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搞清论文摘要写作:逻辑、类型、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fengshulanrilr 2022-04-09

本文为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部原创,

图片

摘要(abstract)又称概要、内容提要。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国家标准《GB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信息。 


对摘要的理解



摘要的目的是为了简约而不简单地输出论文所表达的意思,即通过阅读摘要,能够起到让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好的摘要,能帮助读者(基本)了解文章的精髓,即论文的重心,以便进行阅读取舍(大多数读者阅读文献的习惯是“先标题后摘要”,在感兴趣的前提下,阅读全文的概率才会更高)。以此而言,如果将整篇论文比作是一颗导弹,那摘要则可被视为论文的“制导弹头”,正因其精准的制导系统,从而获得极高的命中精度。

除了担负提供信息量以吸引读者的功能外,(规范的)摘要对增加期刊的摘引率、扩大其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论文中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214-1976[E]中把摘要定义为——“对文献内容的缩短的、准确的表达,而不加注释或评论”。因此,摘要既是论文的高度浓缩,又以自身所具备的自明性独立性完整性,自成一体。需要注意点是,相较整篇论文,摘要虽是局部的一小部分(或者小段落),但却有着明确而完整的内在逻辑关系。


摘要的内在逻辑




我们可以将摘要的内在逻辑分为四个步骤

1)研究了什么问题,它为何重要?

我们需要提供一些研究背景研究动机或具体问题/假设,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等。理论上建议用一两句话来搭建这一部分,但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句子(长句)来描述。此部分占比多少,需根据具体情况(能一句话说清的就一句话说清楚)。

2)采取了什么方法来研究上述问题?

简述研究的工作流程,针对于研究问题,我们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来研究,比如是质性的还是量化的或是混合的。如果是质性的是哪些方法,如果是量化的又是哪些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程序、手段等。

3)研究之后的研究发现是什么?

借助研究方法经过研究之后,我们得到了哪些(新)发现、取得了什么(新)成果或价值(还可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由上述发现,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整个研究,对所得的研究结论(观点)进行分析,进而预测此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意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综上而言,摘要的四个步骤存在线性的递推关系,需要(简要)完成由问题到结论的推导过程。


摘要的常见类型



▍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包括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结论、创新之处)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科技论文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所以建议学术性期刊多选用报道性摘要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以摘录要点的形式报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较完整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以(上图)自然学科的某篇论文摘要为例:其中第一句话可明显看出“利用恒电压直接电还原……”这是它的研究目的,第二句“使用金属孔洞电极……”这是它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随后的“结果发现”这是它的研究发现,最后一句“据了解这是首次运用直接电解还原氧化物的方法得到钕硅合金”,是它研究的创新之处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围绕主题,不涉及方法与过程、结果与结论),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术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图片 

以(上图)自然学科的另一篇论文摘要为例:蓝色字体部分“近两年来……”此句即为研究背景。而红色字体“机械取栓治疗……”这一部分则是围绕研究主题问题)展开,对其研究方法、过程、结论涉及较少(最后一句“当然……尚需进一步研究”可视为研究不足)。

以上两种类型在自然学科(领域)的论文中经常用到。

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

图片 

以(上图)为例,这是人文(社会)学科某篇论文的摘要,其中:蓝色字体是研究背景,紫色字体是研究方法和过程,黄色字体是研究发现,红色字体是研究结论(对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定量研究的论文摘要,更像是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的结合体,就国内期刊而言,这种写法是较容易被接受的(且部分期刊允许在定量论文的摘要中使用“第一人称”)。

怪胎型摘要

图片 

图片 

以(上图)1、2为例,我们将二者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前者出现了“本文”(第一人称),而后者却缺失了“本人”(主语)。之所以谓之“怪胎摘要”,是因为,论文中(包括摘要)不能出现第一人称,(前一篇摘要)它违背了论文写作的客观性原则,而论文的客观性原则要求我们要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写作。后一篇摘要从“借助……以……从……”的句式中可以看出,作者隐去了“本文”,造成主语缺失。

理论上讲,这两种摘要都是有问题的。但现实中,国内大部分期刊对“本人”(第一人称)和主语缺失的要求,并不存在“一刀切”,而是处于一种无奈的“半接受”状态(具体期刊又各有不同)。


摘要写作的常见问题(错误)



不具客观性

诚如上文所述,摘要要客观地反映论文的研究内容,保证论文的信息以旁观者的角度(第三人称)来写作。切忌主观见解,也无需解释或评论。摘要应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新观点,反映读者需要的有用信息。

不具独立性

摘要应是作者对论文分析、归纳之后,将分析论证的结果概括总结形成一段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语意连贯的短文,它不依赖于论文,理应具备独立性。

不具自明性

摘要恰恰因其自身的独立性,可以使读者无需通过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取论文的大体信息,理应具备自明性。

不具完整性

就摘要的内在逻辑,其组成部分无外乎于研究背景(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研究结论这些因素。以上要素不可偏废,如有缺失,则会出现逻辑漏洞。

