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瞭望·浩然作品与研究》(14)浩然年谱/“我心浩然”纪念专辑

 天童老僧 2022-04-08
文章图片1

《浩然作品与研究》

第十四期

1、《浩然年谱》(1961年)——梁春水 梁秋川

2、“我心浩然”——纪念浩然文章专辑

浩然与蓟州‖金学钧

臧克家:我佩服两个人‖胡世宗

孙犁初读《艳阳天》:惊叹不已‖冉淮舟

纪念浩然诗词‖杜荣升/刘湘才/刘国震

文章图片2

《浩然年谱》

(之五·1961年)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1961年 29岁

1月11日 短篇小说《亲家》在广播电台播送。

同日 《大公报》发表散文《再不嚷人不够了》。

1月 中苏关系破裂,俄文《友好报》停刊。浩然调到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任副主任朱光(原任广州市市长)的秘书。对这个新工作,浩然“既不适应又不情愿”。

2月4日 到人民大会堂观看古巴芭蕾舞演出。

2月8日 《北京晚报》发表散文《小事》。

2月9日 参加北京市文联召开的座谈会,结识了刘厚明、林斤澜等作家。

2月12日 改出短篇小说《高升一级》,发表在《长江文艺》1961年10月号;草拟出儿童小说《一本小字典》,发表在1961年3月4日《中国少年报》。

2月17日 修改出短篇小说《半夜敲门》。发表在1961年3月8日《人民日报》。

2月18日—23日 回故乡蓟县探亲。

文章图片5

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浩然

2月23日 《北京晚报》发表散文《钟声美妙》。

3月4日 完成散文《满门新风》。发表在《中国妇女》1961年第9期。

3月10日 参加在东总布胡同“作家俱乐部”召开的座谈会,会议由陈白尘主持,与会者:张天翼、严文井、张雷、杜麦青、王愿坚、刘厚明和《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崔道怡、毛承志等人。

3月12日 完成短篇小说《中秋佳节》。发表在《长江文艺》1961年8月号。

3月16日 《北京日报》发表散文《新春的田野》。

3月22日 《北京晚报》发表散文《小事续篇》。

3月26日 受《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委托,到北京市东坝采访女售货员韩瑞兰。

4月16日 写出短篇小说集《珍珠》后记。

5月8日 草拟出儿童小说《彩云》。发表在1961年6月14日《中国少年报》。

5月16日—19日 在北京市居庸关外四桥子村参加绿化劳动。其间,创作了儿童小说《山洞》。发表在《安徽文学》1961年9月号。

5月26日 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北大厅,参加由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主办的冷餐酒会,欢迎几内亚、马里第一任驻中国大使和阿尔及利亚外交使团的团长,北京各界著名人士参加。

5月31日 到广播电台,访问了谷文娟和曾改编过《夏青苗求师》的刘臣忠。

5月 《解放军文艺》1961年5月号发表短篇小说《太阳当空照》。

6月1日 将短篇小说《彩云》进行修改,增加大量内容并改题为《茁壮的幼苗》。发表在《河北文学》1961年9月号。

6月13日 到安定生产基地劳动。

6月 第一本反映农村青少年生活短篇小说选集《夏青苗求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选收短篇小说6篇。

7月4日 《北京日报》发表散文《甜水》。

7月5日 上午,到《红旗》杂志社“讨底”。会见了杜晓彬,她对浩然说:“这次调你到《红旗》来,也不是要你改行,领导这一点还是明确的。你对文学有兴趣,这方面又有前途,领导要照顾,让你在文艺组工作,多让你下乡。写了东西我们不能用,可以拿到其他刊物发表,这不必有顾虑,培养作家,在文联是一方面,在理论杂志也可以是一条腿。”

