

齐白石赏识李可染,便想要破格收他为弟子。只是他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李可染上门来拜师。

他忍不住跟徐悲鸿抱怨:“你说的那个李可染要跟我拜师,可如今他是拜还是不拜?”

徐悲鸿闻言哭笑不得,急忙去问李可染为何迟迟不行拜师礼。

文章图片9

李可染的作品

一是因为牛背上有蓑衣,乍一看不像是牛,反而像乌龟。二就是这头正在犁地的牛,居然“顺拐”了。

李可染是想准备一场隆重的拜师礼,方能显示出他对齐白石老先生的敬重。

齐白石得知真相之后,郁结全消。连声劝阻:“你什么都不需要准备,不用你花钱,我有钱。”

李可染见此,也不再纠结。在齐白石三子齐子如的陪同下,正式向齐白石执了弟子礼,师徒名分由此定下。

李可染跟着齐白石学到了很多,虽然不至于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着实有他极为擅长的地方。

文章图片10

李可染

比如画牛,李可染就比齐白石更擅长一些。

齐白石曾有一幅画牛名作,外界对这幅画始终褒贬不一。最大的争议,无非就是“似与不似”。

画中的牛正在犁地,因为下雨的原因,牛背上披有蓑衣。远远看去,颇为写意恬淡,可很多人都指出画中的两大别扭之处。

一是因为牛背上有蓑衣,乍一看不像是牛,反而像乌龟。二就是这头正在犁地的牛,居然“顺拐”了。

下雨给牛披蓑衣,是南方爱牛百姓的惯常做法。所以虽然看起来像乌龟,却也可以解释的通。

只是把卖力耕地耖田的牛画成了“顺拐”,很显然就是常识错误了。

文章图片11

李可染的作品

大众给予的解释是齐白石没能把握住牛的神韵,就连齐白石自己都时常自我调侃:“我画的是乌龟”。

所以在画牛这一方面,学生李可染要比齐白石更有心得一些。他爱画牛,且擅画牛。

有一次,李可染将自己画的数十幅牛拿去给齐白石看。齐白石一一看过之后,只觉得幅幅都很喜欢。

其中一幅《牧牛图》最得他的青睐。

“画上有稀疏的柳枝,牛身体由浓墨块写成,牛背、牛角、牛眼也用浓墨线条勾勒而出。笔法古拙,却富有质感,处处妙趣横生,很有意境啊!”

对于李可染,齐白石从来不吝啬夸赞。末了,索性提议由他为画再添上几笔。

李可染自然不会拒绝,他虽小有名气,却如何也比不上师父。若是师父能补笔,这幅画的意义绝对非同一般。

文章图片12

李可染的作品

李可染想着师父擅长画虾和虫鸟,以为他会在水塘边画上一两只虾,或是在牛角上画一只蜻蜓或小鸟。

这样不仅能增加画面的童趣,更能体现出老师的风格。

可等齐白石一番“泼墨挥毫”之后,画上并没有李可染想的那些。只在画的右上角,多了11个大字。

“可与言,可染弟画,小兄白石”。

李可染原本的画风是随意恬淡,就连左上角的落款都是飘逸的草书。就是为了让画作显得灵动飘逸,富有野趣。

文章图片13

齐白石帮李可染补笔的《牧牛图》

可齐白石的十一个大字是篆书,占据了右上角所有的留白不说,还十分的“笨重”。这与全画的风格完全不搭,显得很不协调。

看到眼前这个画面,李可染彻底傻了眼。

失落和无语交杂,因为单纯从画作审美而言,齐白石的这番补笔完全可以称的上是毁画!

李可染为此心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齐白石将弟子的情绪收入眼底,心中却自有一番计较。虽说他的字影响了画作整体的和谐,却另有妙处。

首先,便是第一行字“可与言”。

文章图片14

齐白石

这并非是随意所写,实则大有深意。

在李可染的画中,有两个牧童各自骑坐一头水牛。其中一个牧童手持木棒,木棒上系有绳线,拴着一只小鸟。

另外一个牧童则拿着一个鸟笼,逗着旁边柳树上的小鸟。似乎想要它自己投入鸟笼。

而两只小鸟则又互相对视,一只可怜,一只急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李可染一句“可与言”便将全画概括:牧童与鸟,鸟与鸟各自都可以“对话”。

一时之间,妙趣横生!尽在“可与言”三个字之间。

而齐白石的第二行字和第三行字更是饱含深意。

文章图片15

李可染的作品

齐白石和李可染是实打实的师徒关系,两个人更是相差四十三岁。画中齐白石却称李可染为“可染弟”,称自己为“小兄白石”。

这样的称呼看似没什么,实则齐白石“自降辈分”,与李可染兄弟相称。一下子便表现出了他对李可染的推崇,和对这幅画的赞赏。

以齐白石在画界的地位,他这番提笔,谁还不清楚这幅画的价值。毕竟齐白石老人家都说好的画,别人还能硬着脖子说不好?

总而言之,经过齐白石的一道“文字加成”,这幅画不仅没有被毁,反而“身价翻倍”。

2011年的时候,江苏省万达国际举行秋拍会。拍卖会上,李可染这幅《牧牛图》被各处买家“争抢”,最后直接拍出了7700万的高价。

文章图片16

李可染的作品

要知道李可染一生作品无数,也都饱受赞扬。然而再没有哪幅作品的拍卖价可以超越这幅《牧牛图》。

这其中固然因为李可染画技卓越,作品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幅画作的“成功”离不开齐白石的“补笔”加成。

毕竟没有哪个爱画之人能同时拒绝齐白石和李可染两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