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巻一 宋 王應麟 撰 天文 天文圖
天道隱而難測可見莫如象天象逺而難究可考莫 如圖
中宫
漢天文志史天官書同中宫天極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 [001-1b]  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 星後宫之屬也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前列 直斗口三星隨北耑鋭若見若不見曰陰徳或曰天一 紫宫左三星曰天槍右四星曰天棓後十七星絶漢抵 營室曰閣道北斗七星所謂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 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 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魁海岱 [001-2a]  以東北也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海史作鄉分陰陽 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斗魁戴筐六 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貴相四曰司命 五曰司禄六曰司灾在魁中貴人之牢魁下六星兩兩 而比者曰三能三能色亝君臣和不亝為乖戾柄輔星 明近輔臣親彊斥小疏弱杓端有兩星一内為矛招㨱 一外為盾天蠭有句圜十五星屬杓云 晉志兼隋志同北 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極北辰最尊其紐星 天之樞也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 [001-2b]  太一之坐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鉤陳後宫也北四星 曰女御宫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寳 北極四星曰四輔所以輔佐北極出度授政也大帝上 九星曰華蓋蓋下九星曰杠華蓋下五星曰五帝内坐 杠旁六星曰六甲極東一星曰柱下史柱史北一星曰 女史傳舍九星在華蓋上近河賔客之館河中五星曰 造父御官也河中九星鉤状曰鉤星天一星在紫宫門 [001-3a]  右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 風雨水旱兵饑災疫所在之國也紫宫垣十五星其西 蕃七東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㣲大帝之坐也東垣下 五星曰天柱門内東南維五星曰尚書尚書西二星曰 陽徳陰徳宫門左星内二星曰大理門外六星曰天牀 西南角外二星曰内厨東北維外六星曰天厨北斗七 星在太㣲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魁四星為琁 璣杓三星為玉衡又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曰旋三曰機 四曰權五曰衡六曰開陽七曰揺光一至四為魁五至 [001-3b]  七為杓石氏云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吳五主燕 六主趙七主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皆曰三公宣徳 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 六府也主集計天道文昌北六星曰内階相一星在北 斗南太陽守一星在相西大将西北四星曰勢天牢六 星在北斗魁下太㣲天子庭也五帝之坐也其外蕃九 卿也一曰太㣲為衡南蕃中二星間曰端門東曰左執 [001-4a]  法廷尉之象也西曰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也左執法 之東左掖門也右執法之西右掖門也東蕃四星南第 一曰上相北東大陽門第二星曰次相北中華東門第 三星曰次将北東大陰門第四星曰上将所謂四輔也 西蕃四星南第一曰上将北西太陽門第二曰次将北 中華西門第三曰次相北西太陰門第四曰上相亦四 輔也西南角外三星曰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明堂西 三星曰靈臺觀臺也主觀雲物察符瑞候災變也左執 法東北一星曰謁者主賛賔客也謁者東北三星曰三 [001-4b]  公内坐朝㑹之所居也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内坐治萬 事九卿西五星曰内五諸侯内侍天子不之國也辟雍 之禮得則大㣲諸侯明黄帝坐一星在太㣲中含樞紐 之神也四帝坐四星俠黄帝坐東方蒼帝靈威仰之神 也南方赤帝赤熛怒之神也西方白帝白招拒之神也 北方黑帝叶光紀之神也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儲 也太子北一星曰從官侍臣也帝坐東北一星曰幸臣 [001-5a]  屏四星在端門之内近右執法郎位十五星在帝坐東 北依烏郎府也郎将一星在郎位北武賁一星在太㣲 