同日 下午,陪同朱光接见马里驻华大使。大使介绍了马里的各种情况。

7月7日 陪同朱光在北京饭店接见日本文学家代表团成员、日中文化交流会的干部白土吾夫,听他介绍了“美国对日本文化渗透”的情况等。

7月10日 草拟出短篇小说《迎接》。发表在1961年7月28日《北京晚报》。

7月14日 应约到中国作协与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诗人郭小川会谈。

7月18日 下午,陪同朱光到北京团城参观“福建工艺品展览”。

7月19日 下午,到《红旗》杂志社,领导之一的吴介民与之谈话,介绍了《红旗》的工作。并结识了徐荇和郑公盾。

7月20日 下午,到《红旗》参加座谈会,由徐荇介绍文艺组的工作安排,副总编辑邓力群参加。

7月21日 下午,陪同朱光到北京文化宫审查出国的版画、书法展览。

7月26日 上午,到北京新侨饭店会见曾平,曾平对浩然讲:周扬同志已原则同意你搞专业创作。并让浩然当场写一申请,由市文教部附文递呈周扬,由周扬同《红旗》联系。

同日 下午,到《红旗》开会,听陈伯达谈“编辑学习”,他说,要搞好编辑,又要学习好;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作为一生的行动纲领。每个人都要受基本训练,只有经过痛苦的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7月31日 上午,在对外文委做小组鉴定。同事张亦桦说的一句话,给浩然的印象非常深,她说: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浩然仍然是一个党的好作家。

同日 下午,到北京新侨饭店拜会韦明,他谈及周扬已同意浩然搞创作,可不去《红旗》。

7月 《天津日报》发表散文《一个饲养员的故事》。具体发表日期失记。

8月2日—9日 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选修改短篇小说集《珍珠》。

8月4日 上午,《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李牧歌来访、约稿。

8月6日 在天津开始草拟短篇小说《蜜月》。发表在《新港》1961年12月号。

8月6日 在天津开始草拟短篇小说《晌午》。发表在《北京文艺》1961年10月号。

8月15日 上午,到《红旗》编辑部,吴介民、徐荇二人极力劝说浩然来《红旗》工作。

8月16日 参加北京文联召开的文艺创作传达报告会。韦明传达周总理报告。

8月20日 上午,修改完成短篇小说《晌午》。

8月22日 修改完成短篇小说《高升一级》。

同日 《北京日报》发表短篇小说《八月的清晨》。

8月24日 接到人事部门去《红旗》编辑部工作的正式通知。

8月28日 调到《红旗》杂志社文艺组任编辑。杂志主编陈伯达,副主编胡绳、邓力群,文艺组组长徐荇(笔名铁马),副组长郑公盾。

8月29日 下午,到作家冯德英家约稿,与之结识。

同日 下午,到中国作协看望郭小川,约定晚间一同去看望张志民。其间,到《人民文学》编辑部看望杜麦青。

同日 晚上,与诗人郭小川到诗人张志民家看望。畅谈近三个小时。

8月30日 到周立波家中访谈。谈话中,周立波一再强调要浩然不要离开故乡,要多去,不要放弃;冀东是个好地方,他非常喜欢那个地方。

8月 《北京文艺》1961年8月号发表短篇小说《铁锁头》。

9月1日 给在北戴河休养的作家杨朔打电话约稿。

9月2日 下午,到崇外幸福大街幸福楼看望林斤澜,谈了些有关创作和生活方面的感想。并约他给《红旗》写稿。

9月5日 到机关生产基地劳动。

9月7日 晚上,与吴介民、徐荇到郭小川家做客。

9月8日 草拟出儿童小说《荣荣》。发表在1961年9月《中国少年报》,具体发表日期失记。

9月11日 下午,先后访刘白羽、蔡天心、江帆、玛拉沁夫、艾芜,为《红旗》约稿。

9月13日—19日 到北戴河组稿。结识了在此休养的作家杨朔、闻捷、贺敬之、李纳、朱寨、菡子、竹丹、贾芝、华山。这期间常常与作家们畅谈,“跟杨朔同志畅谈……谈的最好”,并促他完成了散文《雪浪花》。在北戴河其间,草拟出散文《车厢里》,发表在1961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

