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蓬|武关桥保护记

 书山有路gwj 2022-04-08

图片

武关桥现状

武关桥保护记

文|王蓬

日前, 应汉中市公路局与留坝县公路段之邀,去现场探讨对武关桥的保护。此桥位于汉中留坝县境内武休关附近,系316国道(兰州至福州)因为改道而闲置的一座桥梁。

此桥虽非古桥,但却内函宏富,修建时意义重大。此桥随修西(安)汉(中)公路时而。西汉公路首议于1931年。其时距辛亥革命刚二十年,封建帝制被推翻,其延数千年之久,包容邮传,军递,接待,食宿诸多功能的邮驿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这时,火车、汽车已经传入中国。过去的驿道,尤其陕西境内穿越秦巴大山,鸟道摩天,只能通行骡马、轿夫、挑夫的古栈道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兴筑公路势在必行。

时处于军阀混战与大旱之中的陕西在杨虎城将军主政下,于1929年成立省公路局。1931年派柳民均为总工程师,勘察西安至汉中公路,因经费问题搁浅。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科学家钱学森之岳父)提醒蒋介石:中日必有一战,要警觉日寇模仿蒙古铁骑灭南宋的路线,即翻越秦岭,占领汉中再攻四川与湖北,此计若成,亡国无疑。必须采取抗战军力“深藏腹地”,建立以陕西、四川、贵州三省为根据地的策略,打持久战,方能最后胜利。史如明镜,高悬可鉴。故修筑西汉公路实为建设后方抗战基地的根本之举。

图片

西汉公路施工现场--张佐周摄于1936年

修西汉公路曾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沿秦汉时期的褒斜道;一种是唐之后把陈仓道北段与褒斜道南段连接起来的连云栈道。两相比较:褒斜道平缓近捷,但沿途人烟稀少,于发展经济无补;连云栈道虽翻越山岭,但北口为重镇宝鸡,沿线有凤县、留坝两县。便于发展经济,于是定线连云栈道。由中央直接拨款,在全国尚属首次。由于西安至宝鸡有大车道可资利用,实际兴建的是宝鸡至汉中公路。由宝鸡,即古陈仓进入秦岭,经过汉中再进入四川,正是李白歌咏过的蜀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发生于此。

据清代《天下路程图引》载,从宝鸡至汉中,原设10驿,备有驿卒马匹,给来往官吏客商食宿之便。而此时已不复存在。这条现代公路首次穿越秦岭,堪称中国交通史上的壮举。全程254公里,多在崇山峻岭之中,其时并无机械参与,施工十分艰巨。全国经委会公路处处长赵祖康任命吴必治为总工程师, 1934年6月26日从宝鸡渭河南岸施测开工。全路辖三段。时年24岁的工程师张佐周承担从留坝至汉中80公里的测量、设计、施工任务。张佐周,1910年元月出生于河北保定一个书香世家,曾读私塾,又进私立觉民学校,从小品学兼优,16岁便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32年毕业即进国家公路处,参加修建沪杭公路,扬起整整70年从事公路修筑的人生之帆。

图片

24岁担任施工队长兼工程师的张佐周

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古代多条古道,如褒斜道、陈仓道、文川道及连云古道都从境内穿越。1934年7月5日,第三测设队在张佐周、刘承先带领下,正式从留坝西门实测放线,基本沿连云古道、也即发源于紫柏山的紫荆河前进,沿途需经画眉关、武休关、灰涧沟、观音扁、鸡头关等多处关隘。

图片

左:张佐周骑马沿古道观测山形水势(1935年)右: 其时褒谷风光

如何避开这些雄关漫道,溪流洪水,颇费斟酌。古语“无水不成道”,事实上古今道路多与河水为伴,谓“沿溪线”。秦岭溪流纵横,尤其是汉水上游最大支流褒水,在留坝境内蜿蜒70多公里,由北朝南流出秦岭汇入汉水。古道与公路皆与褒水为伴为南北走向,但却有多条东西走向的支流汇入,这便需要修桥跨越。早在东汉永平年间,镌刻于褒谷石门摩崖《大开通》记载:“始作桥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可见桥梁之密集。《留坝县志》中有记载历代所修铁索、石拱古桥就有十几座之多。