西蕃北下名南靜室旄頭之騎官也常陳七星如畢狀 在帝坐北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㣲一曰 天柱三公之位在天曰三台主開徳宣符也西近文昌 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次二星曰中台為司中主宗 室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禄主兵又曰三台為天階太一 躡以上下一曰泰階上星為天子下星為女主中階上 星為諸侯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階上星為士下星為 [001-5b]  庶人中台之北一星曰太尊貴戚也攝提六星直斗杓 之南主建時節西三星曰周鼎大角一星在攝提間北 三星曰帝席梗河三星在太角北招揺一星在其北玄 戈一星在招揺北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女牀三星在 紀星北天棓五星在女牀北東七星曰扶筐七公七星 在招揺東貫索九星在其前九星皆明天下獄煩天紀 九星在貫索東織女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東足四 [001-6a]  星曰漸臺臨水之臺也主晷漏律呂之事西足五星曰 輦道漢輦道通南北宫其象也左右角間二星曰平道 之官平道西一星曰進賢角北二星曰天田亢北六星 曰亢池氐北一星曰天乳主甘露房西二星南北列曰 天福東咸西咸各四星在房心北鍵閉一星在房東北 天市垣二十五星在房心東北帝坐一星在天市中候 星西候一星在帝坐東北宦者四星在帝坐西南宗正 二星在帝坐東南宗大夫也宗人四星在宗正東族人 有序則如綺文而明正宗星二在候星東宗室之象也 [001-6b]  天江四星在尾北天籥八星在南斗柄西建星六星在 南斗北東南四星曰狗國北二星曰天雞天辯九星在 建星北河鼔三星旗九星在牽牛北左旗九星在鼔旁 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離珠五星在須女北天津九 星横河中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王良五星在奎北 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 良亦曰天馬前一星曰策星閣道六星在王良前飛道 [001-7a]  也傅路一星在閣道南東壁北十星曰天廏天将軍十 二星在婁北南一星曰軍南門太凌八星在胃北北九 星曰天船昴西二星曰天街巻舌六星在昴北五車五 星三柱九星在畢北其中五星曰天潢天潢南三星曰 咸池五車南六星曰諸王其西八星曰八穀天闗一星 在五車南東井鉞前四星曰司怪司怪西北九星曰坐 旗坐旗西四星曰天髙天髙西一星曰天河南河北河 各三星夾東井南河南三星曰闕丘五諸侯五星在東 井北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 [001-7b]  史此五者常為帝定疑議五諸侯南三星曰天樽積水 一星在北河西北積薪一星在積水東北水位四星在 積薪東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 旗酒旗南三星曰天相軒轅西四星曰爟爟北四星曰 内平少㣲四星在太㣲西士大夫之位也一曰處士或 曰博士官明大而黄賢士舉也南四星曰長垣 李尋 曰紫宫極樞通位帝紀太㣲四門廣開大道五經六緯 [001-8a]  尊顯術士翼張舒布燭臨四海少㣲處士為比為輔故 次帝廷女宫在後聖人承天賢賢易色取法於此春秋緯紫 㣲宫為大帝太㣲為天庭天官上相上将皆顓面正朝 中宫天極 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三公侍旁藩臣環翊璇璣玉衡 髙揭衡峙文昌泰階森布暉映其垣為紫㣲其象為樞 紐在人則廣朝路寝造命出政之廷萬方之所内靣而 觀卬也蒼龍主東赤鳥司南於菟神龜儼列西北其舍 二十有八其度三百六十有五在人則九畿五服庶邦 庶尹之位上之所賴以榦方而作屏也昊穹無言示人 [001-8b]  以象在上欲其宅心正徳秉綱執要以為四方之極在 下欲其叶恭和衷并志壹慮以同尊乎五位之極端其 在我即所以對乎在天
二十八舍
漢志史天官書同東宫蒼龍房心心為明堂大星天王前後 星子屬房為天府曰天駟其陰右驂旁兩星曰衿衿北 一星曰牽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房南 [001-9a]  衆星曰騎官左角理右角将大角者天王帝坐廷其兩 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直斗杓所指以建 時節故曰攝提格亢為宗廟其南北兩大星曰天門氐 為天根尾為九子箕為敖客后妃之府南宫朱鳥權衡 衡太㣲三光之廷筐衛十二星藩臣西将東相南四星 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掖門内六星諸侯其内五星五 帝坐後聚十五星曰哀烏郎位旁一大星将位也藩西 有隨星四曰少微士大夫權軒轅黄龍體晉隋志軒轅十七星在七 星北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宫屬東井為水事其 [001-9b]  西曲星曰鉞北北河南南河兩河天闕間為闗梁輿鬼 鬼祠事柳為鳥喙主木草七星頸為員宫張嗉為厨主 觴客翼為羽翮主逺客軫為車主風其旁一小星曰長 沙星軫南衆星曰天庫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帝車舎 