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陪伴,十年成长,十年告别

 泠风思语 2022-04-08

/高英  〔原创作品〕

十年,听起来很长,过起来很快,尤其对于中年人来说更是这样。

比如我自己,十年前年近不惑,十年后年近半百,但感觉十年的光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只是白头发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感到疲惫。

对于小孩子来说,十年真的漫长,可以包含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

比如我女儿,十年前还是幼儿,十年后处于青春期,由幼儿变成学生,由儿童变成少年,现在成了小小青年,经历的是变化频率高且幅度大的十年。

当代社会,已经有很多父母知道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会主动地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我陪伴了孩子十年,似乎也没什么稀奇。

不过对于个人来说,在2012年到来之前,我从不曾预料到之后的生活会与陪伴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

尽管在2011年冬天,因为女儿有一次感冒发烧并呕吐的情形促使我以照顾家庭为由给单位递交了辞呈,那时候也还有个考博的打算。

没想到在2012年的早春时节,一直疼爱我的父亲在我身边因遭遇误诊而突然辞世,带给我平生第一个最为沉痛的打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的我根本没办法再进行学习,于是放弃了已经报名的博士入学考试。

那个春天,我经常会带着女儿在公园里闲逛。我不上班,女儿不上幼儿园,以至于非周末时间遇见我们的陌生人也会忍不住好奇地问孩子怎么没去幼儿园。

上不上幼儿园对于女儿来说并不重要,有妈妈陪着到处游玩本身就是莫大的乐趣。

女儿那时还不满六岁,她和春天十分般配,既像春天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又像春天的花蕾一样娇嫩可人。

我的心仿若被困在严冬里,感受到的是浓重的寒意,春天的美景对我来说却是满目荒凉。

从此我的精神危机正式拉开帷幕,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自己我都需要重新认识。在我前三十九年的人生里,从来没有产生过如此大的困惑。

其实在我进入不惑之年时正处于一生中内心最为困惑的时期。

然而人只要活着就要考虑现实的事情,女儿到了学龄,这影响了我们今后的人生走向。在理性评估了自家条件和我的精神需求之后,才决定由我带女儿在省城郊区生活。

到郊区生活的前两年,我曾经通过做小学生课外辅导和托管挣些生活费,那时候我家先生的月工资好像还不到两千。

当年之所以选择在郊区生活,一是因为这里非本地户口的孩子上学相对容易些,二是因为这里的慢生活成本较低可以远离城市喧嚣以及消费主义。

十年后再看当初的这一人生选择,依然无怨无悔。

人要活得明白,首先就要选择符合自己家境和自己需求的生活环境。

从此我远离了原先熟悉的同事好友,也不去麻烦哪位在市区的同学或者亲戚,过起了某种意义上的“离群索居”般的生活。

好在我从小习惯了独处——童年时父亲在外地上班,母亲忙于农田劳作,哥哥们要去上学,就时常会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

习惯了独处的我不怕孤独,更无所谓感觉寂寞。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发现善于独处居然是一个莫大的优点。

本来在民办大学做专职教师的我去教小学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一开始难以适应,仅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坚持做着,因为能够尽心尽力所以效果还算不错,以至于本来和我素不相识的小学班主任都会主动给我介绍学生。

后来因为甲状腺结节导致嗓子老是出问题,加上在辅导小学生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2014年夏天我们结束租房生活搬入僻静的新居后我就不再辅导学生。

按照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父母,尤其六岁以前最需要妈妈的陪伴。

我做得有些颠倒。在女儿三岁前,曾经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被放在她的姥姥家,而在她六岁前我仅凭本能做着妈妈,并没有注重亲子教育的思想意识。

就这样,自女儿小学二年级起我才开始全职在家陪伴女儿。女儿去上学的时候,我就抽空练习写文章。

一晃就到了2022年的春天。

这个春天尽管新冠疫情仍在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可是对于一直生活在低风险地区且在简单度日的我们来说影响不大,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十年以来状态相对最好的一个春天——大概是在经历了三个年头的疫情冲击以后,我变得更为知足了的缘故吧。

我父亲就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他喜欢读书、热爱家庭、温饱即安。

十年前,我因失去父亲而痛不欲生;十年后,我接受了父亲已然不在的事实。

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即使离开了人世,也依然留下了他的积极影响力。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栩栩如生。

这些年除了在努力改善与父亲相似的容易生气的性格缺点,我继承着父亲的仁慈、热心、坦诚、细腻的个性特征与知足常乐、温饱即安的生活风格。

或许因为在兄妹仨中我是在成年后与父母相处最多的一个孩子,与父亲的近距离接触也最多,所以在父亲离世后才发现家里最了解父亲和像父亲更多的孩子是我。

如果有人真正了解并理解我的品性,就可以通过我去推断我的父亲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永远地离去了,虽然无法活在我的身边,但是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我借鉴着父亲在无意识中所做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得失经验,学习着通过网络就可获得的亲子教育知识,与女儿共同成长,互相促进。

如今女儿成长为了小小青年,已经在自觉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日常会对我提出各种建议。我知道,女儿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历程,于是慢慢放手,以后会于无形间逐渐退出专属于她的人生。

我希望没有我在身边的时候,女儿照常可以过得很好;我希望当我离开人世的时候,女儿不会像我失去父亲时那般对尘世绝望。

从决定陪伴女儿成长的那天起,我就知道眼前的陪是为了日后的不陪、暂时的相伴是为了长远的分离,我就知道我会在某一天放开手让女儿朝着她热爱的方向自由翱翔。

我之所以不图名利地坚持练习写作,就是为了当女儿不再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拥有自己的人生乐趣兼一技之长。

十年陪伴,情深意长;十年成长,风雨兼程;十年告别,坦坦荡荡。

在年近半百之时,我终于开始不惑,终于摆脱了羁绊心灵的所有旧日情结,终于摆脱了对我影响深远的原生家庭的某些阴影,可以专心地开拓自己的生命园地。

高英写于202248日,三月初八,周五未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