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任中恒︱清明纷纷愁绪,杏花吹来温暖

 陈晓春 2022-04-09

 



清明纷纷愁绪,杏花吹来温暖

文/任中恒

记得2016年清明节那天,我们有幸在中粮办公室,参加了一次由省市粮食主管部门领导组织的政策调研会。参加人是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流通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部门干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国家取消于玉米保护价政策,推进市场化加补贴的运作模式,听取民众意见反馈”。

大都代表本行业表达了意见。当我耳朵里听到国家对于农民玉米不再保底,退出保护价,价格随行就市,犹如被清明突然吹来的尘埃笼罩在了心头。

诗人杜牧的《清明》写的也是今天,他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是描写阴雨天气,匆匆行人,苦苦寻觅酒家,一门心思为饱腹,然后好继续登程赶路。

中粮度过的清明,那天不是雨天,而是沙尘刮起,阴霾漫天,阴郁让农民、粮食企业员工,对未来的生计前程忧心忡忡,颇感种植业、流通产业前景暗淡,失去国家庇护,大有欲断魂的窘迫。

座谈当轮到我发言时,言辞显得格外激动,我不由自主的说:“国家政策调整,实际就是利益调整,应该慎之又慎,至少应该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粮食流通企业经营利益、加工企业投入产出利益。如果一项政策波及各业的损失,政府就应该做好各方损失的补贴测算,之后再比较政策补贴与价格保护价政策哪项政策成本更大,切莫做出对政府、农民、企业都得不偿失的决策,更不能让政策伤农、决策伤企、后果伤民!国家价格保护和惠农措施,已经给农业带来了十连丰,今日切不可被一个政策失误而毁掉丰硕的成果,否则,悔之晚矣”!

后来,大家接续发言,大多在哀叹,对保底价收购结束,十分惋惜。有的赞同改革、有的反对多变,一场站在不同角度的争论,整整持续了五个多小时。

会议兑现了市局局长说的“广开言路,有啥说啥,不揪辫子,实事求是”的诺言。电脑完整的记录了发言内容。

会议之后,中粮热情的用工作餐,招待参会人员。

各粮食合作社及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烘干流通业户的人都在情绪低落中就匆匆走了,饭也没吃。剩下的人,只是无言地简单吃了一点。

我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粮食局农管股长高树民,他刚刚还在会上慷慨陈词反对瞎改乱折腾。一走到外面,就感到清明的风沙扑脸。于是他对着阴霾的天气,怯怯哀叹着说:“清明风吹坟上土,庄稼老一年白受苦。”

低低的叹息声,隐隐对当下政策调整,对流通企业国储未来充满了太多的疑虑。

回到粮食局之后,我与高树民、祝胜伟一起合经过调查研究,写了5000余字文稿。就是《对当前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及市场化收购加补贴连带效应的分析》

三月十号投给了省级刊物《黑龙江粮食》,一个月后,《黑龙江粮食》刊物在2016年第五期上用三页,刊出了这篇分析。

此文对农民种植一亩地的产出、种植成本、租地成本,粮食变现后,农民、合作社投入产出比。提出应对亏损农户按亩给予补贴,我们都一笔一笔都做出了贴近实际测算。并对市场化改革,如何规避诟病,提出了多条保障措施和配套改革的路子。

这篇文稿后来被全国近几十家刊物、杂志、报纸、通讯,进行了转载,多方参与讨论,轰动一时。

半年之后,国务院于11月份,出台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补贴数字为153元/亩,与我们分析文章提出的数字150元/亩,几乎一致,农民大大受益,农民种地积极性得到延续,丰产丰收的势头仍旧强势。

如果现在在网络搜索,仍旧能找到被大量转载的刊物和文稿。

六个清明过去,迎来春暖花开之际,不仅让我们学会打开尘封一冬的门窗,让春光照耀在心头,融去迷蒙心头的霜雾,让自己面对一个政策惠农的新春光。而且,学会了帮助农民去打开门窗,面向大地,享受着温暖的眷顾。那次改革让三农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切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点,调整也是为了人民。

透过那件事,我们总算是为农民做过的一件好事。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