奎曰封狶為溝瀆婁為聚衆胃為天倉其南衆星曰廥 積昴曰旄頭胡星也畢曰䍐車為邊兵其大星旁小星 為附耳昴畢間為天街參為白虎三星直者是為衡石 [001-10a]  下有三星銳曰罰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觜觽為虎首 主葆旅事其南有四星曰天厠厠下一星曰天矢其西 有句曲九星三處羅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斿 東大星曰狼下四星曰弧直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 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南郊文選注樂 緯曰商為五潢北宫玄武虚危危為蓋屋虚為哭泣其南有衆 星曰羽林天軍軍西為壘或曰鉞旁有一大星為北落 危東六星兩兩而比曰司㓂營室為清廟曰離宫閣道 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梁史作良旁有八星絶漢 [001-10b]  曰天横史作潢旁江星杵臼四星在危南匏瓜南斗為廟 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鼔婺女其 北織女天女孫也 晉志隋志同東方角二星為天闕其 間天門也其内天庭也黄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 角為天田為理右角為将其星明大王道太平亢四星 天子之内朝氐四星王者之宿宫房四星為明堂天子 布政之宫也亦四輔也中間為天衢為天闕黄道之所 [001-11a]  經也七曜由乎天衢則天下和平又北二小星曰鈎鈐 天之管籥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為 大辰漢五行志劉向以為星傳曰心大星天王也前星太子後星庶子也尾九星妃后之 府大小相承則後宫有敘多子孫箕四星一曰天雞主 八風北方南斗六星天廟也亦為壽命之期牽牛六星 天之闗梁須女四星天少府虚二星冢宰之官危三星 主天府墳墓四星屬危之下營室二星天子之宫也離 宫六星天子之别宫東壁二星圖書之秘府也星明王 者興道術行國多君子西方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婁 [001-11b]  三星為天獄胃三星天之厨藏昴七星天之耳又為旄 頭胡星也天子出旄頭䍐畢以前驅畢八星主弋獵附 耳一星在畢下觜觽三星為三軍之候明則軍儲盈将 得勢參十星黄帝占參應七将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 門黄道所經用法平則井星明而端列鉞一星附井之 前輿鬼五星天目也柳八星主雷雨星七星主衣裳文 繡張六星主珍寶宗廟翼二十二星主天之樂府星明 [001-12a]  大禮樂興四夷賔動則蠻夷使來軫四星冢宰輔臣也 軫星明則車駕備轄星傅軫兩旁左轄為王者同姓右 轄為異姓長沙一星在軫之中隋志曰四方二十八宿并輔官一百八十二星 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庫樓十星在角南旁十五星 三三而聚者柱也中央四小星衡也東北二星曰陽門 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平星二星在庫樓北天門二星在 平星北亢南七星曰折威頓頑二星在折威東南騎官 二十七星在氐南若天子武賁主宿衛東端一星騎陣 将軍南三星車騎陣車三星在騎官東北積卒十二星 [001-12b]  在房心南從官二星在積卒西北龜五星在尾南傅說 一星在尾後魚一星在尾後河中杵三星在箕南糠一 星在箕舌前杵西北鼈十四星在南斗南農丈人一星 在南斗西南狗二星在南斗魁前天田九星在牛南羅 堰九星在牽牛東九坎九星在牽牛南九坎間十星曰 天池虚南二星曰哭哭東二星曰泣泣南十三星曰天 壘城如貫索狀敗臼四星在虚危南危南二星曰蓋屋 [001-13a]  其南四星曰虚梁羽林四十五星在營室南一曰天軍 主軍騎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壘也北落 師門一星在羽林南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此也 北落西北有十星曰天錢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北落 東南九星曰八魁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質奎南七星曰 外屏外屏南七星曰天溷天溷南一星曰土司空婁東 五星曰左更西五星曰右更天倉六星在婁南南四星 曰天庾天囷十三星在胃南天廪四星在昴南天苑十 六星在昴畢南苑南十三星曰天園畢附耳南八星曰 [001-13b]  天節天節下九星曰九州殊口畢柄西五星曰天陰參 旗九星在參西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西南九星曰九 游東南四星曰軍井軍市十三星在參東南野雞一星 在軍市中軍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東二星曰子子 東二星曰孫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東井南垣之東四 星曰四瀆狼一星在東井東南北七星曰天狗弧九星 在狼東南弧南六星曰天社昔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 [001-14a]  水土故以配社其精為星老人之星在弧南一曰南極 常以秋分之旦見于景即丙字春分之夕没于丁見則治 平主壽昌常以秋分候之南郊柳南六星曰外厨厨南 一星曰天紀稷五星在七星南農正也張南十四星曰 天廟天子之祖廟也翼南五星曰東區蠻夷星也軫南 三十二星曰器府樂器之府也青丘七星在軫東南青 丘西四星曰土司空土司空北二星曰軍門主營候彪 尾威旗已上晉志頗詳於隋志 乾象新書石申列舍星一百六 十六角至軫石申中官星三百十八招揺至郎将石申 [001-14b]  外官星二百七十一平星至長沙甘徳中官星二百一 平道至謁者甘徳外官星二百九天門至青丘巫咸中 官星三十一列肆至虎賁巫咸外官星九十五陽門至 土司空石申紫㣲垣星五十四紫㣲垣至文昌甘徳紫 微垣星一百一四輔至八穀巫咸紫㣲垣星十八御女 至鈎 後魏書永熈中詔通直散騎常侍孫僧化與太 史令胡世榮張龍趙洪慶及中書舍人孫子良等在門 [001-15a]  下外省校比天文書集甘石二家星經及漢魏以來二 十三家經占集為五十五巻後集諸家撮要前後所上 雜占以類相從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中外官圖合為七 十五巻 中興書目星簿讃厯一卷載星宿躔度應驗 事案隋志石氏星簿經讃一巻唐志石氏星經簿讃石 申注今本所載州名有徐潁婺台之類疑後人所附益 也 晁氏志司天考占星通元寳鏡一卷題曰巫咸氏 甘石星經一巻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 宿常星圖象次舎有占訣以候休咎 漢天文志星者 [001-15b]  金之散氣其本曰人星衆國吉少則凶注孟康曰星石 也金石相生 三五厯記星者元氣之英水之精也 河圗括地象川徳布精上為星河精象為天漢 朱子 易傳班固曰隂陽之精其本在地張衡曰地有山嶽精 鍾為星蓋星辰者地之精氣上發乎天而有光耀者也 星日之餘也辰月之餘也月生於日之所照也衆星被 耀因水轉光三辰同形隂陽相配其體則艮也河洛篇 [001-16a]  曰天中極星崑崙之墟天門明堂太山之精中挺三台 也五靈諸侯也岍岐荆山壺口雷首太嶽砥柱東方之 宿也析城王屋太行常山碣石西傾朱圉北方之宿也 鳥䑕太華熊耳外方桐柏嶓冡陪尾西方之宿也荆山 内方大别岷山衡山九江敷淺原南方之宿也九隘之 險九河之曲瀁水三危汶江九折上為列星 邵子曰 日隨天而轉月隨日而行星隨月而見
周易分野星圖
隋經籍志五行周易分野星圖一卷又天文梁有天官宿野圖一卷亡天 [001-16b]  下十二次圖一卷二十八宿分野圖一卷䜟緯有孝經分野圖一卷 唐藝文志天文類 周易分野星圖一卷崇文目地理類開元分野圖一卷 晉志十二次 度數費直說周易所言頗有先後費直周易分野壽星 起軫七度大火起氐十一析木起尾九星紀起斗十玄 枵起女六諏訾起危十四降婁起奎二大梁起婁十實 沈起畢九鶉首起井十二鶉火起柳五鶉尾起張十三 度 唐志雲漢自坤抵艮為地紀北斗自乾攜巽為天 [001-17a]  綱乾維内為少昊之墟乾維外為顓頊之墟巽維内為 太昊之墟巽維外為列山氏之墟賁彖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日陽也而為 離月隂也而為坎緯星動者陽也而太白辰星為隂經星不動者隂也而析木鶉首為陽北斗振天二極不動 故曰天文也繫辭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者形之精華發於上形者象之體質留於下 十二 次之分野若周禮保章氏注星紀吳越至析木燕春秋 正義謂秦漢以來地分天次是也二十八宿之分野若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舎主十二州角亢氐兖房心豫尾 箕幽斗江湖牽牛婺女揚虚危青營室東壁并奎婁胃 徐昴畢冀觜觽參益東井輿鬼雍柳七星張三河翼軫 [001-17b]  荆淮南子角亢鄭至翼軫楚漢志昴畢間為天街其隂 隂國陽陽國蓺文志有海中二十八宿國分臣分各二 十八卷是也五星之分野若天官書秦之疆候太白占 狼弧吳楚候熒惑占鳥衡燕齊候辰星占虚危宋鄭候 歲星占房心晉亦候辰星占參罰中國在東南為陽日 歲星熒惑填星占於街南畢主之西北胡貉旃裘引弓 之民為隂月太白辰星占於街北昴主之秦晉好用兵 [001-18a]  復占太白胡貉數侵掠獨占辰星續漢志注星經歲星 主泰山徐青兖熒惑主霍山揚荆交鎮星主嵩髙豫太 白主華隂山凉雍益辰星主恒山冀幽并唐志岱宗歲 星位焉至嵩丘鎮星位焉是也北斗之分野若天官書 杓自華以西南衡殷中州河濟之間魁海岱以東北星 經玉衡一徐二益三冀四荆五兖六揚七豫八幽九并 春秋緯文耀鉤雍屬魁冀屬樞兖青機徐揚權荆衡梁 開豫揺晉志一秦二楚三梁四吳五燕六趙七齊唐志 杓以治外故鶉尾為南方負海之國魁以治内故陬訾 [001-18b]  為中州四戰之國是也干支之分野若天官書甲乙四 海之外丙丁江淮海岱戊己中州河濟庚辛華山以西 壬癸常山以北淮南子甲齊乙東夷丙楚丁南夷戊魏 已韓庚秦辛西夷壬衛癸越子周丑翟寅楚卯鄭辰晉 已衛午秦未宋申齊酉魯戌趙亥燕漢志壬燕趙癸北 夷辰邯鄲未中山戌吳越亥燕代星經玉衡第一星以 五子日候之二亥三戌四卯五辰六巳七午八寅九申 [001-19a]  是也河漢之分野若漢志南戒為越門北戒為胡門唐 志山河之象存兩戒觀兩河之象與雲漢所始終是也 諸星之分野若晉志東區青丘隋志齊趙鄭越周秦代 晉韓魏楚燕之星是也 詳見星土隋志春秋有左氏分野一卷通典云諸國分野 具於班固漢書皇甫謐帝王世記下分區域上配星躔
漢天文圖籍