9月26日 短篇小说集《蜜月》结本编完。同日 下午,访赵树理。老作家的朴实、厚道、可亲给浩然留下极深的印象。同日 下午,访老舍,并见其夫人胡絜青。

9月29日 在《中国青年报》编辑沈仁康家中,结识青年诗人任彦芳。

10月5日 改出短篇小说集《蜜月》的前言。

10月7日 上午,访邹荻帆、周立波。

10月9日 访周洁夫,谈他为《红旗》所写散文的修改意见。

同日 向作家管桦约稿,与管桦初识。此后不久,浩然专程到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女过庄同管桦谈小说《葛梅》的修改意见。在女过庄管桦家草出短篇小说《喜期》,发表在《中国青年》1962年第1期。

10月11日 重写短篇小说《蜜月》。

10月15日 完成短篇小说《蜜月》的重写。

10月18日 草拟出短篇小说《妻子》。发表在《山东文学》1962年1月号。

10月21日 草拟出短篇小说《灵芝草》。发表在《广西文艺》1961年12月号。

10月25日 傍晚,到臧克家居所取稿《毛主席关怀新诗的发展》。

10月26日 草拟出儿童小说《金粪筐》。发表在1961年《中国少年报》,具体发表日期失记。

10月27日 上午,到叶圣陶家中拜访。叶答应为浩然的短篇小说选集《彩霞集》写序言,后因故未能实现。

同日 下午,到周立波家取来《一个星期日》稿。

10月28日 到北京市北门仓小学参加三年级少先队员的活动,给孩子们讲“刻苦学习的故事”。

11月20日—24日 到天津组稿。20日,到天津作协见万力,并结识了闵人、冉淮舟。参加天津作协的小型座谈会,参加者阿风、韩映山、张知行、杨柏林、万国儒和闵人。21日,先看望了作家李满天,后拜望了老作家孙犁。事后浩然回忆到:“他谈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还告诫我要注意身体,多玩玩,有利于身体又有利于创作。”这是浩然与孙犁唯一的一次会谈。22日,看望作家梁斌。23日,到河北大学中文系做有关创作的报告;看望作家方纪。

11月 彩色绘图儿童读物《一本小字典》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2月7日 抄改完成儿童小说《小河流水》。发表在1961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12月8日 到北京师范大学,向师生讲文学创作体会。

12月9日 访诗人田间及其妻子葛文。同日 抄改完成儿童小说《买席》。发表在《少年文艺》1962年7—8合期。

12月10日 草拟出散文《早晨》。发表在1962年1月《北京日报》,具体发表日期失记。

12月13日 草拟出短篇小说《队长做媒》。发表在《北京文艺》1962年5月号。同日 结构出散文《雪花飘》。发表在1962年1月《北京日报》,具体发表日期失记。

12月15日 草拟出短篇小说《万寿》。发表在《东海》1962年8月号。

12月17日 草拟出儿童小说《水车叮咚响》、《堆了一群大雪人》。分别发表在1962年2月4日《人民日报》和《儿童时代》1962年,具体期号失记。

12月26日 草拟出短篇小说《慈母心》。发表在《收获》1964年第6期。

12月29日 下午,参加北京市文联“岁末联欢会”。会上,初识工人诗人李学鳌,以后成为挚友。

文章图片6

浩然与李学鳌

12月30日 到北京市西城区少年之家为小学生讲“怎样作文”。本年 在组稿中结识的名作家有:杨朔、周立波、赵树理、梁斌、袁静、方纪等。多次到周立波、赵树理家中聊天和请教。

