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吴起县诗地标(388 期合集)

 河粉文学沙龙 2022-04-10

20

22

延安市.吴起县诗地标

The Poet's Landmark

1李尔莉2宗霆锋 3白琰 4张景 5樊涛 6韩三之 7冯景亭 8袁军 9齐超10宋建山11邵彦山 12惠哲13白玉 14刘占龙15王志杰16王建栋17薛冬青18周文悦19陈德斌20 高云丽21齐仲儒22吴昊宸23黄雨莹24杨卫星25许明荣(注:名次不分前后,以投稿先后顺序为主)

胜利的丰碑——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

    胜利山上杜梨树下胜利在握

摄影师常随喜作品

到吴起镇

Photographer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延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延安市宝塔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新闻摄影家学会理事。《红色延安网》首席摄影师、副主编,《延河》杂志特约艺术摄影师,《上海知青》杂志社延安记者站首席摄影记者,北京《姓氏春晚》首席摄影师,黑龙江北安市特约“红色摄影师”。

导语: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第一县,西部百强县……退耕还林以后,吴起,像一条绿色的纽带,在黄土高原上空飘扬。朴实无华、勤劳善良是吴起人民的秉性,黑头发、红脸庞、高个头是吴起人民的形象。我们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小城,把日子过成诗。我们与奋发图强为伍,执着初心为伴,在文字的原野辛勤耕耘,任思绪肆意驰骋。在我们的文字中,四季如歌,如果你想沉浸于我们低婉清妙的歌声,就请欣赏以下吴起的二十五位诗人引吭高歌……(李尔莉)

本期约稿

新媒体文学

李尔莉

01

吴起

 文/李尔莉

吴起,战国传讯的名字

百孔千疮   饱经风霜

一首诗,一尊雕像

标榜英勇善战

烙印笔译的磨难

吴起,长征的落脚点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一孔孔窑洞,一双双草鞋

铭刻毛主席的豪情壮志——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吴起

退耕还林第一县

日新月异  变化多端

一草一木  一砖一瓦

颂扬党的政策

倾听百姓心声

吴起

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第一县

惊天动地 骇人听闻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政府大力支持

百姓安居乐业

吴起,还在加速度地发展

政策的演变

犹如女人的润肤剂

滋养着高原的风景

美化着城市的妆容

吴起,美丽的家乡

伴着和谐的钟声

舞着青春的旋律

与好日子翩翩起舞

幸福源源不断

吴起,奋进的山城

倚在党的肩膀

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憧憬里的笑声瞬间

转变成了欢呼雀跃

吴起,旅游观光的地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征的故事、富饶的秘笈

让你一腔热情  流连忘返

李尔莉● ●● ●

The Poet's Landmark

李尔莉,女,中国作协会员,陕西吴起作协主席,《长征》文学刊物主编。作品散见于《作家导刊》《延河》《延安文学》《中国散文家》《新叶》等刊物。剧本《书包》《小城大爱》《古镇之恋》《暖爱》《山桃花开》等先后在市电视台播出,其中剧本《小城大爱》获得了全国优秀栏目剧奖。出版文集5部:中篇小说集《眼睛的叙述方式》,短篇小说集《打碗碗花开》,诗歌集《组装的日子》《画梦》,散文集《声音的表情》。2017年选入陕西省文化厅首批“百人计划”签约作家。

02

自古以来的争战之地是我出生的地方

——写给故乡的洛河水

文/宗霆锋

有一条名为洛河的凶恶的水,它的源头

在陕北边缘的一个小镇上

那地方叫做吴起镇,当年曾长满令人望而生畏的黑森林

但无畏的野猪们却会在阴暗的林间悠闲出没

无聊时它们会把屁股抵在大树干上反复地蹭

一头来自神话的巨大白豹沿川道而上,造访了我祖先的田庄

咬死了整座庄园里最好斗的黑公牛,又从容把它带走

那里曾是战国时期魏国悍将吴起的屯兵地,每次想起它

我都会同时想起血流成河的古战场

寒光闪闪的刀锋扬起热血的战旗,把天也染得血红

英雄绝命前的呼喊使得山川惊悚。黑森林中盘踞的大蝙蝠不安地飞起来

它们充满凶兆的飞翔遮天蔽日,湮灭了夕阳怜悯的光

湮灭了史册中诸英雄青铜般响亮的名号的光

自古以来的争战之地呵,是我出生的地方

三川汇聚的凶险之地呵,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我没有装满童话书的柜子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

只有脾气臭极了的洛河水在我梦里流淌

那河水带着枯死的大树、破皮鞋和溺毙的驴子,带着山洪挟裹的古钱币

带着一具干尸和几条被激溅的泥浆呛死的鱼

一路怒吼着横冲直撞地穿过我童年及少年时代无边荒凉的月光

而深蓝色的马莲花却开遍了洛河两岸,一个为我所爱的女子

坐在花丛中,目光忧愁地盯着河水:该拿这野性子的河怎么办呢?

