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战场上遗留的坦克和装甲车普遍锈蚀严重?

 草容生 2022-04-10
文章图片1

也许在作战中一次性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太多的缘故,不少人观察到了一个特殊现象,就是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残骸,会很快在表面出现严重的锈蚀;有些锈蚀程度感觉这些残骸就像是在露天停放十几年一样。于是有人怀疑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残骸,是否确定是刚刚因为战斗而造成的损失,而不是多年以前就遗留在哪里的?但是看看大部分的现场,残骸周边的地面仍然有爆炸后被熏黑的痕迹;附近还有不少爆炸造成的冲击而散落的物品,也没有经过清理;而且周边如果有树木或者其他的建筑,也可以看到爆炸冲击波造成的附带性破坏。也就是说,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残骸就是刚刚被击毁了几天的时间,有个别的被击毁时间甚至不超过24个小时。那么为何表面就锈蚀到感觉在露天停放了10年以上呢?

文章图片2

实际上锈蚀严重,肯定有战区特殊天气的原因。比如战区的天气状况是冬末到初春的状态,经常有持续多天的雨雪出现。虽然降水强度不大,但是战区空气的相对湿度非常高,几乎是水汽饱和状态。这种情况,肯定加剧了这些坦克装甲车辆被击毁之后残骸的迅速锈蚀。但是说到底,天气潮湿,降水较频繁,只是被击毁装甲车辆表面快速锈蚀的外在原因,根本性内在原因还在于:第一,这些坦克装甲车辆的钢铁材质比较特殊,本身就很容易生锈;第二则是因为在被击毁过程中,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内部都发生了剧烈的弹药殉爆。内部高温高压之下,导致了被毁坏车辆的钢铁外壳发生了剧烈的物理化学反应,然后又在外界的降水或者潮湿空气中,继续发生化学腐蚀的综合性结果。对以上两大因素,再做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文章图片3

在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外壳,基本都是用现代低合金高强度钢材制造。有些主战坦克可能有比较厚的复合装甲,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装甲,其最外面的外壳肯定还是钢材为主。战场上也有极少数的伞兵战车,外壳几乎是全铝合金的,但是数量极少。在面积巨大的战场上,也就只存在十几辆,因此非常罕见。大部分作战中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外壳,基本都是用高强度钢材焊接或者铸造而来。这些高强度钢在常温常压下的强度都很大,但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耐腐蚀。如果其金属外表完全暴露的空气中再遇到水或者水蒸气,不用说几天和几个小时,就是几分钟之后都会出现表面的锈迹;而此后时间越长,则锈蚀痕迹越明显。如果想体验这类高强度钢快速锈蚀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就有这种例子。

文章图片4

比如家用轿车的刹车盘,就是高强度钢制成。由于运行期间刹车盘与碳质刹车片不断地摩擦,因此停车后外观都是非常亮的金属原色。而如果此时在这些刹车盘的表面喷上一点水,特别是在刹车盘还因为摩擦效应,其表面温度比较热的情况下,就会在不到一分钟之内,观察到明显的锈蚀痕迹。坦克和装甲车的高强度钢其实也大致如此。平时看不到锈迹,是因为表面有多层油漆的保护。而在被击中过程中,坦克和装甲车内部出现猛烈的殉爆,温度会高达上千摄氏度甚至还高。在如此的高温高压状态片,车辆表面的油漆会迅速的碳化甚至气化,会让金属层直接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因此强烈的锈蚀会立即开始发生。实际上比油漆失去以后的自然锈蚀更剧烈的金属腐蚀反应,是钢铁在高温高压下出现直接“燃烧”的现象。钢铁在常温常压下的空气中,

文章图片5

是无论如何都点不着的。但是如果是在纯氧的环境再加高温高压下,即使钢铁也是可以出现燃烧反应的。而在实战中坦克和装甲车的内部一旦殉爆,必然发生剧烈的爆炸,此时不单纯是迅速烤掉这些车辆表面的油漆,其装甲层本身也会发生持续化学反应。也就是把铁烧成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或者是三者的混合体。而日常看到的锈迹,就是以氧化亚铁为主要成分。爆燃后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残骸,在燃烧过程中,或者燃烧刚刚熄灭时,表面都是明显发黑的。这主要是因为爆炸的火药和燃油,也包括被迅速烤干的表面油漆里面都含碳元素。爆炸燃烧后的残骸表面被燃烧效应下游离出来碳元素短暂附着。而一场雨水后,表面的碳被冲掉,自然新锈再加上从内部的燃烧变质体连成一片,因此原先黑色的残骸表面,就迅速成变成严重腐蚀的铁锈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