同年 短篇小说《一匹瘦红马》(《农民文艺小丛书》)单行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同年 发表17个短篇小说《队长的女儿》《信》《人强马壮》《瑞雪丰年》《车轮飞转》《半夜敲门》《太阳当空照》《铺满阳光的路上》《迎接》《中秋佳节》《八月的清晨》《铁锁头》《茁壮的幼苗》《高升一级》《晌午》《灵芝草》《蜜月》,6个儿童小说《一本小字典》《彩云》《山洞》《荣荣》《小河流水》《金粪筐》和10篇散文(特写)等。(未完待续)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瞭望中国新媒体经浩然子女暨《浩然年谱》作者同意独家刊载《浩然年谱》。未经作者及本刊同意严禁转载。

文章图片9

“我心浩然”

——纪念浩然文章专辑

文章图片10

浩然与蓟州

金学钧

一场春雪之后,盘山西麓的大郎寨、二郎寨、三郎寨三座山峰银装素裹。三郎寨南面的山脚下,一方碑石上三个红色的大字“浩然井”赫然入目,旁边一个建有六角形井口的深井水色澄碧,倒映着这一带山林,井台上覆盖着银色的初雪。这方井,像一只水灵灵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山下的小村王吉素;又像在等待当年那个在它身旁一边干活一边如饥似渴读书的少年郎,带着一帽头子汗,来到这里畅饮甘泉。然而,除了碧谷燕水库传来的阵阵山风,整个山林寂静无声,一条铺雪的山路弯弯曲曲通往南面四里远的小村。

文章图片11

浩然井

那个当年的少年郎没有再回来。14年前,他已带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离开了这片热土,但这里的泉水却永远流淌,难忘的乡情永远在三郎寨下涌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记录在他后来写的一部书里,书的名字就叫《活泉》。少年郎叫梁金广,参加革命时化名为浩然,后来成长为著名的、专为农民写书的大作家。

抗日战争前夕,12岁的浩然随母亲、姐姐没有回宝坻老家,而是到三郎寨下的小山村王吉素投奔他的舅舅,开始了他人生艰辛的生活。继在唐山赵各庄煤矿父亲离世,在这个小山村里母亲又撒手人寰,浩然与姐姐相依为命。他15岁便立起门户,挑起生活的大梁。春耕秋收,艰苦的劳作锻炼了他不服输的性格。冀东农民淳朴粗狂的性格、农耕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共产党带领人民闹革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成了村里第一批儿童团员,后来担任粮秣委员,继而又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党员。解放前夕,他从王吉素村走了出来,成为一名脱产的农村干部。

文章图片12

1949年浩然在县团委会工作时摄于蓟县城里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都在庆祝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时候,在蓟州区的马伸桥镇的欢庆大会上,正在上演一出小戏《小两口唱国庆》,扮演小媳妇的和编剧正是梁浩然。也就在这时,他萌发了文学的梦想。他要向前不久在马伸桥区公所看到的《人民日报》连载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那样,也要写一篇反映盘山人民的斗争故事。从此,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写作。在这时期,他不仅感受到了盘山柿子的甘甜、青太两洼的稻香,还有蓟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浓的乡情,更感受到了翻身农民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感。

文章图片13

1952年浩然在蓟县溵溜区任区干部时留影

从1949年到1952年,他在蓟州区团委工作,先后在马伸桥、城关小刀剪营、杨津庄韩庄、溵溜等地工作、蹲点,接触了大量的新政策、新人、新事,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素材。1953年,他在尤古庄、侯家营参加贯彻农村统购统销政策和农村合作化运动,又为创作《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储备了第一手资料。一直到他1954年离开蓟县调到《河北日报》社,盘山脚下、州河两岸,始终是他生活、工作、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不仅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习作《姐姐进步了》,更重要的是打下了为人民写作、歌颂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

文章图片14

1952年浩然在蓟县

在浩然的作品里,蓟州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感情。古城里的独乐寺、鼓楼作为实景,写入长篇小说《金光大道》,青甸洼也变成了芳草地,下仓就成了天门镇。邦均、许家台、穿芳峪、马伸桥更是直呼其名,传播深远。