而今当我探寻的目光穿透重重时间的迷雾

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无知却快乐的孩子

而是一个早熟的忧郁的愁眉不展的自己呆呆地坐在羊圈墙上

怀里抱着一颗骷髅头当做玩具

是粗暴的洛河把它从泥土里带出来,又抛却在山野间

它无瞳的眼眶里本来只有虚无,此刻却开出两朵质朴的野菊

正是它从小就教会我生里藏死、死里又藏生的道理

自古以来的争战之地呵,是我出生的地方

三川汇聚的凶险之地呵,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而日渐成长的我却背弃了自身血脉传承久远的英雄崇拜

拒绝了父亲寄望殷切为我取下的名字,抛弃了

他取自另一位英雄热血诗篇“满江红”中的后两个字

我一意孤行,为自己取名为宗霆锋

希望自己能够度过雷电的一生

燃烧自己,而后成为一种愤怒的光明

在熄灭前我或许会回顾自己的一生,我定会看到

那条名为洛河的凶恶之水横穿我的童年和少年乃至步入晚境

那条河会怒吼着,在我身体里陪我向前直到生命终结

宗霆锋● ●● ●

The Poet's Landmark

宗霆锋,陕西吴起人。诗人,艺术家。毕业于西安美院版画专业。 现居北京宋庄,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及相关活动。 出版诗集《渐慢渐深的山楂树》、《宗霆锋诗选》,出版绘画作品与理论集《诗性绘画》。


03

在洛水行走

文/ 白 琰

一只鸟儿,口衔石子

在北洛河边打磨得锃光瓦亮,然后

刻上狼的窘迫和苦难,并一再游告四方

人类的书写,立场不同

我看见一只蜜蜂,步履蹒跚

走进初冬的阳光,仍在大声炫耀

家在花开的地方……

洛水千年千里

一袭纤尘,从秦人铠甲抖下

麦浪便涂抹了

八百里秦川

抬头南望长安

楼已盖到百层以上,洛河两岸

庄稼人,依然种着

收不败的五谷

生长在北洛河,注定在雪天

蛰伏于窑洞,赐给麻雀几粒瘪谷吧

它会以生命的代价,来赴一场盛宴

停止杀戮,生命都是彼此依存

对着亘古的秦土长城,我顶礼膜拜

其实,没有房子的地方

谁说不是家乡

靠一块山石,我和狗对坐

彼此守护,彼此心安

我喜欢鸟儿的天空,没有

拥挤,在洛水源头

我敬畏每一颗饱满的谷粒

这才是天下久安

白琰● ●● ●

The Poet's Landmark

白琰,男,陕西吴起人,就职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多见于《飞天》《延安文学》《文化艺术报》《中国石油报》《长征》《延安作家》等。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吴起县作协会员

04

高原感怀

文/张景

背着灵魂   在蜿蜒起伏的沧桑里穿行

黄色的土地   沉静厚重安然从容

浮躁的心火渐行渐熄  幻化为山坳熟睡的白雪

沐浴在暖阳下   纯净如蓝色的天空

还是裸露的黄土地更加入心

真实如烧热的土炕   让人感动

没有喧嚣   风与鸟一起飞过

树与老人倚着村庄淡然微笑

连绵的弧线   诠释着永恒与轮回

破碎的沟壑    陈述着隐忍与坚韧

飞驰而过的汽车   终未穿透滞后的眼神

没落的传统    失落地默诵着千古经文

一场太长的梦   覆盖了深秋与严冬

我既然乘着春天来了  那便把祝福栽种

如果   我一路向前带走寒冷的尾音

心中的高原啊   你若花开抽绿记得唤我回头

张景● ●● ●

The Poet's Landmark

张景,男,吴起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延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吴起作家协会理事,一个喜欢寄情山水、充满诗情画意的老师。创作了大量诗歌,部分诗歌和散文在《西安晚报》《华商报》《贵州诗刊》《中国草根》《延安日报》等省内外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有诗作收入《当代诗歌精选》。出版有诗集《涂抹心灵》,散文集《谁让桃花惹了雪》《午后》。

05

胜利山之歌

文/樊涛

在中国

恐怕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座山

因为一场战争

有了一个响亮而霸气的名子

——胜利山

八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群衣衫褴褛的南方人

将红色的旗帜插到了平顶山上

平顶山上的两棵杜梨树下

主席运筹帷幄    临危不惧

一个小憩的工夫

彭大将军便飞马来报:

彻底斩掉了那条灰色的“尾巴”

