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国庆庆典中,几名北大学生突然亮出四字横幅,却成经典画面

 龙泉清溪 2022-04-08

1984年10月1日清晨,天气有些阴,《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王东从北京城东出发,赶往天安门广场,今天将在那里举行国庆35周年庆典,他要去记录下这一场盛会。

文章图片1

王东

此时的王东没有想到,他将拍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张照片。

意料之外的横幅

到达天安门广场后,王东在金水桥南找了个位置,架好了器材,他将一个1000毫米的长镜头对准了天安门城楼,以便及时捕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写,又在脖子上挂了一部莱卡相机,用来拍摄其他画面。

1984年的国庆庆典,最重要的也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阅兵式,这是自1959年后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首次盛大阅兵,在这场阅兵中,确实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画面。

比如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大换装,穿上了全新的85式军装;

比如出现了中国阅兵史上首个女兵方队;

比如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东风系列洲际导弹,大国亮剑,震撼人心。

文章图片2

1984年阅兵中的东风系列导弹

在阅兵式之后,就是群众游行,各个民族,各个行业的人民群众按照不同的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先是农业方队,然后是工业方队,人们情绪高涨,举着“改革开放”、“2000年翻两番”这样的大横幅,挥舞着花束,昂首阔步地走过来。

文章图片3

1984年阅兵女兵方队

王东站在金水桥边,拿着莱卡相机,不时拍几张照片,突然间,人群一阵喧闹,后面的科教方队中,几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突然将手中的横幅举了起来,横幅呈浅绿色,上面只有四个大字:小平您好。

在各种横幅里面,这条横幅的内容既朴素又特别,几个大学生面朝天安门,一边举着横幅,一边欢呼,笑容灿烂。

文章图片4

小平您好

这是之前的两次预演都没有出现过的,横幅看上去也不那么正规。电视直播镜头扫过横幅,马上意识到这是规定之外的“动作”,立马切换画面。现场很多记者一下子都愣住了。

王东看到这一幕,来不及细想,直觉让他快速按动了两下快门,历史就在这一刻定格了。横幅只出现了几秒钟,很快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这条一闪而过的横幅确实不是之前预演中的内容,它的出现是一场纯粹的意外,始作俑者是几个北大的学生。

“小平您好”

时间倒回到庆典前一天晚上,1984年9月30日,北大宿舍28号楼203房间,一群北大生物系的学生正在扎花。

文章图片5

1984年国庆庆典开始前的大学生

半年前,这帮学生就在为国庆游行做准备,练习走队列和集体舞,今天是最后一次排练,指挥部要求他们明天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挥舞蓝色的花束,因此一帮人聚在一起扎明天用到的花。

文章图片6

庆典前夕北大生物系学生

此时,一个家住北京的学生从家里赶回来,一看到同学手里的花束,这名叫做常生的学生就皱起了眉头:“太没创意了,应该写句标语,做条横幅,让全世界都看到我写的字。”

毕竟是大学生,想法跳脱,思想前卫,听到常生明显“不按套路出牌”的发言,众人竟没有一个反对,纷纷赞成。

写点什么好呢?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不一会,隔壁几个宿舍也加入进来,“改革要加速”、“教育要改革”“加速改革步伐”,一个又一个口号被提出来,但都觉得不满意。

最后,有人提议表达一下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之情,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毕竟他们是改革开放最直接的受益人,没有邓小平出来整顿秩序,推进改革,恢复高考,也就没有他们这些大学生了。

统一了方向,大家又开始讨论怎样表达敬意,一开始有同学提出写“邓小平同志万岁”,大家念叨了两遍,觉得万岁这个词不亲切,然后说要不就问好吧,最后,几经修改,学生们确定了一个标语,就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

确定了内容后,大家找来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的胡圣虎,为啥找他呢?因为横幅毕竟是要展示在全国人民眼前的,字写得太丑了可不行,必须要找一个精于书法,字写得漂亮的人,而胡圣虎正是这样一个人。

文章图片7

胡圣虎

这位胡同学受业于季羡林、金克木、陈玉龙等名师,写得一手好字,让他来写横幅,再合适不过了。

但写的时候又遇到了问题,他们没找到合适的材料来写,一般的纸张太薄,最后干脆找了一位同学的床单,把字写好后贴在上面当做横幅。

不过由于床单不大,装不下这么多字,有人就提议说把“尊敬的”三个字去掉吧,大家越是议论,越是胆大,把姓氏也省略掉,干脆直呼“小平同志您好”,最后胡圣虎用宿舍里擦桌子的抹布,卷成小棒棒,蘸着墨汁写下了“小平同志您好”六个大字。