史天官書所見天變皆國殊窟宂家占物怪以合時應 其文圖籍禨祥不法是以孔子論六經紀異而説不書 前天文志晉志馬續云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 [001-19b]  常宿中外官凡百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 國官宫物類之象其伏見蚤晚邪正存亡虚實闊陿及 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歴鬭食彗孛飛流日月薄食暈 適背宂抱珥虹蜺迅雷風祅怪雲變氣此皆隂陽之精 其本在地而上發于天政失於此則變見於彼明君覩 之而寤飭身正事若角亢氐兗至翼軫荆甲齊至亥燕 代秦占弧至晉占參而州國之象著焉三公三能上将 [001-20a]  貴相執法騎官文昌郎位諸侯羽林藩臣司㓂而官名 之象著焉泰一常居營室閣道心為明堂房為天府亢 為宗廟軫胃為庫倉箕為后妃之府及端門掖門帝坐 車舎苑街清廟之屬皆宫象也槍棓矛盾駟驂衿牽旗 市闗梁弧矢杵臼狼虎犠牲溝瀆之屬皆物象也日月周耀 星辰垂精百官立法宫室混成降應王政景以燭形舉其占應覽故考新妖祥之占始漢元年五星聚東井 終元壽元年歲星入太㣲 藝文志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巻 自泰壹雜子星至圖書秘記有日月五星霓雲雨之占 厯譜有月行帛圖月五星行度日晷書自古五星宿紀 [001-20b]  顓頊五星厯日月宿厯厯志引古文月采篇天文志引星傳古厯甘石氏經夏氏日月 傳 續志孝明帝使班固敘漢書而馬續述天文志注 謝沈書曰蔡邕撰建武已後星驗著明以續前志譙周 接繼其下 晉志諸侯之史梓慎卜偃禆竈子韋甘徳 唐昧尹臯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論圖驗 隋志河洛 圍緯雖有星占星官之名未能盡列 壽昌圖儀成于 甘露賈逵星圖論于永元 [001-21a] 
漢月行帛圖 日月交㑹圖
藝文志厯譜耿昌月行帛圖二百三十二卷月行度二 巻 隋志月行黄道圖一巻梁有日月交㑹圖鄭元注 一卷又日月本次位圖一卷京氏日占圖三巻魏氏日 旁氣圖一巻日旁雲氣圖五巻日月薄蝕圖一巻日月 暈珥雲氣圖占一巻 太玄測曰盛哉日乎丙明離章 五色淳光夜則測隂晝則測陽晝夜之測或否或臧陽 推五福以類升隂幽六極以類降升降相闗大正乃通 經則有南有北緯則有西有東廵乗六甲與斗相逢厯 [001-21b]  以記歲而百穀時雍中次六月闕其慱不如開明于西 測曰明始退也元攡曰察龍虎之文觀鳥龜之理運諸桼政繫 之泰始極焉以通璇璣之統正玉衡之平元瑩曰天元 咫步日月紀數斗振天而進日違天而退元告曰地坎 而天嚴月遄而日湛注月日行十三度故疾日日行一度故遲 月令注日 月之行一歲十二㑹聖王因其㑹而分之以為大數觀 斗所建命其四時正義凡二十八宿及諸星皆循天左 [001-22a]  行一日一夜一周天一周天之外更行一度一年三百 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則右行日一日一 度月一日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此相通之數也今厯 象之說月一日至四日行最疾日行十四度餘五日至 八日次疾日行十三度餘九日至十九日行遲日行十 二度餘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日行十三度餘二 十四日至晦又最疾日行十四度餘此月行之大率也 二十七日月行一周天至二十九日强半月及於日與 日相會乃為一月故考靈耀云九百四十分為一日二 [001-22b]  十九日與四百九十九分為月周髀云日猶火月猶水 火則外光水則含景故月光生於日所照魄生於日所 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明盡京房云月與星辰隂也有 形無光日照之乃有光先師以為日似彈丸月似鏡體 或以為月亦似彈丸日照處則明不照處則闇元命包 云日實也月闕也說題辭云星精陽之榮也陽精為日 日分為星故其字日下生也日行遲一月行二十九度 [001-23a]  半餘月行疾一月行天一帀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過而更行二十九度半餘逐及於日而與日會所會 之處謂之辰鄭注周禮大師職云十一月辰在星紀十 二月玄枵正娵訾二降婁三大梁四實沈五鶉首六鶉 火七鶉尾八壽星九大火十析木此一歲十二會也兩 月各有二十九日强半之日合兩半而成一日是月一 大一小之外仍有餘分一年揔三百五十四日是十二 會之實數也仍少十一日四分日之一未得周天聖王 摠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為十二會之大數每 [001-23b]  辰有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是分之為大數也 星次西流日行東轉東西相逆若月初日在星分之初 月半在半月終在末凡十二月日之所在或舉月初或 舉月末皆據大略不細與厯數齊同其昬明中星亦皆 如此 季冬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注言日月 星辰運行于此月皆周帀於故處次舎也紀㑹也正義日還次 玄枵月與日還復會於玄枵二十八宿隨天而行毎日 [001-24a]  雖周天一帀早晚不同至此月復故處 左傳昭七年 晉伯瑕曰日月之會是謂辰故以配日傳又曰龍尾伏辰注日月之會 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見 汲冢周書周月解維一月既南至昬 昴畢見日短極是月斗柄建子日月俱起于牽牛之初 右回而行月周天起一次而與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 周天厯舎干十有二辰終則復始是謂日月權輿武順 