中央红军从此

有了落脚的地方

胜利山一战成名

再度披上了胜利的光辉

成为长征精神的坐标

如今

这座埋葬英魂的山巅

依然挺立

沿二百五十个台阶拾阶而上

一座高达二十五米的石碑

被十一块浮雕围裹

在阳光下煜煜生辉

正在以时代的底色

召唤着亿万国人朝拜

樊涛● ●● ●

The Poet's Landmark

樊涛,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吴起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起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闲暇之余喜好玩弄文字。先后在《延河》《山花》《延安文学》《长征》等各大纯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多篇,多部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著有小说集《飘动的月光》,剧本《大将吴起》。

06

旅行建筑

——这种意象好象熟悉正如我发现危险的美

文/韩三之

另外

仓库的通风入口处

妇女们身穿睡衣在穹顶内依赖其他房间的温差

粘贴酒意  粘贴熟透的美丽锥体

有效降低二氧化碳  羽毛的高度以及ABC 和

皮革膨胀的意外之夜

平时走在残疾人士的缓坡道上或登上

国际大厦的最高处

政治决议的脚步清楚地朝向人间的出口

环保构想  七彩光  365张N 维影象包括

海水与大地的对流风都叙述在凸凹的表面

清洁电力呼吸植物性原料在一楼大厅排队

民众仿佛经过机场与海关的安全检查

集体搭乘超大形的世纪升降梯

直抵屋顶与阳光的操作台

一方面通过政治的有机剥离

爬行在远坡的生命道上而昭告天下

我们歌着

在生长香草与绿树的高地和

诗篇创造的四方三维海量的船坞彼岸上

每每夜近时

穹顶又发出意象先锋的亮光  和

幽蓝的数字代码

韩三之● ●● ●

The Poet's Landmark

 韩三之,男, 当代诗人,艺术家。1971 年生于陕北吴起,1995 年毕业于西安美院,2004年应邀到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作访问学者。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过艺术展。

07

两只苹果

文/冯景亭


你有没有想过

当一个人被时间围住,折磨或

爱抚,使他在人生中拥有自己的高光

那种满足,胜利者的姿态

最后,都变成冰冷的泥土?

那在枯干的果树上挂着的两只苹果

以及院墙外

银杏被雨水遣散的金黄的叶子

那飞来飞去的小鸟不知轻重的鸣叫

我们该怎么去参考,对照?


当攀岩者像苹果悬挂在兀立的

岩石之下

双手锲入石隙,两腿悬在半空

群山静寂。他们游丝般的声音

在向神作出虔诚的忏悔还是

在与自己的命搏斗?


这些,对于被秋风

抡起拳头捶打的两只苹果

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它们曾为从寒冷的春天的花蕊中脱胎而来,沾沾自喜)
现在,它们卡在空气中

看不到春天返回来

果树旁边,那个踌躇满志的溜狗人

用细长的绳让他的宠物时隐时现

他漠然经过这棵树。他不知道

白霜,正一粒一粒爬上这两只苹果 

冯景亭● ●● ●

The Poet's Landmark

冯景亭,男,陕西吴起人。诗人,园艺家。现居西安。

08

胡 杨

文/袁军

天宫打翻一砚浓墨

跌落红尘

大漠之上

你伴着清风,明月

静默相守,地久天长

风残云卷,四季交替

晨钟暮鼓声声

那是鸣沙阵阵的嘶吼

偶尔驼队经过

清脆的驼铃声

召唤来群群昏鸦

环绕于老树枯藤上

让你肠断天涯

你的心事最嫩绿的时候

天鹅会如约而至

憩息在这片海子里

同你相依,喃喃私语

飓风过后

你披上了艳丽的袈裟

诵读着长卷经书

在荒漠上瞬间便立地成佛

让这块蛮荒的土地

幻化成一片佛光竹影

光怪陆离

阑珊得如五彩的砾石

身似菩提

裁出孤独寂寞做剪影

伫立在清风明月下

摇曳出一片片碧云霞

你是谁的色彩

谁似你的风姿绰约

把美艳和温暖尽数给了这个尘世

和这片海子,沙漠

站成了亘古的相守

你的孤独寂寞和忧伤中呈现出的美艳

却让人看得泪流不止……

袁军● ●● ●

The Poet's Landmark

袁军,自幼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多篇散文发表于《延安文学》《宝塔山》《红都》《三秦都市报》《西北信息报》《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报刊杂志,出版《绿色的印记》一书。

09

星际探路者

——吴起明长城遗址烽火台对话星空

文/齐 超

我注定没有拥有这样的夜晚

星河灿烂,星河灿烂

只有两样东西让人心生崇敬

道德和头顶的星空

故乡,高原千年的明月

大明,故国边塞忧患重重

752年前的历史遗迹

朱元璋的大国之梦

徐达横槊戍边让人想起2200年前

蒙恬和公子扶苏为何拥有相同命运

历史的烟云在今夜复活

边塞狼烟今夜燃烧

烽火台肃穆宏大

远方想象和天际搏杀

响起酒与水的歌谣

故乡早已在现代文明之路纵情奔跑

一束光芒直通天际对话寰宇

火星木星金星共同发射

红色黄色蓝色指向永恒

它们在呐喊着:探路者,探路者

齐超● ●● ●

The Poet's Landmark

齐超,男,1982年生人,籍贯陕西省吴起县。1996年吴起县中学《晨曦》文学杂志社副社长。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有《延安时光》、《中国艺术家观察录》、《宋庄归来》、《中国当代音乐现场》等系统纪实文学,散文系列《我的故乡二道川》、《回吴起记》、《吴起往事》、小说系列《梦》等。作品发表于新浪博客、《长征》、《陌上草根》、《陕北艺术公社》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荣获省级荣誉、市级荣誉等若干次。

