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长宏 2022年4月10日 【作者】 李翰[约公元七六零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擢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天宝末,房琯、韦涉俱荐为史官。禄山之乱,从友人张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攻围经年,食尽矢穷方陷。睢阳人瑁其功,以为降贱。翰乃序巡守城事迹,撰张巡姚訚等传两卷上之。肃宗方明巡之忠义。士友称之。累迁翰林学士。病免,客阳翟卒。翰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李翰的著名作品《蒙求》被收录在《全唐诗》卷881-1. ![]()
【原文-14】于公高门,曹参趣装。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译文】邹(zōu)。西汉于公判断自已的子孙能当大官,所以将小巷门建得叉高又大,以便将来车马好通过,后来他儿子于定国为丞相,孙子于永官至御史大夫,都得封侯。西汊丞相萧何刚死,任齐王相的曹参判断自已将得继任丞相,于是准备行装,等待任命下达。不久果如所料。春秋齐景公时,一个窦氏女子,守寡但却十分孝顺公婆。而小姑为了独占家产,叫母亲逼她改嫁,母亲不从,小姑就把母亲杀死了,然后诬告是嫂嫂所杀。窦氏受冤屈,对天呼喊,天因此刮起大风。战国时,邹衍在燕国被谗害入狱,他对天哭诉,虽然是在夏天六月,天也为之降下飞霜。 【引经据典-1-2】于公高门,曹参趣装。 【译文】于定国老家的大门破旧需要修理,他的父亲希望修建一座高大阔气的的大门;丞相萧何去世的消息传来,曹参赶忙催促身边的人整理行李,好尽快回去接任。 【典故】于公高门:典故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于定国是西汉时期的大臣,父亲于公也担任过官职,负责案件的审理工作。在任期间,于公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人坦坦荡荡。有一次,家中的大门需要修理,于公要求新修建的大门一定要高大气派,原因是于公认为他生平没有做过任何的亏心事,后代也一定会显贵发达。多年后于定国长大成人,真的成为了国家重臣。 曹参趣装:典故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汉王朝建立后,作为西汉开国功臣的曹爽,先是在西汉王朝下面的诸侯国齐国中担任国相,另一位开国功臣萧何,担任西汉王朝的丞相。后来萧何病逝,曹参得知消息后,赶忙让手下准备行李出发,判断朝廷将要任命自己为丞相了。一开始,身边的人还不肯相信,谁知走到半路,朝廷任命曹参为丞相的命令便下来了。 【赏析】于定国的父亲于公,问心无愧才敢于大张旗鼓地修建华丽的门楼,这是源于一种强大的自信心理。曹参也是如此,相信自己的才能,因此才第一时间判断出接替丞相职位的人是他自己。 【引经据典-3-4】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
【译文】齐国有一位女子遭受冤屈,感动上天而降下风雷;邹衍为人坦坦荡荡,但却遭受了深深的诬陷,上天就降下白霜警示世人。 【典故】庶女振风:典故出自《淮南子·览冥训》。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女子,丈夫去世后过着守寡的生活。谁知她的小姑子为了争夺家产,将女子的婆婆杀死,并诬陷女子是凶手。遭受不白之冤的女子,只好仰天长叹,口中不断地念叨着“苍天啊”。突然之间惊雷响起,将齐景公居住地方的高台给击毁了。 邹衍降霜:典故出自《太平御览》。邹衍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在惠王手下做官时,对惠王一片忠心,但因为小人的挑唆,惠王听信了谗言,将他关进了监狱里面。悲愤的邹衍,只好仰天长叹,虽然正值盛夏季节,却降下了白霜,人们以此认为,邹衍的冤屈,连上天也看不下去了。 【赏析】那名普通的的女子,遭遇和邹衍相同,都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古人在对他们表示同情之余,也假借上天之手,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