在写于许家台的短篇小说《红枣林》里,他更是一往情深地倾注了对故乡的爱。“钻进红枣林,回到我久别的家乡。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连绵十几里的红枣林,象个打扮起来的新娘子,含羞带笑,等待着迎亲的人。弯曲、交错的枝桠上,绿叶子开始脱落,缀满了一串串的果实。那果实红得像玛瑙,绿的象翡翠,半红半绿的如画如漆。在西斜的太阳照耀下,整个红枣林都闪动着霞光碧彩。我弯腰低头地往前走,枣树枝儿茂密相连,如同伸出来的无数只手,亲热地扯我的衣带,发出欢乐的喧闹声,象是对我问好。我的心,被这个珠宝般的世界迷醉了,是哪个天才的画家把它绘得这样美?是哪个巧手的姑娘把它绣得这样俊?每一颗殷红翠绿的果实上,都仿佛有家乡人的汗珠在闪耀。”没有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哪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

文章图片15

浩然先生与三郎寨山

1974年到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金光大道》,为了历史的真实性,他建议把主要外景地放到了蓟州马伸桥地区的古庄子、夏庄子、台头等村。如今,这部电影开篇景,穿芳峪镇台头村的大槐树仍然耸立云天、枝繁叶茂。离开家乡以后,他也经常到蓟州走亲访友、体验生活、创作作品,长篇小说《苍生》等作品就是在蓟州区邦均镇西潘庄姐姐家写出来的。

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坎坷,他进行了深刻反思,决心要重新启程,更好地为农民写作。1988年浩然定居三河“泥土巢”,1990年开始实施文学绿化工程,这期间他多次来到蓟州,与家乡的业余作者座谈,和文学爱好者一起考察八仙桌子原始次生林,和蓟州的作者建立了亲密关系,进而又被聘为文化馆创办的文学刊物《山里红》的顾问。此后,家乡有事找到他,他都会愉快地帮忙。他先后为《中国民间文学蓟县分册》《石榴树》《渔阳六十景》《芳草地》创刊号、《中学生作文一千个怎么办》《盘山魏巍》《翠湖满秋》等书刊作序。言语真挚,颇具乡情。

他在《中国民间文学蓟县分册》序言中说:“我是喝蓟县的井水长大的,自然关心那里的文化事业。我希望蓟县人民在物质方面富起来,精神方面也同样富有;从别的方面节省些钱,多往文学地盘投放些资金,以利于多出人民喜爱的作品,多出大众欢迎的作家。”1994年,蓟州区委宣传部编辑出版《渔阳六十景》,浩然欣然作序:“五十多年前,我如同一粒小草的种子随风飘落在这方土地上,借这方土地的光华和恩泽扎根发芽,使我孤儿不孤,愚顽不愚,长大成人,走上革命道路;最后蓟县人民以他们传统的善良、宽厚、智慧和他们在五星红旗下创造的新业绩把我送上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我对这方土地的感恩之情和对她的爱,将与我的生命共存。”浩然心仪蓟州,把这里当作他成长的活泉和沃土,他是从蓟州走出的作家。他在一中特级教师金振东的《中学生作文一千个怎么办》的序言中写道:“我永远记着蓟县独乐寺后边那个破旧的教室,记得那位姓刘老师给我讲的作文第一课。从五十年代的《喜鹊登枝》到六十年代的《艳阳天》,再到七十年代的《金光大道》,继而到八十年代的《苍生》,直到九十年代的自传体长篇《乐土》、《活泉》和《圆梦》,经历 了近半个世纪,我写了将近一千万字的作品,都是从那个破旧教室、 那堂作文基础课为起点,一砖一瓦建筑起来的明亮结实不怕风吹雨打的大房子。 进入九十年代,深感农村需要文学,农民需要作家。我把创作改为业余,开始在冀东这块生身养命、对我有恩的大地实施文艺绿化工程,想通过普及文艺、扶植文学苗子的的活动,对父老乡亲尽一点回报之情。”言之凿凿,其情也真。