10

远去的村庄

文/宋建山

踏入故乡

溢满无限怀想

铭刻印记的年轮

挂满诗质般的阳光

凝望村庄

荡漾童年欢唱

流逝眷恋的岁月

朝朝暮暮让人难忘

古藤老树

静守岁岁年年

雀跃枝梢的麻雀

早已把这老树遗忘

母亲走了

心还在庄稼地 

拾起每一粒渴望

拉扯着我走过幼年时光

弯了小溪

瘦了夕阳

总喜欢凝眸过往

收获记忆里的村庄

树绿了山梁

草织出秀丽衣裳

让原有的荒凉

焕发无限生机与希望

缕缕阳光

释放着跳跃遐想

四季沐歌的风光

激情流淌着朝思暮想

日月如梭

每每充满浪漫

硕果绯红的季节

痴迷了镶嵌天际的夕阳

每个脚印

粘贴在生态的村庄

脱贫致富的梦想

早已阔步在小康路上

宋建山● ●● ●

The Poet's Landmark

宋建山,陕西吴起人,爱好文学,喜欢观景抒情,尤其爱好诗歌写作,日积月累500多首,2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长征》《延安日报》等杂志报刊,现为吴起县作协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

11

铁边城的甘草

文/邵彦山

在干旱中失去的,我们向太阳讨回

在树洞里失去的,就在根和枝叶上找回

那些空心的梦。我若没梦

在异乡,就不想家;就不会

在午夜人静时分,用家乡的那些姓名

偷偷敲打,隔离中的伤感和挣扎时的慌张

生活在铁匠敲打的围城之内

多少冻僵的细雨正在被捶醒,

病毒也是

我若没病,就不需甘草的甜

万物无恙,就不必在每片叶下造一个上苍

甘草,就是我的陕北民歌,我唱

放浪,气贯长虹,神仙的姥爷舅舅姨娘

咳嗽,是从民国传染过来的肺痨

岁月越硬,我,越不屑去咳它

邵彦山● ●● ●

The Poet's Landmark

邵彦山,陕西吴起县人,现定居上海。作品散见《诗选刊》《江河文学》《诗潮》《大河》《北极光》《散文诗》等刊物。出版小说集《大禹秋》、诗歌集《浦诗存》、《赊月色》等。

12

吴起礼赞 

文/惠哲

在陕北高原腹地

有一块贫瘠的土地,号称“延安的西藏”

这是贫穷到了极致的标签

这是被人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这是吴起人不愿提及却世代劳作的地方

曾经多少次面对嘲笑

曾经多少次饱含泪水

曾经在外求学打工都不愿意说自己是吴起人

那辛酸多么沉重

那苦涩多么深厚

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代代放羊生娃娃再放羊

难道贫穷在这里扎了根

永世翻不了身吗

吃得苦比胜利山的黄土还厚

落下的泪比洛河的水更多

难道眼泪流淌

就能让苦难终结吗

不能再这么活

不能再这样苦了

坚强的吴起和吴起人民

向贫穷和苦难宣战

1999年世纪之交

一场退耕还林的伟大变革

在这片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不“变”那就继续穷

 “变”或者粉身碎骨或者日月换新天

封山禁牧 舍饲养羊

群众不理解那咱就算一算账

事实让你心服口服

兄妹开荒变成了全家造林

从此

吴起旧貌换了新颜

日月更迭了新天

满山叠翠

四季肥绿

一道道山洼沙棘层林尽染

一架架梁峁山杏竞相开放

一条条梯田果树迎风招展

一个个庭院瓜果四季飘香

一张张笑脸铺满吴起人的脸庞

曾经的穷山恶水已是山清水秀

边塞蓝湖百舸争流千帆竞进

山水南沟陕北民俗令人向往

大吉沟森林公园里欢声笑语飘荡

胜利山长征纪念园的阶梯上

流淌着幸福的话语

这希望的田野上

春种秋收  夏忙冬贮

红色基因世代传颂

绿色革命标榜史册

金色石油助力发展

吴起人在新时代的征途上

昂首阔步

从一穷二白的延安“西藏”

到现在陕西十强全国百强

十四万逐梦的吴起儿女

骄傲地说:“我是吴起人”

