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玩鉴定十八法之十

 新用户5526ra55 2022-04-08

第十法     视灵气

凡是上档次的工艺品或艺术品,不管嵌镶木雕、瓷器、玉器,还是书法绘画,都存在着灵气。细观石涛的画,每笔都是有动感,全幅充满灵气,其他名家亦然。大多临摹品,就显得呆板拘谨,屡有多余或软弱的败笔出现。一日有友欲购画,对落款的真伪征求笔都意见,一看画中的仙鹤呆若木鸡,就无需再看其他。笔者曾见高其峰《钦马图》立轴,那马似呼呼有声,灵气四溢,目光炯炯有神,湿漉漉的鬃毛,似给人有“汗血宝马”的直觉,一般艺术的震撼力无不令人折服。有人愿出百万元购藏,可主人连连摇头不忍割爱。近年高其峰的作品,行情看涨,而未见有《饮马图》此类精品。

甬式家具的嵌镶和吉子亦有精粗之分,精品人物五官清晰,笑容可掬,一见犹如久违的老友,不忍分别;而平庸之作看似热闹,细视却面目模糊,毫无灵气可言。

清代的青花落地大瓶,尽管一米多高,但整体造型如窈窕淑女,玲珑剔透,美不胜收,而现代制作的大瓶,身直、劲大、喇叭口小,给人留下“獐头鼠目”不屑一顾的印象。其他如清三代的琵琶尊、天球瓶、鼻烟壶等,无不线条流畅、形态得体,令人百看不厌。另有素胎陈国治雕瓷帽筒,集堆、剔、刻、雕于一体,刀法利落,结构紧凑,树干苍劲,枝叶婆娑,连那细如发丝的柳条皆显示出灵气,见后无不令人啧啧称奇。近年所仿赝品,混充陈国治、黄炳荣作,有些由京城拍卖行拍出的所谓“真吕”,决不能同真家伙等量齐观,相比之下显得拘谨呆笨少灵气,因此直观灵气,不失为鉴别又一法。

笔者收藏有一对明式笔杆椅,圆档圆枨疏朗明快、玲珑剔透,极其雅致。特别是靠背和扶手的小圆档粗细得体。浑圆灵巧,靠背搭脑处又略向后弯曲,充满动感。这些皆为手工制作,难以用机器流水线生产。后来工匠产仿了一对。等制作完毕,要我去观看,新仿椅给我的直觉,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原来是靠背比原椅矮了一寸。所谓“增一寸太高,减一寸太矮”,硬实如此。可见古人的尺寸恰到好处。

传世的深雕灵芝纹和透雕绳纹的半桌,古玩行称之为琴桌,其实是书桌。真正琴桌长度多为1.20米,皆结构简洁,有些二层面板中,中空相隔,以产生共鸣。几年前,笔者曾见用形似水泥空心板的汉砖,再配以木架而成的琴桌,实为珍贵文物,共鸣效果想必极佳。今已不复见矣!北方有两卷角牙的琴桌,可参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宁波也有类似的琴桌,两相比较,北方较粗犷,而甬式精细灵巧。琴桌和香几皆为最高雅的文房用品,可遇而不可求,而“琴心剑胆”又使多少人向往呢?

还有文房用具承盘、镜箱等也如此,甬式家具的承盘,多为包圈式制作,而井字形栏杆较矮,多为精致透雕。包圈与否,方档还是圆枨,存在着制作方便与较难的区别,普通制作与精工细作就拉开了作品的档次。还有明式圈椅,正宗的这类圈椅,稳重端庄又灵气四溢,那靠背极及扶手前段弧度,弯曲程度和背板高度非常得体,倘若在仿制时,稍不留心任意减削,制作出来的产品就会缺乏灵气。还有长方形的案几、花瓶底座、砚台的盒子,甚至盒子的底足、橱箱的拉手,无不体现灵巧与灵气。如砚台小盒子的底足,传统的做法皆为微微凸起,甚为得体。有新做的作品,将底足拉长做高就变的不伦不类。雕刻亦然,笔者近期见到一口清中早期红红木浮雕橱,橱门为大面,即不配内框。配内框的作品多为晚清制作,古玩界称为小框。其图为花鸟浮雕,雕地极浅,宛如田黄的薄意雕。雕深较易,特别是近年电动工具使用,你要多深就多深,但雕浅就难了,电动工具根本无法用上,万一走刀或错雕根本无法修改,要么重雕。因此凡是薄意雕的艺术品多为精美之材,精巧只作,大多皆充满灵气,如田黄.玉器.砚台.木器等,都无不如此。

另一种灵气则体现在材料质地上,如砚台一呵成流.滋润细腻,如玉器白如酥油.灵光四溢。瓷器质朴端庄.温柔肥厚,黄花梨的温润华丽,紫檀的坚细古朴,乌木的纯净黑亮,鸡翅木的富丽质轻等,无不闪先着自身的特有美感和灵气。

另一种为图案上的灵气,依旧用木器来作说明:有一扇柏木亮格窗,所谓亮格,并非透雕,而是工匠运用一笔连环的技法,将梅花鹿的整体造形一气呵成,并俩鹿相对,中间再以繁复的寿字回纹与其连接,其实如此透雕也不愧为一件美术佳作,令人赞叹!可工匠却别出心裁,将其一起连成的整体,再使其支离破碎,化连为断,变整为零,而再用拼攒的技法将其连接,为区别回纹和鹿纹,增强视觉效果,而将回纹皆作半圆形泥鳅背式,将鹿纹中纹下凹形成瓷器中的双圈足式,空档部分在恰到好处地配以蝙蝠灵芝及梅枝,其巧妙构思,匠心独运,欲擒故纵的表现手法,在这扇小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图中的双鹿个含灵芝,回首顾盼,前方蝙蝠顺势飞来,好一幅“福从天降”“福.禄.寿”三星高照吉祥图,寓意含蓄,生动传神,实为我国门窗艺术出类拔萃之作。

“窗含西岭千秋血,门泊东吴万里船”,窗不但映现着大自然,也映现着生活和历史,更映现着艺术。制作精致.充满灵气的门窗实是我国艺术长廊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极具收藏价值。

透雕和拼攒的木器作品存在灵气,那么瓷器,特别是没有图案的单色釉瓷,是否也这样呢?单色釉瓷器的灵气,大致从二方面体现,一为釉色,即发色程度是否令人爱不释手,其次则是造形。如清康熙的菜叶末琵琶尊,远看其边细细条,极其流畅近乎有一种流动的感觉。这些精品无疑都是充满灵气。因此每种艺术品,包括书画,不仅在图案上有时代的共性,更有气韵的灵动。俗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话在对比瓷器外形的灵气上,也非常适用,一只瓶单独看还可以,一旦俩瓶相比,即见伯仲,那形体线条之优劣,形态之雅俗,气势之大小,即使从来不接触瓷器的人,也能感悟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