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天味业“疯狂推新”,意欲何为?

 调料家 2022-04-08


《调料家》在浏览海天味业官方旗舰店时发现,自3月以来,海天味业推出了不少新品,包括油司令系列、陈醋、零添加料酒、海天mini酱油系列
 


其实近一年来,我们能感受到海天味业的推新步伐明显加快。2020年8月海天味业推出“@ME”火锅底料、2020年12月推出“快捷方式”复合调味料,同年,海天味业还先后上线海天裸酱油、“雪里糖”白砂糖等产品。
 
进入2021年,除上文提到的产品,盐焗粉、日式拌饭汁、日式捞面汁、小蒜蓉辣酱等新品也陆续在海天味业官方旗舰店开售。
 


并且,3月16日,海天味业还在互动平台表示,去年推出火锅底料后消费者反应良好,公司计划逐步推出与火锅饮食文化相关的调味产品。
 
由此看来,跨品类经营已成海天味业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推进的战略。

零添加突围难以复制


就海天味业推出的新品而言,《调料家》发现其中的油司令系列以及料酒都是主打零添加的产品。
 
目前,海天味业油司令系列推出了四款产品,分别是特香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玉米胚芽油、一级大豆油。而这几款产品的售价分别为29.9元/750ml、158.8元/4.9L;19.9元/750ml、99.9元/4.9L;19.9元/750m、98元/4.9L;98元/4.9L。
 


而海天零添加料酒的价格为11.9元/450ml。
 
从价格上来看,海天油司令系列比起国内头部品牌的高端5L装精榨或鲜榨一级豆油,价格高出了10-20元左右。
 
而从产品上来看,海天油司令产品详情描述相比其他国内头部品牌高端系列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它出道即高端的不外乎也是其瓶身上巨大的零添加标识。
 

众所周知,千禾味业,原主焦糖色为其主营业务。2008年千禾味业首次跨品类推出头道原香系列,正式进入零添加酱油市场。随后,千禾味业以零添加系列产品为核心的品类战略,坚定实施“千禾零添加酱油,零添加剂,天然好味道”的品牌定位,对零添加产品进行全面升级。持续在零添加调味品的口味以及品质保障方面不断沉淀、占据领先优势。
 
千禾味业在零添加战略的加持下,确实收割了市场红利,也带动了更多企业推出零添加产品。但在千禾味业之后,零添加产品却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去多大的增量,而且随着食品添加剂知识的普及,零添加概念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
 
并且就目前食用油市场来看早已巨头林立,且格局稳定,因此海天味业油司令想要仅凭这个卖点从众多食用油品牌中突围,难度不小。
 
另外,在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食品生产企业禁止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不得暗示强调食品适合婴幼儿、老人、孕妇特定人群……
 
未来零添加的卖点是否还能合规出现在产品卖点中,也是个不确定因素。
 
海天油司令从预售到如今也有一段时日,《调料家》查阅海天官方旗舰店油司令销售数据发现,这几款产品付款人数均不到十人。并且在为数不多的评论中有消费者表示油司令一级大豆油油质一般。
 
那近段时间海天推出的其它新品线上表现又如何呢?《调料家》发现,除“@ME”火锅底料、“快捷方式”复合调味料、海天mini酱油、海天裸酱油之外,其余新品付款人数均未上百。
 
那么既然海天新品线上表现并不出众,为何海天还如此频繁推新?
 
迎合未来趋势
 
首先,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海天味业的三大主力产品,其中,酱油的营收占据着海天味业整体业绩的大头。
 
据海天味业三季报数据,前三季度酱油收入提升12.09%至97.27亿元,在前三季度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50%。
 
而行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我国酱油行业规模增长从11.45%逐渐滑落至9.00%,增速趋于放缓。量增始终是行业增长驱动因素,但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场景和诉求不断革新的大环境,酱油行业未来的量增趋势不容乐观,海天味业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另外,近几年在酱油赛道上,不仅有同为上市公司的中炬高新、加加食品、千禾味业、金龙鱼等在不断追赶海天的脚步,而作为非上市企业的李锦记、欣和、巧媳妇、味事达等中外品牌也在不断阻击海天前进的步伐。
 
因此海天味业想要不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多品类发展也是一条突围之路。
 
并且就海天味业跨品类推出的新品来看,选择切入的赛道均为当下调味品行业的黄金赛道。如“@ME”火锅底料、“快捷方式”中式调味料、盐焗粉、日式拌饭汁、日式捞面汁、小蒜蓉辣酱这些产品均属于复合调味料,而复合调味料近两年也是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其中“@ME”火锅底料、“快捷方式”中式调味料所属的火锅底料赛道和中式复合调味料赛道称得上是未来复合调味料中的优势赛道。
 

而海天油司令所在的食用油市场虽格局固定,但也不是无利可图。光大证券指出,参考2017年1.02万亿元的食用油市场规模,食用油市场大约是调味品市场的3倍左右,其中40%来自家庭零售、60%来自餐饮和食品工业。其中家庭消费包装油赛道市场规模约为800-1200亿元,未来增量还会持续放大。
 
其次,纵观调味品行业,产品同质化、品类竞争加剧给不少调味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即使在目前调味品行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形势下,调味品企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得不居安思危,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
 
如千禾味业除了酱油以外,旗下米醋表现也不错,在西南地区,旗下的芝麻油、小磨香油等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食醋行业龙头的恒顺醋业也不甘仅以香醋与众家龙头博弈,推出“草菇靓汤锅盖面”酱油涉足更广阔的市场;食用油行业霸主金龙鱼进军厨房调领域,先后推出酱油(丸庄)、食醋(梁汾)、芝麻油等,不断完善自己的调味品产品线。
 
因此跨品类经营不只是海天味业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推进的战略,也是许多调味品企业正在推行以及打算推行的战略。培育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调味品企业的共识。
 
由此看来,海天味业在推新之路上的“狂奔”或许并不是想要立竿见影的为其带来业绩上的增长,而是在不断拓展自己产品线的过程中摸索未来前进的方向。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