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页珍贵的太极内功心法,看到就是赚到

 ??歌 2022-04-09

我自2017年尊师命开始传播李氏太极以来,在公开及私下场合讲过很多过去秘不外传的太极心法内容,非常的可贵。

因为我一直要求大家踏实学练,不与人争,要做一个真正的太极人,修行人(我们李氏太极不是简单的太极拳),所以很多心法精髓很少公之于众。即使我在公众号号“太极的秘密”里撰写了很多原创文章,可仍然仅仅是冰山一角。

有些学众私下总和负责线下培训的田老师索要资料,田老师就和我商求把他在以前和我学习时记的太极心法笔记拿出一点来以满足大家的请求。三思之后我也就同意了。


因太极心法层次内容偏高,所以看不懂的人可先收藏,待日后练到相应层次再看必将收获百倍。我也会在个别部分内容后面加以展开阐释。

文章图片1

2017年讲课内容

松是什么?相对紧而言即为松,只有在练拳、练功的时候不感觉到紧才是松,但凡有紧的地方就说明还没有松到,松得还不好,那么就要有意识的去松那个地方。

肌肉松,说的是不要把这种松弄得那么复杂、玄乎,它就是松肌肉,就是肌肉的松。如果一个人连肌肉的紧都没有松,都松不开,还提松这个、那个就都是一派胡言。这就好似连中南海最外面的新华门都进不去,还大谈特谈中南海里面是什么样,那不纯属胡说八道吗?

只有做到了松才能感受到气,这里所说的气更多的指的是人体的卫气,如果练太极连人体的卫气都调动不起来,还提内里更深层次的气也属于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说,卫气在人体的最外层,是人体免疫系统抵御外来病毒和细菌,也就是中医里所谓的针对外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太极内功必须要练到的第一层内气范畴。想练到这层气非松而不可,所以练太极必须要在松上下一番功夫。

松对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而神经系统的状态是心神能否平静下来的实质所在。神经衰弱、神经亢奋或者神经紊乱的人就无法做到凝神、专注、入静、入定。所以,在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心做到松才行。

文章图片2

2017年讲课内容

心为神之宅,神为宅之主。心松了神也就跟着松了,如此才能做到(六识)统摄归一,才能入静、入定。不能六识统摄归一就不能入静、入定,练拳练功就无法做到身形合一,神气相抱。

真正的太极既在于形,也不在于形。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开始必须要由形而入,这叫作假外修内, 借假修真。随着功夫的深入要得意忘形,一切以内感,神舒为主宰。开始练是去我执的过程,往后练是去形执的过程。

培训日记里写的是“外在怎么收,内在感受才能收”。这是听讲的时候把松写成了收。真实的意思是,外在能做到什么程度的松,内在的感受才能达到怎么样的松。

外若不松,内是肯定做不到松的。开始练的时候是由外助内,以内辅外,内外兼备,以外为主。练进去了,内外的主次就得给它反过来,我们这一脉太极的祖师张三丰就曾说过:“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说的就有这么一层意思。

通过松把卫气开发好了才能更好地获得对内在的感知力和对外的感知力。所以,一定要做到松。这个心法程序大致就是:肌肉放松→感受到卫气充盈→再到神经感受→再到收敛入内→达到身心合一(一致)

文章图片3

2017年讲课内容

软是相对于硬而言,不能软就不能柔。若做不到催僵去硬就做不到柔和圆活。而柔和圆活恰恰是练太极拳所必须的。这和只是松还不同。

站桩只要松静下来即可,打坐也只要松静下来即可,因为它们都不需要左旋右转,前进后退,所以不必柔和圆活。这是为什么涉及到太极拳练习的时候必须要在软上下一番功夫的道理所在。

慢是相对于快而言,指的是在行功走架中而言。慢功出细活。越慢对内里的感觉感受越充分,反过来在身体的控制上就越细腻。对身体控制的越细腻,练拳就感知越不同,也就越来越慢。细嚼慢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我师郑昭明先生讲过的拳要品,要品拳。

慢是要慢的,但不可有呆相,不能有滞点。既能行拳缓慢又不呆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大的动,即大圈大圆,大开大合,再到小的动,即小圈小圆,小开小合,最后是蠕动,即小球小点,内开内合。这是练太极拳的一个奋斗目标。

文章图片4

2017年讲课内容

匀指的是速度和力度。练太极拳有“运劲如抽丝”一说。这说的实际就是速度与力度都要做到均匀。若不如此则丝就会断了。丝指的就是内里的那个劲力。

没有正确的练法及长时间的积累,这种匀是做不到的。因为这种在速度和力度上的匀又必须要基于身体整个的密度变化。

螺旋缠绕是练太极拳的核心运动之一,这绝对是没有错的,可若没有抽丝的前提,那么螺旋缠绕就没法不粗糙。真正的太极拳,其练法次第是系统性极强的。

能做到以上四点,人的气息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我所说的气息指的不仅仅是口鼻呼吸,它在我们太极内功心法里叫做外呼吸,我们不练外呼吸,要练就练内呼吸。

这种呼吸是在丹田里的一收一放,它不随口鼻出入,所以叫内呼吸,也简称为息。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而不说真人之吸或者真人之呼吸以踵,其用字之斟酌都是极为有考究的。

文章图片5

2017年讲课内容

太极拳非常讲究内练一口气,这个一口气说的就是内呼吸。要不怎么有内练二字呢!我所说的气息就是内呼吸。

气息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最为重要。人的幼年是新生期,生命的长度富富有余,人的老年是衰落期,生命的长度所剩无几。

幼年时的呼吸是细匀绵长的,小孩蹦跶一天都不怎么累。老年时的呼吸是粗促浅短的,走路没多远就呼哧带喘,更别提蹦跶了。当出气多,进气少,气在嗓子眼那里的时候离死就不远了。

因此,太极内功心法是极为重视息这个问题的。而若想练这个内呼吸,非做到松、软、慢、匀而不可。若习练时是紧硬快的,那么气息又会是什么样大家想一想是都清楚的,那样是耗损元气,而不是培补元气。

文章图片6

2017年讲课内容

这些心法其实都不怕讲出来的,只是在于是否遇到可讲之人。且即使知道了这些,你没有练法也没有用,没有人指导也没有用。我这说的都是真心实话。

现在的人把太极拳当成了知识,把学太极拳当成了学知识。如果你学的是那种竞赛套路,公园广场上的太极拳,这么想、这么做未尝不可。可真正的太极这样是学不来一丝半点的。

譬如你拿着竞赛套路来加入我说的这些内功心法是练不出来的,第一,你没有放下我执,你更放不下形执。因为你总有“唯我”的思想,你放不下我,那你怎么能得呢?你总是在你的那个自认为好看的形上放不下,你又如何能破掉“形执”呢?正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第二,练拳、练功都是运动上的学问,不是理论上的学问。它和数理化不一样。想学好它,让自己练的是那么回事,不仅脑子要好使,还要身体上做得对,而老师就是能否做得对和做得不对及时发现帮助解决的不可替代者。

所以,幻想东看看,西瞅瞅,弄个什么秘籍心法就能练出什么效果来的都是痴心妄想。但是这样的人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谁也没有办法。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能放得下的才是真聪明。可放下身段,放下聪明,放下唯我,放下已知又哪有那么容易呢?格局决定了高度,练拳练功也是如此。

文章图片7

2017年讲课内容

好了,今天这篇文章就写这么多吧!又码了好多字,这对于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的人而言又是觉得啰里啰嗦吧!可真东西哪能一两句就说得清,说得完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