的确,他在晚年写的自传体小说《乐土》《活泉》《圆梦》中,饱蘸深情地记录了他在蓟州生活、创作和走上成功人生轨迹。1995年8月,浩然专程来蓟州,将他亲笔签名的再版长篇小说系列送给家乡的读者。他说:“无论外界怎样说,我热爱的依然是农村,写的依然是农民。对我的长篇小说再版,众说不一,我想,我写的是一个亲身经历的时代,是一个历史过程。”

文章图片16

1990年6月浩然在蓟县麦田割麦子

为了支持家乡的文学创作,在他亲自主编的文学刊物《苍生》上,刊发了一组蓟州作者的作品专辑,并于1997年秋天,亲自送到作者的手中,并和大家进行了座谈。浩然对家乡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关注。1998年7月,他不顾酷暑和年事已高,参加了在盘山举行的“蓟县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巨变图片展览”,并祝家乡的经济不断腾飞。

浩然最后一次来蓟州,是在2002年5月18日,他已是古稀老人了。因为1993年6月、1996年11月两次脑梗塞后,他的身体已不如从前了,思维和语言都受到障碍。即使这样,他也要坚持到家乡看一看。那天,蓟北山区蓝天万里、草木葱茏,浩然在九山顶下,纵情地欣赏着家乡的美景,并在高翠莲家吃了农家饭。半年以后,即2002年11月11日,他第三次犯病,从此人事不知,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直到去世。他得病后开始住在同仁医院11楼11床,后转到东方医院。2003年3月,笔者探望先生,他口不能言,泪流满面,令人十分痛心。这就是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吗?人生苦短,竟何以如此折磨人?

2008年2月20日凌晨2时32分,著名作家浩然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2008年2月28日上午,浩然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隆重举行,家乡人民派出了代表参加了告别仪式,送了花圈,依依惜别从蓟州走出了作家。2009年4月13日,浩然入葬三河灵山公墓,并举行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在安葬仪式上,不由让人想起了浩然生前多次说过的话:“我是吃蓟县井水长大的,我永远不会忘记蓟州大地。”蓟州人民也不会忘记浩然这位从盘山脚下成长起来作家。他的爱国精神、农民情结、质朴勤奋,也将鼓舞着家乡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悠悠故乡情,没齿不相忘;来生如有缘,再叙美渔阳!

文章图片17

金学钧

【作者简介】金学钧,男,笔名山里人。1961年出生,天津市蓟州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出版《翠湖满秋》《翠湖春晓》《翠湖晴雪》等诗集、散文集四部,主编《蓟州故事》。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天津百年诗选》等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大赛二等奖、孙犁散文奖等多个奖项。

文章图片18

臧克家:我佩服两个人

胡世宗

翻看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臧克家纪念文集《他还活着》,这本2005年得到的书,因其厚达800多页,没有细看过。今天细看,有太多的文章写得十分精彩和感人。无数的诗人作家从各个侧面写到克家老人生平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细节,加到一起就是一个几近完整的克家形象。

在除了克家本人及家人的照片之外,仅有的10几张照片,还选了克家与松涛和我的合影,特别难得和珍贵。我在凤翔发表于2004年2月11日《北京晚报》的文章中读到这样的一节《我佩服两个人》:“1990年8月2日下午,我陪北京武警部队诗人殷德江,一起来到臧老的家中,殷德江同志和臧老同是山东诸城人,老乡见老乡,聊得格外亲切热乎。聊着聊着,话题转到了文学创作的源泉问题上。臧老非常称赞'文革’后著名作家浩然同志在京东三河县深入生活,写出有影响的描写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苍生》的做法,认为作家就应该深入生活。他说:'我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浩然,另一个是柳青。柳青同志深入农村,完全像一个老农民。’”

他谈到自己时说:“我现在不写现代诗了,只写散文。现在上了年纪,不出门,没有生活,怎么写诗?”他认为,作家就应该像浩然、柳青那样,要不断地深入生活。”