不具规范性

摘要的“不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内容上,如赘述背景和已知常识,或者与论文的开头、结尾重复。结构上,如罗列标题或观点,将摘要理解为提纲。细节上,如语言(用词)出现感叹词、疑问词等。


摘要“难”写的原因



相比自科,人文社科类论文摘要要更“难”写一些。

缺失关键内容

实际上,摘要中最的精密“制导”装置就是创新的部分。无论是用报到性还是指示性抑或是报道-指示性摘要,其最终的本质都是要把论文最富有含金量的东西提取出来,呈现给读者。反过来说,如果未能体现创新性,也就意味着摘要的写作是不成功的(或说是残缺的)。

就国内而言,很多论文的摘要缺少的恰恰就是能体现创新性的关键内容。自科论文的摘要中,可以明确的体现新问题、新方法、新材料、新结果。而人文社科的论文摘要是否追求创新,目前来看,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举例来说,自科运用新方法,即使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一致的结论,研究也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比如这个研究过程比之前的效率要高或者成本降低等),但这对人文社科来说,几乎行不通。再者,提出新问题本身就很难,而针对这一问题,能够给出新观点,更是难上加难。无法体现或无法充分体现具创新性的关键内容,使得人文社科类论文摘要难写得多。

组成要素含糊

相比而言,自科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数据结果与结论更为清晰,比如做了哪些实验、出了什么结果,结果意味着什么等。但人文社科的论文,往往因为研究问题的模糊性、方法的非精确性(非数学性)、作者自身能力等因素,导致目的不清、方法与过程不清、结果与结论不清,进而导致归纳概括摘要时,其基本要素不清晰,即使写也是硬生生挤牙膏。

期刊要求不一

不同的期刊,对论文摘要的规范要求也各有不同,至今国内没有一套规范可以适用于所有期刊。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第一人称的“本文”,有的期刊接受,有的期刊则不接受。在字数要求上,有的期刊认为摘要可以超过500字,而有的期刊要求摘要不可以超过300字。这正因不同期刊的各自要求,导致作者在写论文摘要时常常处于一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无从下手的状态中。

重视程度不够

有很多作者在写论文时,对论文本身不是很重视,他们只重视论文能不能发表,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何况,(他们认为)摘要属于小环节,很多人根本不考虑如何写好,只是在写完论文后,先随便堆叠几百字作为摘要,等期刊编辑提出修改要求和意见之后再进行修改。这此状态,摘要也很难写好。


一种新的摘要写作形式



缩写性摘要其实是自科论文里指示性摘要的变体。它结合了指示性摘要的要求和报道性摘要的要素,但又有别于(自科)报道性摘要,诸如对目的、方法等描述并非十分明确。

图片 

所谓的“缩写”是要有一个现成的文本,我们要对它进行篇幅(字数)上的减少,以上图为例,我们要摆脱作者的身份,以旁观者(第三者)的角度,跳出第一人称来进行摘要的写作。

蓝色字体部分交代研究背景,红色字体部分交代研究对象,紫色字体部分交代研究方法和过程,黄色字体部分交代研究结论。通篇来看,这一段落既没有出现第一人称的“本文”,也没有过多侧重于介绍论文具体做了什么,它就是一篇论文的缩写,整个段落都非常独立、自洽,给人的感觉是忘记它是论文的摘要。


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的要素各自独立成句且与正文内容一一对应

摘要的要素,诸如背景、目的、对象、方法过程等,每个要素单独一个句子,哪怕是长句。形式上看,一句表达一个意思,层次条例清晰。而每个要素出现的顺序应与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形成前后呼应,不能“张冠李戴”,要保持论文整体的统一性和严谨性。

2)根据论文方法和结果的清晰度选择摘要的类型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定量的研究,那选择报道性摘要更为适合。如果我们去做思辨研究,则可以按照上述缩写性摘要去写。至于到底采用哪种形式的摘要类型,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3)除非众所周知,不要使用新概念、缩写词语

不能臆造新概念,一个概念的产生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普通作者而言不适合去提出一个新概念 ,不使用缩略语是因为审稿人有可能并非本专业领域的,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不利于理解,进而影响审稿人对论文的印象分。

4)使用“第一人称”因类型而异

如果是定量研究,有些期刊是可以接受的,严格意义上讲,关于“第一人称”的使用问题,国内外到现在没形成统一的观点,因论文类型、期刊要求的不同,“第一人称”也成了一个“变量”。

5)摘要里切忌进行主观评论

主观评论即观点,比如“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不能出现的。摘要要保持客观性,不可出现主观观点。

6)摘要需避免使用文献

摘要里无须使用引用(文献),这种情况需要注意。

7)摘要控制在350字以内

如上文所述,摘要可视为对论文的缩写,将字数尽量控制在350字以内,也是对作者缩写能力的考验。

综上所述,针对论文摘要,我们需要遵从其内在逻辑,根据论文自身属性,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摘要类型,并按各类型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简洁、规范的撰写,让摘要充分发挥统领全文的作用,真正达到“制导弹头”的效果。

作者:亓钊(科研写作研究所中文编辑部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