把六个大字往床单上一比划,床单还是短了。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把'同志’两个字也省去吧。”这句话一出来,本来很热闹的宿舍里,一下子静了下来。直接称呼国家领导人的名字,是不是有些不敬?要知道,在我们国家,对长辈、对领导是不习惯直接称名道姓的。再一想,这是对领袖的问候,没有别的意思,不至于上纲上线吧!而且四个字既简单,又亲切,就这样吧!于是一帮学生七手八脚地将“小平您好”四个字用订书机钉在了床单上。

十几年后,已经能够举办个人书法展的胡圣虎回忆起当年那一幕,仍然有些感慨,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这张写在床单上的横幅,会被记录到历史当中。

写完横幅后,一群学生非常兴奋,想到第二天的国庆大典必然是人山人海,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小平您好”,他们又找来几根长木杆,其中有蚊帐杆,也有拖把杆,将横幅绑在顶端,到时候,再由高个子同学高高举起。

文章图片8

小平您好横幅制作者

不过按照规定,国庆游行不许私自夹带东西,为了把横幅悄悄带进去,他们决定给横幅做一些伪装,先是在杆子顶端点缀了一些彩花,又在杆子上缠满彩带,这样横幅收束起来后就像个长长的花束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又找了两个稍矮些的同学,让他们穿上做实验用的白大褂,将横幅藏在衣服里,由于他们是生物系,因此穿上这个倒也合情合理,最后由高的同学将两名学生围在中间,互相打着掩护,终于是混了进去。

当北大学生方队经过金水桥东华表时,几个学生将横幅一下子展了开来,面向天安门方向,据当时的学生所说,邓小平看到这条横幅后,露出了笑容,还跟他们挥手致意。

文章图片9

不过遗憾的是,当时这横幅由于忙乱之中不知被丢到了哪里,没有保存下来。

传遍中国的照片

庆典结束后,王东所拍的“小平你好”两张照片让编辑们头疼不已。

一开始电视直播时,大家都看到了电视画面上的这一幕,当时众位编辑还在议论:这么好的场景不知道我们的记者有没有拍下来?

然而当王东真的把照片带回来时,大家又都犯了难,第一版的编辑将这张照片拿起来,犹豫了半天又放下了,为什么?新华社和《解放军报》送来的照片里都没有这个画面,新华社和本报的文字稿里也都没有这个细节,于是大家都以为是有什么政策不让发,其实是新华社的记者压根就没拍到这张照片。

后来眼看着这张照片就要被放弃,恰在此时,第二版还差几张照片,当时二版的主编保育钧一眼就看上了“小平您好”这张照片,将它选进了第二版中,就这样,“小平您好”跟全国人民见面了。

刊载有小平您好的《人民日报》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一经刊发,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江南北的民众都在讨论它,“小平您好”,一句最简单的问候却发自肺腑,这也是当时人们共同的心声。

照片刊发当天,时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许川就给王东打来祝贺电话,称赞他拍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更有许多老百姓纷纷给他写来书信,表达认同,浙江省江山县一位叫严肃的老同志来信,想寻求一幅《小平您好》的大照片,挂在中堂,鼓舞家人。

而这张照片也让王东拿到了当年的最佳新闻照片奖,新华社更是将没有拍到这张照片定位为1984年的重大工作失误。

此后,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刊物使用这张照片,仅《人民日报》便刊发过7次,中华世纪坛甚至还据此做成了浮雕,后来,有人专门以此为题创作了歌曲,作曲者正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曲曹火星。

文章图片11

一幅心血来潮的横幅,一张随手拍下的照片,在整个神州大地激起了千层浪,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意外,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但站在历史的角度,这其中有它的必然性。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迈出,人民的生活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心中爱国爱党的情感喷薄欲发,在这种情况下,“小平您好”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情感载体。

正如有人说1984年是中国的企业家元年一样,在这一年王石用自己贩卖玉米赚到的第一桶金创办万科;张瑞敏任青岛日用电器厂厂长,于是有了今天的海尔;柳传志,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内建立了联想;李经纬创立“东方魔水”健力宝,该品牌一度是体育赛事上最为抢眼的品牌之一,甚至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

历史好像再一次出现了巧合,但其实也是有其必然性,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整个中国,创业发展大势已经来临,没有上面说的那些人,也还是有其他人会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