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粒多这个谐音梗,高级

 休克文案 2022-04-08

在当下社交环境,谐音梗成为了生活的日常,也成了品牌的常用营销方式。

一般的做法,品牌简单玩个梗,做一个轻量化的传播,建立social的年轻形象,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而更高级的思路是,将品牌和谐音梗进行深度融合,挖掘其中的语言寓意,打造出兼有趣味和文化内涵的产品体验。  

谷粒多这次,就是一个极好的谐音梗营销样本。   

01.

从节日中找梗  

谐音梗从来都不是凭空造出来,而是用心观察而来。  

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比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人们都会进行祈福。  

有的舞龙,有的放灯,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仪式祈福,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共同期许——每当祈福就有好事发生。 

基于这个节日文化洞察,谷粒多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把人们这种期许和谷粒多花生牛奶进行融合,展开一次「好事花生」的谐音梗策略沟通。

与此同时,开启了一条造梗之路。

谷粒多用散文诗的形式,串联起不同民族祈福的仪式场景,用一个个「好事花生」来回应人们的期盼。

借鉴朱自清的散文《春》的基调,用孩子轻缓朗读的口吻,讲述每个民族在用自己不同的仪式感,去期盼着春天与美好。

他们做五色糯米饭、跳竹竿舞、佩戴银饰、放水灯,来祈福五谷丰登幸福年年。


隔着屏幕,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的质朴风俗,从中也可以发现这个短片的巧妙用意。

一方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给谷粒多这个谐音梗注入生命力,让「好事花生」有了文化的支撑。

它不像其他的谐音梗一样,容易消失在互联网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传统文化中落地生长。

另一方面,用承上启下的表达方式,完成一场节日仪式感的接力。

将民族的传统风情和人们的朴实愿望,注入到谷粒多花生牛奶这个产品上,给产品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属性。

总而言之,谷粒多在做这样一件事。

用传统文化的故事去诠释「好事花生」这个品牌理念,潜移默化地完成花生牛奶和祈福文化的自然绑定。


值得一提是,在品牌全网传播之下,谷粒多还设计了一个互动,在小程序中参与抽奖活动,可以有机会获得相关奖品。

一系列品牌动作下来,「好事花生」不只是个谐音梗,在社媒上进行话题传播,更是把产品打造成一个祈福的载体,用谷粒多花生牛奶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期待。

这才是造梗的新思路,把品牌和梗融合在一起,并成为一种大众的文化共识。 




02.
从产品中挖突破点 

此外,「好事花生」这个谐音梗不是突然而来的,而是经过严密的品牌推导。 
 
它不只是一个创意,更是基于对消费需求的挖掘、对市场变化的洞悉,从产品身上提炼出来的一个解决方案。

在产品同质化的当下,品牌如何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呢?谷粒多给出了一个可复制的思路路径。

首先,从消费心理出发。

当下的消费者不只关注产品的本身,而是关心其情感价值。 在这个消费需求之下,品牌可以给产品赋予了积极的情感象征。

其次,从消费趋势中找答案。

在《2022中国十大消费趋势》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对2022年表示出了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个人生活有着更高的期待。

在疫情的环境下,人们的产品消费观有一定的改变,更偏好带来精神慰藉的祈福类产品。

从消费心理和趋势,这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结合,谷粒多从中得到了一个清晰的交点,也是一个品牌的突破点。

给产品赋予了祈福的象征,用「好事花生」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趋势。 


一方面,绑定了更多的购买情景,特别是在文化节日中,给人们带来祈福的仪式感和体验感,同时给产品打造了独特的情感卖点,让品牌的个性引发大众的认同。

另一方面,这个「好事花生」的品牌内涵,正好表达着大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这种的共同契合,或许就是最好的种草方式,能带来更积极的消费行为。

由此,谷粒多这个谐音梗还引出了一个公式。

以消费心理为横坐标,以消费趋势为纵坐标,两者的之间交点往往就是一个有效的产品策略。

——

整体看下来,谷粒多这次谐音梗营销,不是为了噱头,而去贴合消费者的内心需求。

和消费者站在一起,洞察到他们的情感诉求,并结合不同民族的传统风俗,给产品赋予了祈福的文化属性,让「好事花生」这个品牌愿景和人们的共同期盼有了呼应。

有人会觉得,谐音梗显得不高级。

但我认为,任何一种言之有物、且有洞察力的创意,都是高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