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量自建新房被拆,农村面临“空心化”,乡村振兴正脱离正轨…

 双木大爷 2022-04-08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农村要振兴要发展,就需要推陈出新,将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提升。当前农村的发展似乎有了模式化的影子,个别地方在乡村振兴中出现“样板化”的现象,这对于推进乡村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文章图片1

人为“样板化”建设新农村,没有产业进行支撑,容易脱离实际发展,彻底从城乡融合道路上跑偏。

“样板化”通俗解释来说,就是参照一个较好的标志物,然后不断模仿成一样的标志物。这种行为对于农村而言,最终利益损伤最大的还是农民。乡村发展“样板化”走偏非常容易造成公共资源分配的失衡。

例如华而不实的道路路面,规整划一的农村建房,甚至为了形成城市社区化管理,有些农村大费周章的将周边七八个小村庄合并,统一建设,将农民原本新建房屋推倒,统一规划土地使用。农民有苦难言,但却无能为力!

文章图片2

再例如有的示范点小区表面光鲜,实则缺乏必备的公共服务支撑。有的新小区,房子建了五六年了,连路灯都不装。

这样的“美丽乡村”如何能留住青壮年,于是“空心化”程度日益加重,越往中西部走,这类现象越明显。

文章图片3

城市化进程紊乱,“一头堵,一头热”,城乡基层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农村现代化发展举步维艰。

大多农村振兴发展“畸形化”,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往城市走去,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高,而在外务工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为低下,因此能够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工作的农民只占据极少部分,绝大多数农民面对城市的高房价和高户籍门槛,无法顺利融入,这边造成了“一头堵”现象的产生。

而留在农村,想在家乡发展的农民,却由于“畸形化“的发展限制住脚步,无法顺利迈进,无法实现稳定就业,这边造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难以进行,而人们权利和利益中的矛盾也逐渐加深。

文章图片4

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乡村振兴发展相关制度,在确保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新农村建设。

古话有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论是齐家还是治国,都需要有章法,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样板化”建设固然好,但是脱离实际情况的样板发展就像是阻碍农村发展的“毒药”,好不容易才实现的脱贫,再返贫确是轻而易举的,“土地整治”迫在眉睫,但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增进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持,才能顺应发展轨迹,完好无损的走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