解天道南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東流人道尚中 耳目役心 周禮疏指星體言謂之星日月所會名宿 亦曰辰曰次曰房蔡邕曰宿者日所在離月所歴 洪範正義張衡蔡 [001-24b]  邕王蕃等說渾天云天體圓如彈丸北髙南下北極出 地上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下三十六度南極去北極直 徑百二十二度弱其依天體隆曲南極去北極百八十 二度强當天之中二極中䓁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 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從此漸北夏至赤道之北 二十四度去北極六十七度去南極百十五度日行黑 道從夏至後日漸南至秋分還行赤道與春分同冬至 [001-25a]  行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去南極六十七度去北極百十 五度日行處謂之黄道又有月行之道與日道相近交 終而過半裏半表當交則兩道相合交去極逺處兩道 相去六度此日月行道之大略也梓慎曰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 詩十月之交注日月之交會正義日月行相逮及交 而會聚謂朔日也古厯緯及周髀言日月皆右行於天 月行疾日行遲二十九日有餘月行天一周追及於日 與之會每月皆交會而月或在日道表或在裏故不食 月與日同道乃食厯象為交會之術大率以百七十三 [001-25b]  日有竒為限而日月行天各自有道雖至朔相逢而道 有表裏若月先在裏依限而食者多月先在表雖依限 而食者少杜預見其參差乃云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 量不能不少有盈縮有雖交會而不食或有頻交而食 者唯正陽之月君子忌之 春秋正義日月同處日被 月映而形魄不見云日有食之以月不可見故不言月 日食者月掩之也日月之道互相出入或月在日表從 [001-26a]  外入内或月在日裏從内出外道有交錯故日食朔則 交會故食必在朔自隱元年盡哀二十七年積二百五 十五年凡三千一百五十四月唯三十七食是雖交而 不食也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頻食二十四年七月八 月頻食是頻交而食也劉歆三統以為五月二十三分 月之二十而日一食空得食日而不得加時漢末劉洪 作乾象厯始推月行遲疾求日食加時後代修之漸益 㣲密今為厯者推步符合但無頻月食法漢初以來殆 将千歲為厯者皆一百七十三日有餘而始一交會未 [001-26b]  有頻月食者漢書髙祖三年十月十一月晦日頻食則 日有頻食之理 前五行志凡日所躔而有變則分野 之國失政者受之人君能修政共御厥罰則災消而福 至 前律厯志三統厯曰傳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極 於牽牛之初日中之時景最長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綱 之端連貫營室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 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為 [001-27a]  節至其中斗建下為十二辰視其建而知其次堯史以星正時 周史以月正日恐歴久必差而星月則明著易見也月與日同度謂之朔邇一遐三謂之弦衡分天中謂之望 光盡體伏謂之晦晦朔而日月之合東西同度南北同道則月揜日而日食望而日月之對同度同道則月亢 日而月食日體徑一度半所行曰黄道月體徑亦如之所行曰白道日一歲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竒而一周 天乾曰自强晉日自昭天行日進孰使之哉坎為水為月離為火為日坎坤體也坎中乾之二五也乾陽流 於坤隂故月以速為退月體不明待日而明明者乾也離乾體也其中畫乃坤之二五行遲者隂麗乎陽也月 受明於日陽大隂小故曰大明 續厯志極建其中道營于外琁衡追 日以察歛光道生焉日有光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 交生焉朔㑹望衝鄰於所交虧薄生焉月有晦朔星有 [001-27b]  合見月有弦望星有留逆其歸一也步術生焉 淮南 子日行九州七舎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 周髀日 光外照徑八十一萬里 地説書日照四十五萬里 論衡月行一日一夜行二萬六千里 徐整長厯月徑 千里周圍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 抱朴子七曜皆東 行 白虎通天道左旋日月東行 范子計然日者寸 也月者尺也尺者紀度而成數寸者制萬物隂陽之短 [001-28a]  長日行天日一度終而復始如環無端 後漢鄭興傳 建武七年三月晦日食興上䟽曰日月交㑹數應在朔 頃年日食每多在晦先時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月 臣象君亢急則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南史梁顔協撰 日月災異圖兩巻 南齊志漢尚書令黄香曰日蝕皆 從西月蝕皆從東無上下中央者 周禮疏斗柄所建 十二辰而左旋日體十二月與月合宿而右轉 召誥 