张佐周要修的第一座桥梁便是武关桥。此处有褒水支流武关河汇入, 必须架桥才能通过。此河因在武休关汇入褒水得名。武休关是秦蜀古道上的重要关隘,与大散关隔秦岭分扼南北。武休关处于上南河、紫荆河、武关河三水交汇的下端,河流至此始称褒水,已是浩浩荡荡的一条大河。尤其雨季,山洪暴发,百川汇聚,奔腾咆哮,势不可挡。武休关实则被河水冲刷而成的一道隘口,形成两山夹水,中空一线的雄险格局。《留坝县志》载: “关下有古津渡,河广十余丈,冬、春架桥,夏秋行船,遇盛涨,船亦难渡,乃以巨绳跨河系两岸,备递公文渡河。” 此处古渡应指褒水,但沿途古渡也大致如此。

图片

武休关临河石崖上栈孔   王蓬拍摄1992年6月

古代先民缘河谷自然踩踏,自然发现的原始小路及秦汉之后依水临山开凿架设的栈道,皆需从关口下方经过,这从存留在武休关北约一公里处临河石崖上一排栈孔可以印证。1992年笔者参与拍摄纪录片《栈道》时曾测量:栈孔呈正方形,40厘米见方,深达70厘米,内壁光洁,外高内低,使插进的横梁微微向上,保持力度与平衡,底部则凿小漕,以利雨水流出,免得腐蚀梁木,个个栈孔都精美的堪称文物。唐大中四年(850)连云栈道形成,古道改移岭上。但在冷兵器时代,武休关便成天然要塞,从公元前的“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到两汉三国、隋唐南宋,秦岭一直是南北拉锯战场,武休关的干戈便一直不曾止息。

图片

武休关雄恣                 王蓬摄于1992年6月

《留坝厅志》记武休关:“北趋、迤逦而登,上倚峻岭,下临湍流,危崖仄径,极为险峻。凡五里,复石磴数折而上武关,关劈山巅为路,广丈余,天然隘守也。”南宋时,吴玠吴璘兄弟便在此关抵御金兵达数十年之久。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二月,金兵在和尚原、大散关久攻不克,在其主帅撒离喝率领下,绕道金州,攻克汉中,虽暂时得手,但遭到吴玠、刘子羽等抗金将领的坚决抗击,处处受阻,加之粮草匮乏,只得从褒斜道退兵。吴玠谙熟这一带地理,遂与兴元守将刘子羽商定,由刘率兵从后追杀,他亲自带兵由勉县陈仓支线插入金兵退却时必经的武休关布防,另一方面在褒水与紫荆河交汇地段,即今留坝县姜窝子预设埋伏,因此处有紫荆河与褒水交汇,可以水为兵。

果真,金兵退至武休关时,擂木、滚石、暗箭如雨落下,河床要道则处处绊绳,打得金兵抱头鼠窜。金兵为了逃命,只得丢弃在汉中劫掠的财物辎重,可当他们溃逃到姜窝子时,此处正是连云栈道与褒斜道交会的三岔路口,惊魂未定的撒离喝不知该从哪条道退兵,正犹间,猛听两面山间金鼓齐鸣,战旗蔽野,吴玠率领的伏兵突然杀出,威不可挡,金兵大乱,进退不能,夺路溃逃。吴玠深知北人不识水性,令士兵分别堵住褒斜与连云两条路口,将金兵逼入褒水,时值严冬,金兵遭乱箭纷射,死伤无数,尸体堆积,以至河水倒流。至今名曰“倒水湾”,乃大胜金兵而得名。但在武休关伏击战中,也有不少宋军将士贡献宝贵的生命。战后曾在武休关前立碑一通,据方志载上书“群英忠魂”。可惜时隔千年,碑已散失。

