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小桥流水1i79ra 2022-04-10

作者:水木然

1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通过像罗*思维、樊*读书、奇葩说、吐槽大会之类的内容学习,然后广泛地引用他们的观点和名句,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现在这个时代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1%的人,他们有读书的习惯。

第二种是99%的人,他们已经不再读书。

而像罗*思维、樊*读书、奇葩说、吐槽大会之类内容的崛起,最大的价值就是让那从来不读书的99%的人,变成了看起来像爱读书的1%的人。

毕竟在这个时代,“爱学习、有认知、有深度”是一个人最具魅力的标签之一,而这些内容的流行恰恰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也就是让他们至少看起来像一个“爱学习、有认知”的人。

文章图片1

为什么网上很容易流行各种“阴谋论”?因为阴谋论让那些脑子简单的人看起来脑子没那么简单了。

同样的逻辑:为什么这些“知识快餐”特别流行,因为这让那些从不会“深度思考”的人,看起来也会“深度思考”了。

这就是这些内容流行的最大价值。

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求知识,不如说人们是在追求“谈资”。所谓“谈资”就是供人们社交时候可以炫耀的内容,用来增加自己的身份标签。

文章图片2

2

从学习方面来说,最能帮人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升认知的内容分为四个阶梯:

第一是经典书籍,一定是流传了几百乃至数千年的书,其价值被历史证明的书,历史是大浪淘沙,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内容,才称得上是经典。

第二是深刻的文章,那些冷静、理性又精炼、深刻的文章,让人读完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第三是知识快餐,也就是像罗*思维、樊*读书、奇葩说、吐槽大会这样的二次加工内容,他们通过拆书、形象的表演、现场的对立制造冲突,以实现传播的效果。

第四是流行短视频,也就是别人从网上摘抄的文章做成的短视频,往往搭配夸张的音乐和画面,擅长制造情绪、渲染气氛。

而当下最为流行的就是第三种——知识快餐,它让那99%的底层大众趋之若鹜,却又让那1%的顶端思考者不屑一顾。

世界上最昂贵的税叫《认知税》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就像有人所说:如果一开始就给你一堆瓜子仁、甘蔗汁、无人驾驶汽车,那你就永远学不会自己嗑瓜子、啃甘蔗、开车。

其实,这些节目比短视频的伤害性还隐藏得更深。因为当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你最起码知道自己在娱乐。可是当你在欣赏上这些表演的时候,却认为自己在学习,把娱乐当成了认知。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内容的开创者都是主持人出身,比如罗**、樊*、李*、马*等等,全是主持人,而非哲学假或者思想家,因为主持人擅长的是表演,大众最大的问题就是都把“表演”当成了“智慧”。

文章图片3

3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我们上了那么多课程,依然还是那么迷茫和焦虑?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

很多知识大神直接把他们认为的“答案”和“结论”全部告诉了你,让你省去了自己吸收和思考的过程。

于是你看到的往往都是直接的结论和道理。这就是学习的捷径,要知道每一条捷径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坑。

读书的时候,语文阅读理解分值最高的题永远都是「从文章中总结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但绝不会直接给你一个已经总结好了的中心思想,让你去背诵默写。

记住:别人告诉你的道理都不能真正属于你,只有某一天你心头忽然涌现出某个道理的时候,才是你人生真正的答案。

任何人都不能直接给我们答案,最多给我们一个启示,或者帮我们找到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否则就是剥夺我们思考的权力,那才是真正的害人。

文章图片4

如今这个时代,各种知识“大神”,各种培训大师都在争相恐后地告诉各种“答案”和“结论”于是满屏都是结论,到处都是答案,但我们却找不到“问题”在哪里了……

终于明白:我们所学到的一切知识与技巧,其实并不属于自己。只有在某一刻,它与我们的经历结合,让我们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的”!这时它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

那些直接给你答案的人,其实是变相的掌控你的心智,他们抓住人性不喜欢主动思考的弱点,打着帮你直接解决问题的幌子,操控你的行为,然后用套路收割你。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短视频、知识大V和各种节目都在争相恐后给我门答案的真正原因。

他们惧怕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惧怕我们成长,这样他们的套路就被我们识破,就不能再操控和收割我们,这就是现代商业的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