惠哲● ●● ●

The Poet's Landmark

惠哲,延安市作协会员,吴起县作家协会秘书长,现就职于吴起县医疗保障局。在《长征杂志》、延川《山花》、延安日报、陌上草根网络文学平台、文学时代微刊网络平台、《当代诗文名家代表作》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著有散文集《飘来飘去的思绪》。

13

山丹花

文/白玉

你是大山深处的女神

婀娜多姿

热情奔放

如绚丽的晚霞

似熠熠的火焰

你是万花簇拥的娇娘

一朝花开

惊艳了山坡

扮靓了夏季

你是痴情的少女

蝴蝶慕名 竞相而来

蜜蜂闻香 蹁跹而至

而你独等

微风带走你全部的花蕊

白玉● ●● ●

The Poet's Landmark

白玉,男,八零后,陕西吴起人,现就职于吴起县委办。爱好读书、写作,吴起县作协会员,部分作品刊于《延安日报》《长征》等报刊杂志。

14

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向往

——谨以此诗,献给同我一样,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

文/刘占龙

塞满胸口的黑夜
抵不过   握在手心的火把
来不及焐干  床铺上的汗水
我们便要   向黎明出发

黎明啊   风吹来的马
沿着一条河流   纷纷而下
起床  穿好裤子
赶紧洗脸  赶紧刷牙

城市啊  这个妖冶的女人
我们坐在她的肚脐上
我们情愿在某个时光的节点
陪着她   一齐醒来

从衣服下面
掏出属于自己的洋瓷碗
将馒头和着缺油少盐的蔬菜
一个个吞下

我们是一群麻雀
春暖花开  从遥远的山谷
我们向城市飞来
我们在一处处工地艰难刨食

我们坐在工地旁边
仿佛坐在  老家的麦地旁边
我们准备播种  或者收割
希望正扇动着翅膀一下下掠过

我们播下麦种
麦地满怀柔情
我们收割麦子
麦子知道疼痛

我们坐在一口井中
我们同遥远的乡村
还有   眼前的城市
同坐在一口井中

我们丟下草帽
我们戴上钢盔
我们扔掉镰刀
我们拿起铁钳

我们将钢筋剪断
这桀骜不驯的钢筋啊
我们将水泥浇进模槽
这不冷不热的水泥啊

卷扬机  搅拌机开始轰鸣
头顶的塔吊  开始旋转
我们和一座在建的高楼
矗立在楼群中间

汗水啊  滴滴答答
从额头上落下
仿佛金子
从太阳的光辉中落下

这些金子
将要换回  一年的衣食
我的爱人啊
你知道吗

我们不是工人  
我们是农民
但幸福的生活
毕竟  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

刘占龙● ●● ●

The Poet's Landmark

刘占龙,吴起人,爱好文学,尤其喜欢诗歌。作品散见于《延河》《白天鹅》《长征》《文苑漫步》等杂志和网刊,延安市作协会员。

15

等我老了  带你去吴起

文/王志杰

等我老了  带着你去吴起

洛河岸边 找一个偏僻的村庄

置两孔窑洞 面朝洛河 四季向阳

房前种花  屋后种菜  我们晨起钓鱼

在胜利山看落日余辉 岁月几分 

恩爱一尺 暮年回首往事 热泪相拥

等我老了 带着你去吴起

烧一盘热炕 温一壶热茶 阳光温暖

去五谷城赶个集 拾起旧时光

去门前山釆些花 把时间捧给你

把所有的阳光给你 还有吴起上空的天

爱的陪伴 一生的守候

等我老了  带着你去吴起

这里的五谷养人  这里的景色秀美

这里的阳光迷人  蓝天更蓝

这里的人善良  淳朴  厚道 

这里的美食数不胜数 温暖着我们的胃

一碗黄米饭熬酸菜 一碗羊肉剁荞面

茶饭过后 搬个凳子去硷畔外吃一根纸烟

星星爬过脑畔山 村庄安静了下来

等我老了  带着你去吴起

晚年惟好静   远离钢筋水泥的城市

我的故乡吴起 一个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

一个让灵魂安放的地方 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故乡吴起 你的名字一万年以后依然响亮

永远的故乡 等我老了  带着你去吴起

王志杰● ●● ●

The Poet's Landmark

王志杰 ,男,八零后,陕北吴起人。媒体记者,目前在西安就职,热爱诗歌与生活,延安市作协会员,吴起作协会员。

16

昨夜的天空划过无数颗流星

文/王建栋

一夜无眠,数夜无眠

所有的思绪都在抗疫一线

西安,延安,还有八百里秦川

每一分钟的意念都在祈祷

坚信今夜过后我的城永远平安

穿越延绵的黄土山峦

将心搁放延安宝塔与大雁塔尖

湿润的双眼清晰看到两座城市的空

昨天的繁华、热闹被暂且收起

月光下唯有逆行者目光的无比坚定

千年古都,历经了多少磨难

城墙青苔记载,鼓楼铜钟作证

紧握的拳头,拧在一起的心

先人热血早铸就了守护城池的照妖铜镜

信心百倍就是消除病魔的银针

昨夜的天空划过无数颗流星

我在流星这头,你在流星那头

彼此之间是核酸检测排成的长龙

听党的话,核检就是对生命的无比尊重

每一颗流星就是一个心愿:让可恨的病毒无处藏身

昨夜的天空划过无数颗流星

站在九十九米的高度许愿

不再放马牧羊,整装出发,弃笔从戎

做秦人的骑士,汉室的武将,时代的抗疫兵

豪迈地说:保护延安!保护西安!保护我的城!

