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初期,70吨桐油能换一架战机,美国要求我国用它当贷款抵押

 朝_五_晚_九 2022-04-08

中国抗战的三大金矿,分别是桐油、猪鬃和钨矿。这三大金矿撑起了中国抗日战争早期的半边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收益。在抗战初期的时候,70吨桐油就能换一架战斗机,美国甚至要求中国用它抵押贷款。

中美的桐油交易

桐油的作用主要是当作油漆的替代品。在二战时期,造飞机和造船都离不开桐油。用桐油刷过的木板,能防腐、防潮、防虫,而且不管是硬度还是韧性,都远超普通的木板。对于战争来说,桐油是绝对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不管是造战舰还是造战斗机,桐油都不可或缺。

如果桐油只是重要,那它还不足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三大金矿。真正奠定了桐油地位的,是它的稀缺性。在二战时期,桐油几乎只有中国在生产。当时中国的桐油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的90%,其中美国因为强大的生产能力,在当时消耗的桐油最多,占全球桐油消耗量的70%。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掌握了全球桐油的定价权。

美国为了买桐油,开出了每磅桐油0.14美元的价格,当时的美元采取的金本位制度,1美元可以兑换1.6克黄金,可见当时的桐油有多昂贵。1吨差不多是2千磅,70吨桐油的价格达到了1.96万美元。当时一架F4F战机的价格也就在2.5万美元左右,这1.96万美元已经够买差一点的战斗机了。

当时的美国为了获取中国的桐油,直接在1938年和中国签订了一个《美国桐油借款合约》,要求中国至少保证卖22万吨桐油给美国。在这份条约中,美国答应借贷2500万美元给中国,年息4厘半。这个利息在当时比较高,但美国怕中国还不起,在条约中还附带了用桐油抵押贷款的条约。中国出售的这22万吨桐油,一半的收入将用来抵押贷款。

中国的猪鬃

猪鬃就是猪背上的毛,这东西听上去很普通,但也非常重要。甚至一直到现在,猪鬃也都是战略物资,在战争期间是禁止随意买卖的。在二战期间,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大量出产猪鬃的国家,毕竟中国有数千年的养猪历史。在二战时,交战双方都盯着中国的猪鬃,战前中国出口的猪鬃占到了全球产量的75%,战后中国猪鬃运不出去,价格更贵了。

中国的钨矿

钨是一种质量、硬度都非常大的金属,也属于战略物资。钨不仅仅是中国抗日的一大金矿,也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桶金。二战时中国一个赣南钨矿,产钨量占到了全球钨矿产量的70%以上。当时甚至有学者认为,全球90%的钨都集中在中国的土地下。而赣南钨矿,就恰好在中国红军手里。在中国红军开始长征,离开赣南钨矿之前,钨矿都是红军最主要的收入。

当时红军会将淘来的钨砂卖给当地军阀陈济棠,然后陈济棠会将这些钨砂销往海外。作为全球最大的钨矿供货商,钨砂给当时的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光是在红军长征离开钨矿那一年,红军便盈利620万大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