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化10大陷阱(五):医疗陷阱——城乡医疗资源分布失衡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4-09

每当我们看到省会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总不免为国人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不知道是病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还是医疗资源在加剧集中,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随着3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以来,我国的医疗体系软硬件都飞速发展,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一切都仅仅停留在大中城市。

文章图片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乡两级医院发展缓慢。不能很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求医问药的需求。这也成了许多乡村居民不愿意留在农村生活,不愿意留在农村养老的原因之一。

连县城都难有让群众信任的好医院,好医生,好设备,更别说乡镇乡村了。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于大城市,是人们对进城趋之若鹜的重要动力。

文章图片2

进城经商留在城市生活养老;进城打工留在城市生活养老;进城追随儿女留在城市生活养老,成为了很多乡下人的普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看病方便。

而农村的医疗体系多年来一直投入不足,人才稀缺,县城以下许多乡镇卫生院基本治不了什么病,一听这名就不是正经治病的,正经治病的怎么也得叫医院,为什么不名正言顺叫医院,还是没有达到医院的标准。

文章图片3

许多乡镇卫生院也就只能管管头疼感冒,打针吃药,伤口包扎,防疫保健,跟个体诊所相比没多大的优势和区别。

农村一般一个小屯就只有一家个体诊所,说是诊所其实也就不过一个小医生而已,人一多赚不到钱养活不了。我老家有个过去的赤脚医生现在的私人大夫,老人家70多岁了还在行医,后继无人。过去村里穷,现在人口少,也赚不到几个钱,干一辈子也没发财,倒是治了无数病,救了不少人,仁德无限。

文章图片4

老乡看病先都图个方便,头疼脑热自己吃药不管用就近去村里的个体诊所,重点的病去百十里外的县城医院,大病直接去省城,所以乡镇卫生院就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解决农村医疗体系事关乡村振兴的整体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农村医保参保标准,提高农村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因为农民都没有单位代缴,显然让农民自费缴纳高标准职工医保是难以承受的,这样可以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角度出发,让农民出小头,财政补贴出大头的方式解决农民享受更高标准的医保问题。

文章图片5

二是加强县乡两级医院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医护人员的输送和培训。从硬件设备上提高标准和诊疗条件;从软件上让省级各大医院与各个县乡医院靠挂包保联营,发展远程医疗,实行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院定期出诊,讲课培训,帮助基层医院升级。让农民小病解决在几层,大病再由基层医院往上输送。形成一个省县乡三网联通的医疗服务网络,既方便了农民看病难问题,又解决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

三是乡镇级取消卫生院这个叫法,全部按照医院标准升级到位,从设施到人员配备齐全,发挥乡镇医院全方位医疗服务中心的功能。设24小时值班的急诊室,配齐配足急救体系,满足本想本土的医疗应急需要。

文章图片6

四是整合村内个体私人医生资源,采取补贴制,成立村一级诊所,取消过去卫生所的称呼,发挥新时代新概念新功能,全天候24小时值班服务。

五是整个医疗系统全面彻底改革,从效益回归公益,从盈利回归福利。假以时日,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用我们国家自己的药厂,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医护给自己人看病不是难事,早一天实现全民免费医疗。

文章图片7

农村医疗是否有能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直接决定农村能不能留住人口留住人才;直接决定农村能不能吸引人口回流,吸引人才回流;直接决定未来的乡村振兴谁来振兴,振兴为谁;直接决定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幸福感的生态宜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