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131)你刻真丝的样子,一如少年——苏州真丝剪刻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国荣

 吴越尽说 2022-04-10


去老金工作室的时候,空气中还没有浓重的春天气息,老金穿着薄羽绒服、踩着棉拖下楼接我们。那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居民住宅房,门上贴着手写的“福”字。推开门,沙发、茶几、阳台……满满当当堆放着他的作品。


图片


老金是做剪纸的,做了有40多年了,前几年爬摸滚打终于把“金国荣剪纸工作室”成立了,就设在小区楼的三楼。140平的空间摆设和平常家里没啥两样,倒是满屋子形形色色的剪纸作品,以绝对数量诠释着老金“永不满足的生产力”。


图片


80年代初,老金在一家国企上班,因为字写得好,担任了美工、墙报的工作,那时候便开始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剪纸。许是手巧又有些天赋,逢年过节,单位的人都要排着队找他剪窗花、剪“福”字。

老金的剪纸事业总结来说就两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传统剪刻纸,学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了自主创新研发的第二阶段——真丝剪纸。从剪纸到真丝剪纸的跨越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把平时用的纸换成了真丝。虽然好懂,但绝不好做。老金研究了整整10多年,才把想法付诸实践。


图片

苏州剪(刻)纸(真丝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国荣。


当剪纸碰上丝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面料问题。太厚不行,太薄也不行。几个月内,老金跑遍了全苏州大大小小的布料店,别说“三顾茅庐”了,“十顾”都不止,就为了讨价还价买匹最合适的布。最后,老金在观前街的“乾泰祥”咬牙买下了一米布,280元左右,相当于他当时1/4的月工资。

然而,这才只是刚刚开始。苏州剪纸多以刻为主,丝绸有经纬线,用刀刻很容易起毛,稍有不慎整个作品就会一丝丝脱掉。怎样的布料密度是最适合做剪纸,如何在保留丝绸光泽度的基础上解决其易脱易毛的问题?数年来,老金反复研究、试验,直到最终选定了素绉缎。


图片


2011年,老金完成了自己真丝剪纸生涯中的第一幅作品——九龙图。一个大热天,他只身赶往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毛遂自荐。用老金的话说,这次经历好比“千里马遇伯乐”,丝博收下了他的人生第一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鼓励。“当时觉得天再热心也凉爽极了”。

在而后的数年间,老金就像是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怀揣着无限的探索欲和“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自我高要求,将真丝剪纸与颜料、植物、双面绣、宋锦等多种工艺相结合,发明了真丝彩绘、真丝彩绘套色、真丝“双面异色”剪等一系列新型剪纸工艺。


图片

真丝剪纸x彩绘


图片

真丝剪纸x盘子


图片

真丝剪纸x植物。


图片

真丝剪纸x苏扇


图片

真丝剪纸X刺绣


2015年,老金开始着手制作《苏州园林图》,25个园林25米不间断的丝绸长卷,为老金一举拿下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而这背后,是老金一年的努力、数万元的花费以及连续好几个月的挑灯夜做。接下来的一年,丝绸与剪纸的“联姻”终于被国家认证——“一种以真丝面料为载体的剪纸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权。2020年,老金也成为了苏州剪(刻)纸(真丝剪纸)的市级传承人。


图片

《苏州园林图》缩影版草图。


图片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至今,老金创作了数万件剪纸作品。他的作品走的基本都是“馆藏”路线,国内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剪纸博物馆,国外的法国里昂里尼昂博物馆、意大利米兰科莫丝绸博物馆、越南国家非遗馆里……都有老金作品的身影。

我们去老金工作室的时候,他刚做完一个小手术,在家休养,但他朋友圈“晒作品”的状态却从未中断:前阵子晒“冬奥”系列,最近忙春日繁花、抗疫宣传。65岁退休在家的他显然没有安享晚年的自觉,只要一开工,常常早七点干到晚十点,根本停不下来。


图片

“冬奥”项目系列真丝剪纸作品。


在老金书房里,层层叠叠放了十几个文件夹,里面收纳着老金这些年来的所有作品专利证书,足足有数百张。这数百张纸,见证了老金40年来在剪纸技艺上的进步与努力,也见证了这位与时俱进、永远奔走在创新之路上的无畏少年。


图片

厚厚一沓的版权专利报告。


Tips:

真丝剪纸为真丝面料的运用和传统剪纸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呈现出了锦绣的空灵与华贵。目前已开发真丝单色剪纸、真丝彩绘剪纸和真丝彩绘套色剪纸、真丝叠层剪纸、植物与真丝剪纸、双面真丝剪团扇等多种类。

做真丝剪纸的人少之又少,金国荣是其中一人。其作品曾赴西班牙、英国、菲律宾、拉脱维亚等国际和国内工艺精品展展示并屡获大奖。


来源《情调苏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盐葡萄

2022-04-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