北宋自靖康(公元1126—1127)灭亡,赵构南逃建立南宋,在抗金图存初期,共有三大战场,即以岳飞所领岳家军的中原战场;以韩世忠为代表的江淮战场;以吴玠、吴璘为代表的秦岭战场。岳飞、韩世忠因直接拱围江南王廷,加之风波亭一案,成广为人知的抗金民族英雄。而吴玠、吴璘为代表的秦岭战场因偏在西北,险被岁月淹没。其实,从南宋建炎元年(1127)到孝宗乾道三年(1167)吴璘病逝,吴氏兄弟在秦岭一线抗击金兵长达四十年之久,仅是大战便有和尚原保卫战、饶风关争夺战、武休关伏击战、仙人关攻守战等多次血战,金军始终没有突破秦岭防线,为保卫南宋王朝及广大民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他们理所应该与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一样,受到后世的怀念与敬仰。 

图片

上-留坝褒斜道阎王碥石栈遗迹-下留坝明清连云古道-王蓬摄于1992年

张佐周伫立武休关前,目睹古关旧迹,回首英雄业绩,心潮难平。他精心思考,前于武休关数里使线路逐渐上扬,越岭而过,既避开艰险,又保护古关。这是一段设计相当漂亮的路面,宽阔舒缓,至今使来往旅客临窗便能瞻仰古关风采,还无临险之虑。但武休关西侧, 却有武关河由西而东注入褒水,这是西汉公路出留坝后必须跨越的第一条河流。

据《留坝县志》记载:“武关河古称尚溪河,亦叫野羊河、上西河等。发源于光华山夏家湾钱盘沟,并由东河、上西河等河沟汇流而成。至火烧店乡政府驻地,又与天星亮河和群力溪交汇,向东南至红岩沟河汇流到武关河桥头注人褒河,河长34公里,流域面积262.6平方公里。” 从中不难看出这是条有多条溪流汇聚,流域面积超过260平方千米,相当大的一条河流,若逢夏秋大雨,洪水暴涨,山区倾斜度大,会有很大的冲击破坏力量。

图片

武关桥局部--第一图武关桥上方为宝(鸡) 汉(中) 高速公路

所以在武关河上必须修建一座坚固耐用的桥梁。据图片与记载这是一座钢架桥。桥长44.88米, 宽6.5米,高10.16米, 中设一墩, 横截面达到240多平方米,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事实是由张佐周主持所修武关河桥随西汉公路于1937年抗战前筑通,充分发挥了支撑抗战的作用,由西汉公路转运来的抗战物资储存褒谷口外的山洞,形成相当规模的褒城军火库,供应几个战区;故宫的七千箱文物也转运汉中在大成殿(今汉中行署会议室)存放;再是华北高校组建的西北联大及一大批文化人云集汉中;使汉中成为与重庆、昆明齐名的抗战三大文化区;还有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一度也以汉中为基地,多次对日作战……

武休关桥虽在1949年胡宗南军兵败四川时遭破坏,但桥墩基础完整。1950年经西北区交通部公路局工程队修复,使用超过半个世纪,直到近年武休关遂洞凿通后才弃置不用。

图片

作者与公路局人员在武关桥现场

历经80余载风雨,武休关桥风采依旧,我们现场测量:桥长50.8米。宽6·5米。纯钢梁长度38米。长、宽并无变化。唯桥高仅8.5米。与初建桥高10.16米相比,说明80年间,河床上升1.66米。

当天在纷纷细雨之中,伫立武休关前,环顾四周山岭起伏,河水震响,316国道与银(川) 昆(明)高速桥遂相连,穿山越岭,雄伟壮观。让人感叹不已。

时至今日,不忘传统、牢记先贤,武休关桥虽弃置不用,若把遗址保护起来,立碑镌文,绘图雕像,讲述历史故事,彰显巨大变迁,何尚不能开劈一处既有文化蕴含,又有山水景观的遗址公园呢!

念此,预先撰联:

秦岭巍峨,长忆明修暗度一骑红尘;

褒水涟漪,足证南北通衢千年巨变。

图片

上-1995年作者赴上海采訪己86岁高龄的张佐周先生-下-张佐周家人把当年拍摄照片捐献汉中市博物馆


作者简介

图片(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