东西南北,抗疫大军的脚步无比从容

虽无法看清他们英俊的面孔

但能听觉厚厚防护服里勇敢的心

冬天的夜,每一个人都是温暖的守护神

双手的热度能化寒冰,更能迎接黎明

黎明已醒,黄土高原的太阳亮红

黎明的风,会把战疫胜利的佳音传送

延安平安了,西安平安了,华夏大地平安了

王建栋● ●● ●

The Poet's Landmark

王建栋,陕西吴起人,70后,喜欢阅读,爱好文学,延安市作协会员,吴起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油脉》《长征》等杂志报刊。

17

颂吴起

文/薛冬青

洛水河畔的小城

在晨曦挥洒的光影间

睁开清明的双眼

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

被漫山遍野苏醒的葱翠静默拥吻

这里是红色革命的圣地

长征余韵时时在胜利山上荡起

这里打过著名的切尾巴战役

留下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居

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奇迹之旅

在这里真正得以喘息!

新中国伟大复兴的英雄征程

从这里开始披荆斩棘!

杜梨树下的一方热土上

源源不断的升腾起信仰的火焰

吴起县里的十五万人民

共同完成历史留给我们的考验

八川二涧两大山区

吴起县退耕还林勇做第一

八镇一街石油工业

坚实托举中国西部百强县

以时间作笔深情作墨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榜上有我!

以时间作笔深情作墨

追赶超越的路上砥砺前行有我!

在这三千七百九十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奋进者们纷纷撸起了袖子卖力耕耘

在这红色吴起、绿色吴起的蓬勃发展里

我为生在这美丽的家乡而倍感荣幸

薛冬青● ●● ●

The Poet's Landmark

薛冬青,笔名 :叶清欢。1999年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本科双学位,文学学士兼管理学学士。现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长河文化网签约作者,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文学的忠实爱好者。部分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家》、《延安作家》、《西部散文选刊》等各类优秀发刊平台。

18

一抹红

——致志愿者

文/周文悦

当晨曦射穿了薄雾   露珠滚动于花瓣

 一抹红翻腾在人们呼出的白色雾气间

  当山顶被镀上金边    太阳淹没于余晖

 一抹红奔波于晚霞烧红的半边天之下

  当月亮划破了云层    星光点亮着黑暗

 一抹红驰骋在晚间点亮的橙色路灯旁

这一抹红 氤氲的是我们志愿者奉献的情

 奉于需要帮助者   献于无悔青春间 

  我们身上穿的是红衣    眼里有的是清澈

  这一抹红闪烁的是我们志愿者温暖的光

 温情将冰冷化解    暖意将距离拉进

  我们身上穿的是红衣  心底有的是赤诚

作为志愿者的我们红衣在身    责任就在肩

无论是无人问津的小路口

 还是万人空巷的盛会间

 只要有需要   我们志愿者们都义不容辞

 只要有黑暗   志愿红衣就应该带来光明

 敬老院里   我们为老人带来温馨

 交通岗上   我们为路人释疑解惑

 活动场上   我们为来客左右奔忙

 我们用行动阐明爱的意义   用红衣绘出善的行径

 志愿活动温暖了孤独   击碎了绝望

身着志愿红衣的我们扬起代表青春的脸

志愿红衣下的心却是永远的赤诚

志愿红衣肩负的也是不变的责任

身着红衣   奉献是现实   爱心就是动力

志愿之行永远在路上

会持续将爱心传递    将奉献传承

志愿者们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将继续身着一抹红     心底一片诚

周文悦● ●● ●

The Poet's Landmark

周文悦,女,延安市作协会员,吴起作协会员。学生。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数篇,散文《母爱如溪 汇作江河》在第十六届全国冰心文学大赛省决赛中荣获一等奖。散文《窗》在全国冰心文学大赛初赛中荣获二等奖。散文《十八大精神激励我成长》在全国中小学生“创新杯”作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散文《家乡的变化》在全国中小学生“创新杯”作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曾经在电视剧《小城大爱》《暖爱》中扮演主要角色。