文章图片19

胡世宗

【作者简介】胡世宗,军旅作家、诗人。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1958年15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65年22岁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0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已创作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等文学著作72部(其中包括2006年、2016 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记录岁月长达55年的《胡世宗日记》,计972万字,共17卷);主编、编选文学作品集46部。曾获解放军文艺奖、辽宁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新作品奖一等奖。有作品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作词的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获2001年中宣部颁发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文章图片20

冉淮舟与著名作家孙犁交谊深厚,是著名的孙犁研究专家。在《平原文学信稿》卷三中,收有他1996年6月8日致浩然的一封信,信中谈到了有关长篇小说《艳阳天》的一些往事,也披露了当年孙犁对《艳阳天》的评价——

孙犁初读《艳阳天》惊叹不已

冉淮舟

1964年《艳阳天》第一卷出版时,我正在天津南郊区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因为喜欢你(注:你,指浩然。下同。)的作品,便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随身带着,阅读学习。受其影响,我也想写一本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名字都想好了,叫《碧水蓝天》。终因生活缺乏,功力不足,没敢动笔。  

这一年12月,孙犁同志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特别谈到你这部作品:“近读浩然长篇《艳阳天》(新出单行本),我觉得很好,有人物、有情节、有艺术、有政策。该同志在《红旗》工作,得有机会全面领会政策,并在农村工作一时期,似颇为努力。他的短篇我读得很少,得读此作,惊叹不已,也许是我自己少见多怪吧。

后来我注意着第二卷、第三卷的出版,又都买来阅读学习。……我最初对浩然的敬重与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他对文学事业的痴迷、虔诚与执著,以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和他的充满正气与阳光的作品,曾给过我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1992年11月15日致浩然的另一封信中,冉淮舟表达了对浩然的担心:“我对杨啸说,一直非常敬佩你的写作精神,写得那么多,写得那么好;但也总为你担心,不要把身体累出什么毛病。杨啸说,劝也没用,一点也不惜命。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来日方长。”

2007年2月8日,在致作家张峻的信中,冉淮舟再次表达了对浩然身体状况的惋惜:“身体好,非常重要,这是写作的本钱。写作是体力、精力、识力、才力和功力的综合体现,身体不好,有多么好的写作计划,也难以实现。你看浩然,本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写,但是身体不行了,多么可惜。”

浩然的执著与勤奋的确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文章图片21

冉淮舟

【作者简介】著名作家冉淮舟,1937年11月出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30余部。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新港》文学月刊编辑、《天津文艺》编委、编辑部副主任、铁道兵文化部创作组组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不容进犯》、中篇小说《小侦察员》、长篇报告文学《留给后世的故事》《灿烂与迷茫》《兴邦大业》(均合作),《笑慰人生》《家乡的故事》,散文集《彩云》《农村絮语》《那年那月》《无尽的白云》《铁兵纪事》,评论《论孙犁的文学道路》《屋下碎语》《平原文学论稿》(上、中、下),书信集《津门书简》《平原文学信稿》。电视专题片撰稿《平原诗篇》《太行魂韵》及电视连续剧编剧《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均合作)等。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合作)获1993年军版图书一等奖、1994年“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文章图片22

纪念浩然

杜荣升

几亿农民奔集体,

金光大道记全程。

艳阳天里贫家暖,

顶上浮云富户赢。

休抹奠基废青史,

须歌创业写苍生。

无知惜受奸邪害,

钟毁缶鸣心不平。

清明怀浩然

刘湘才

泪洒清明雨,

同怀忆浩然。

鸿篇书正道,

大义薄云天。

唯愿千山绿,

何妨两鬓斑。

功成拂衣去,

含笑泥土间。

浩然九十诞辰感赋

刘国震

大道金光地天宽,

画山绣水笔如椽。

春风又绿东山坞,

谁续风云正气篇?

(2022.3.28)

文章图片23

纪念浩然专栏责任编辑:张大帅

文章图片24

屈照林 题

文章图片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