19

零距离接触自己

 文/陈德斌

俯身牛饮,迎面撞见扎根于泥土的农民

彼此交换着鼻尖的辛酸

榔头管钳和撬杠

扛起肩上的责任和蓝天

起身涉入名叫海角天涯的工厂

砧板上飞溅的星火

像七零后的我们

充满激情与自信

也给一身布衣打上铁补丁

初次见面的中年

不要让命运搁浅   上世以来

我们就是桥梁,枕木,铁轨和

供奉神灵的庄稼    现在

有新千年的中国梦做指引

前面的险滩,积水和断桥

我们不必惧怕

打工的婚姻和亲情   如同快递出去的青杏

把苦仁儿包裹得相当坚硬

又如回寄的柠檬端坐在午夜

沉默到 泪水盈盈

现在   我俯身将这一潭泥泞道上的生活痛饮

思念你 思念你我倍感心疼

风餐露宿  痛饮过积水的中年

是否还具有土地的弹性

仿佛撬起辉煌城市一角的钢管

内心空洞  在灯火阑珊处

寻求立足于城市的支点

俯首,和半生不熟的农民交换眼神

然后,又投入到诗歌的置信和劳碌

加班加点  宽慰打工的中年和浮生

陈德斌● ●● ●

The Poet's Landmark

陈德斌。男,吴起人,长庆油田普工,业余爱好书法、文学,吴起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长征》等杂志报刊。

20

追逐阳光

文/高云丽

迎面,一个熟悉的面孔

报以不止练习了百遍的微笑

生怕别人看出了破绽

其实,坦诚的面孔

有些卑微

一阵风吹过

那飘落的银杏叶正在挣脱树的高大

从天而降

透过有光的缝隙

属于阳光的温暖落在了手心

那一刻,我被温柔以待

仔细端详着它的纹路

是那么深刻的金黄色

耀眼而夺目

天高任鸟飞的自由

和海阔凭鱼跃的洒脱

被我尽收眼底

高云丽● ●● ●

The Poet's Landmark

高云丽,女,陕西吴起人,现就职于吴起县长征杂志社。喜欢看书、听音乐、打乒乓球。信仰的人生信条是:爱着一切美好之事物,包括爱情和家庭。

21

农民工的心思
——致妻子

文/齐仲儒

雨淅淅沥沥
敲响了思念
一滴雨就是一个滚烫的音符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
慢慢地走进你

纠心的树叶哗啦啦响
那是缠缠绵绵的情话
那是东奔西走的叮咛
那是田间地头拉话的声音

一阵阵清风吹来
那是家乡泥土的清香
前涧的糜子开始拔节
脑畔梁的荞麦开始扬花

莫名其妙的内疚
你嫁给了风
也嫁给了雨
你撑起一个偌大的家

从头到脚想了一遍
越想越模糊
给你买的那把伞是否好用
想来一个人好苦

可喜的是——
我用手架起
一座座桥
一头是期盼
一头是想念

齐仲儒● ●● ●

The Poet's Landmark

齐仲儒,男,陕西吴起人,喜好诗歌。自认为:诗为世而作,为时而作,励人而作。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风格,一直在创作的路上锲而不舍。

22

山间

文/吴秉宸

灯下伏案赞许《图国》

扬鞭,在干硬的沟壑

一道道水墨,似温泉般的母性

消融山顶之轻

单纯、新生的快乐,沁到大山的舌尖

吼出一首陕北民歌

登高,红色精神浸泡出岁月的普洱

香韵蜿蜒

桃花依恋山间,颙望

雄风炳焕弥光

杏叶带着希望,爬上黎明

活出自己的清澈

淡月胧明,空旷里的萤火虫,归还

儿时的梦

吴秉宸● ●● ●

The Poet's Landmark

吴秉宸,陕西吴起人。闲来赋诗小阁里,飏飏书情抒人生。

23

幻化吴起

文/黄雨莹

脚步肆意游走的地方

都会引起再见时的美好

这个越来越繁华,年轻的县城

——吴起

曾收留

祖辈们太多的记忆

我曾见过它泥土裸露

黄尘中衣衫不整的青涩

见过

花木,河流,洛河岸上的垂柳,跻身春风中轮回新生

从将军公园—榆树坪

从杨青川口—白石砠

旧衫早已褪尽

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幻化是我从来不敢设想的部分

那些丰腴的肌理,姣好的容颜

黄雨莹● ●● ●

The Poet's Landmark

黄雨莹,微信名落殇。有散文,现代诗,古韵发表地方杂志和网络平台。现为吴起县作协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

24

永远的记忆

文/许明荣

无情的岁月

吞噬了五彩缤纷的童年

永恒的记忆

褪不去心灵深处的留恋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

可暖你到心窝

童年似一杯淡淡的清茶

让你回味无穷

童年又似条弯弯的小路

使你快乐成长

让你越走越远

天边的云彩

是故乡另一种语言的流露

它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寄情于人和物

田间 小路 河水

牛羊 蝴蝶 小狗

那张写满乡愁的信笺

丰富的情感

已将容器盛满

溢露出来的部分

加重原来的段落

一路手持路牌

徘徊在通往故乡的路上

记忆里的人物 景致

生动淳朴而略带忧伤

站在低处观望

炊烟不断升起 聚集

早餐 晚饭散发着股股香味

故乡的上空

有朵永远不会散去的祥云

令人流连往返  思绪万千 

许明荣● ●● ●

The Poet's Landmark

许明荣,男,吴起县一名政法干部。喜好文学,偶尔拙作。曾多次在《陕西检察》《延安日报》《延安检察》《当时精英文学》《长征》“陌上草根”等刊物或微信平台发表文章。吴起作协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

25

夏日吴起

文/杨卫星

随着季节流转,

吴起的山水变换了色彩。

结满乡愁的信天游,

越过了槐花初放的梢头。

夏天来了。

老街披上了绿色的浓妆,

乡村散发着庄稼的芬芳。

泛舟蓝湖,徜徉大吉沟。

我听见了高原雄浑与柔美的交响,

那是盛夏里最美的地方。

吴起的夏天凉爽,

避暑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

秦时古迹明代城,

红色旧址十二处。

扯不断新旧文化传承,

看不尽高山流云碧水悠悠。

站在高原之上,

夏风吹拂着我的脸庞。

疲惫的心儿啊,

早已化作了山间多情的绿浪,

吴起的夏日美景飞进了梦的故乡。

杨卫星● ●● ●

The Poet's Landmark

杨卫星,男,延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吴起县作协会员。创作的《借据》(合作)获国家“优秀剧目奖”;陕北民歌剧《打工的哥哥回来了》获陕西省第五届小戏大赛剧本类一等奖。散文,诗歌等题材的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家级刊物、地方杂志及网络。

诗讯

INFORMATION

01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2022年4月15日同题诗《拓片》晚20:00——21:00群内统一收稿,外群后台留言,进群参与,谢谢关注新媒体!

02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相约名家诗人诗歌10首,简介(300字)、照片(横板2张)专辑推送。

03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群内裸诗精选专栏,每半月左右编辑精选群内稿件一次/首/人,选择稿件质量并能积极转发分享链接者优先,微平台择日刊发。

04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开设“诗地标:城市诗歌地理”专栏,以一座城市为单位,诗人简介100字,代表性诗歌一首,每一座城市20—30人为宜,新媒体文学社此栏目常年征稿,有组稿经验的公益诗人可以关注平台,后台留言交流稿子。

05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开设“一书一世界,一诗一人生”诗人出版诗集专栏,诗人自选已出版诗集诗歌10首,诗集简介、封面、目录等相关内容,本平台推送。

06

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其余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专辑作品不发放稿费;合集作品不发放稿费)

  新媒体文学编辑部   

20

22

Editorial Department

顾   问:杨克  王爱民  李云 宝蘭  李不嫁 

总    编:冯岩

主    编:子默 

副主编:万斌

   编     辑:原木 陈鹏 丁显涛 刘桂兰 木公子

评 论 部:子默     张国安    惟庄     万斌  

              何澍清   李耀斌   刘向东 词间语

      外联部:佩莲          刘桂兰          陈雨濛     

              原木   陈鹏    丁显涛      木公子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新媒体文学社

诗Paradise

微信公众号

关注 

有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Review

(向上滑动启阅)

新媒体文学社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大可诗歌10首 (358 期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刘合军诗10首 (361期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吴少东春夏秋冬中的喜怒哀乐10首   (362期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李发模诗歌专辑(379期)

新媒体文学社同题诗

新媒体文学 I只此青绿 (367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I 晋祠 (373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I 鲸落 (380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I 人面桃花 (384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社诗地标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沈阳市诗地标(36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青海:西宁市诗地标(369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营口市诗地标(370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江西:九江市诗地标(371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安徽:马鞍山市诗地标(37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大连市诗地标(374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诗地标(37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贵州:遵义市诗地标(381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河北:邢台市诗地标(38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江西:鹰潭市诗地标(383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黄陵县诗地标(38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天津诗地标(386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驿站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评/首(376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387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三人行

新媒体文学 I 女诗人林莉 霜扣儿 半亩花田三人行+评(377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女诗人宝蘭 花语 三色堇三人行+评(37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社团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 鞍山市诗人协会(38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评鉴

新媒体文学 I 李耀斌评同题诗:高难度的写作和诗意 (357期)
新媒体文学 I 惟庄评同题诗:同题诗背景下的共通(359期)
新媒体文学 I |刘向东评同题诗:以文字袒露清奇的骨骼(363期)
新媒体文学 I 冯岩评:同题诗点燃月光下清冷的灯火抱团取暖(364期)
新媒体文学 I 万斌浅议同题诗的起句及其它(365期)

新媒体文学年度展

新媒体文学 II 回眸 2020 【24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2021年度作品汇总 (366 期合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