疏治厯者必先正望朔史官因紀之将言望後之事必 以望紀将言胐後之事則以胐紀望之在月十六日為 [001-28b]  多十六日者四分之三十五日者四分之一此年入戊午蔀五十六歲二月 小乙亥朔孔云十五日即為望是己丑為望顧氏云日月正相望 也 周髀隂陽之數日月之法十九歲為一章四章為 一蔀七十六歲二十蔀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歲三遂 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歲七首為一極極三萬一千 九百二十歲生數皆終萬物復始天以更元作紀厯月 與日合為一月日復日為一日日復星為一歲外衡冬 [001-29a]  至日在牽牛内衡夏至日在東井冬至從坎陽在子日出巽而入 坤見日光少故曰寒夏至從離隂在午日出艮而入乾 見日光多故曰暑 法言月未望載魄于西既望終魄 于東其遡於日乎 桓譚新論揚子雲因衆儒之說以 天為常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乃圖畫形體行度參 以四時厯數昬明晝夜 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 少遲則反右矣虧盈法月於人為近日逺在外故月受 日光常在於外人視其終初如鈎之曲及其中天如半 璧然此虧盈之驗也 蘇氏曰交而食陽㣲而隂乘之 [001-29b]  也交而不食陽盛而隂不能掩也 邵氏曰日隨天而 轉月隨日而行 朱氏曰天最健一日一周而過一度 日之健次於天而少遲常不及天一度月尤遲一日常 不及天十三度有竒厯家筭所退之度云日行一度月 行十三度有竒此乃截法故有日月五星右行之説其 實非右行也 胡氏曰天之形望之其色蒼然南樞入 地下三十六度北樞出地上三十六度一晝一夜行九 [001-30a]  十餘萬里人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之間天已行八 十餘里人之一書夜有一萬三千餘息故一書一夜天 行九十餘萬里天之健可知
漢星圖 蓋圖見言天三家
續厯志賈逵論問典星待詔姚崇井畢等十二人皆曰 星圖有䂓法日月實從黄道 劉向傳晝誦書傳夜觀 星宿或不寐達旦又後漢郎顗晝研精義夜占象度元延中元年七月辛未星 孛東井上奏曰書曰伻來以圖天文難以相曉臣雖圖 上猶須口説願賜清燕之間指圖陳狀上輒入之 唐 [001-30b]  志孝經内記星圖一巻失姓名
漢靈憲圖星官名數
唐藝文志張衡靈憲圖一卷又渾天儀一巻隋志天文靈憲一巻 文選注引張衡靈憲圖注 續漢志注臣昭以張衡天文之妙冠 絶一代所著靈憲渾儀畧具辰燿之本靈憲曰昔在先 王将步天路用定靈軌尋緒本元先凖之于渾體是為 正儀立度而皇極有逌建樞運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 [001-31a]  經天常故靈憲作興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異位天 成於外地定於内天體於陽故圓以動地體於隂故平 以靜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 辰地有三形人之精者作聖實始紀綱而經緯之八極 之維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南北則短減千里東西 則廣増千里自地至天半於八極則地之深亦如之通 而度之則是渾已将覆其數用重鉤股懸天之景一作晷 薄地之儀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 窮天有兩儀以儛道中其可覩樞星是也謂之北極在 [001-31b]  南者不著故聖人弗之名焉陽道左廻故天運左行星 者體生於地精成隋志作發於天列居錯跱各有逌屬紫宫 為皇極隋志作帝皇之居太㣲為五帝之廷明堂之房大角 有席天市有坐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 翼於前靈龜圏首於後狼蚖魚鼈罔有不具在野象物 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於是備矣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其徑當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廣二百四十二分 [001-32a]  之一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陽之類 其數竒月者隂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兎隂之類其數耦 日譬猶火月譬猶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月光生於日 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衆 星被耀因水轉光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衆 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 謂之北斗動變挺占隋志作動係於占寔司王命四布於方為 二十八宿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 二十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隋志星圖海中占一巻海 [001-32b]  中星占一巻㣲星之數蓋萬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咸得 繫命不然何以摠而理諸文曜麗乎天其動者七日月 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貴順也近天則遲逺天則 速攝提熒惑地候見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見昬附于 月也二隂三陽參天兩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芮各一 錯乎五緯之間其見無期其行無度本傳著靈憲筭罔論言甚詳明注靈 憲序曰云云衡集無筭罔論蓋網絡天地而筭之因名焉應間云經思天衢内昭獨智方将師天老而友地 [001-33a]  典與之高睨而大談著懸圖衡集作玄圖太平御覽引玄圖曰橐籥元氣禀受無原隋志張衡集十一巻 梁十二巻又一本十四卷 隋志張衡為太史令鑄渾天儀總序經 星謂之靈憲衡所鑄之圖遇亂堙滅星官名數今亦不 存 文選蜀都月賦注蓺文類聚引靈憲太平御覽引 自地至天一億萬六千二百五十里靈憲注曰太素之 前幽清元靜春秋正義引靈憲曰當日之衝光常不合 是謂闇虚在星則星㣲遇月則月食隋志引張衡靈憲 曰日之薄地闇其明也類聚引靈憲圖曰崑崙東南有 赤縣之州 後魏信都芳撰厯書名曰靈憲厯筭月頻 [001-33b]  大頻小食必以朔證據甄明 崇文目有靈憲圖三巻 仲林子撰
晉陳卓星圖 三家星官圖錄 甘石巫咸三
家星圖 甘石二家星經 二十三家經占
晉志武帝時太史令陳卓揔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圖 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十四百六十四星以為定紀今 略其昭昭者以備天官云隋志自攝提至軍門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 [001-34a]  星并二十八宿輔官一百八十二星名曰經星中宫始於北極次以文昌次以 黄帝坐次以攝提二十八舎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 庫樓至軍門天漢十二次度數州郡躔次陳卓云七曜雜 星氣客星流星雲氣十煇雜氣天變史傳事驗已上並天文志 所載自雜星氣以下皆圖緯舊説及荆州占魏太史令陳卓更言郡國所入宿度 史天官書 昔之傳天數者髙辛之前重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 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弘於宋子韋鄭則禆竈在齊甘公 名徳楚唐昧趙尹臯魏石申夫蓺文志楚有甘公未知孰是 揚子或 問星有甘石曰在徳不在星徳隆則晷星星隆則晷徳 [001-34b]  歸藏昔黄神将戰筮於巫咸 隋志星官之書自黄帝始三國時吳 太史令陳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於圖錄 并注占賛總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 二十八宿及輔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總二百八十三 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宋元嘉中太史令錢樂之鑄渾 天銅儀以朱黑白三色用殊三家而合陳卓之數商巫咸用 黄色七十一座八百一十星魏石申夫用朱色九十四座百四十四星齊甘徳用黑色一百八十座五百一十 [001-35a]  星内官七十六座二百八十一星外官四十二座二百二十三星元嘉十七年作小渾 天以白青黄珠為三家星隋庾季才等參校周齊梁陳 及祖暅孫僧化舊圖刋正踈宻依凖三家星位以爲蓋 圖 三家圖録以隋志考之巫咸五星占一巻甘氏四七 法一巻石氏星經簿讃一巻星經二巻又星官十九 巻渾天圖十巻吳襲撰石氏星占一巻又梁有石氏 甘氏天文占各八巻陳卓記石氏星經七巻史記正 義云楚甘徳作天文星占八卷石申作天文八巻崇 [001-35b]  文總目有荆州劉石甘巫占一巻中興書目有星簿 讃厯一巻 疑後人附益中興書目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集三家悉圖其象有後人附益非 本經若陳卓之書則隋唐志有四方星占五星占各一 卷天官星占天文集占各十巻 唐一行按甘石巫 咸衆星明者圖之 北史魏永熈中詔孫僧化胡世榮等在門下外省校比 天文書集甘石二家星經及漢魏以來二十三家經占 [001-36a]  集為五十五卷後集諸家撮要前後所上雜占以類相 從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中外官及圖合為七十五巻唐志 孫僧化等星占三十三巻隋志云二十八巻 書伊陟賛巫咸作咸乂四篇 世本以為作筮楚辭亦著其名劉昭注後漢志述巫咸 辰守奎太白守井熒惑守參五星入軫水見翼之占晉 志述巫咸彗星出西方之占郭璞巫咸山賦序巫咸以鴻術為帝堯醫漢志河東 安邑巫咸山在南 周禮注引甘氏歲星經説文引甘氏星經 女媊史記索隱按天文志皆甘氏星經文而志又兼載 石氏前志雜占有甘徳長柳占夢二十卷周禮䟽史景紀索隱按石氏星 [001-36b]  傳郎顗傳續天文志注及賈逵論黄道䂓皆引石氏經 索隱引石氏星讃槍棓二星備變龍體主后妃文選注亦引之 月令䟽熊氏及周禮䟽亦引石氏星經後漢天文志注 引石氏星占巫咸占五行志注引石氏占宋志引石氏 説禮大司樂䟽案春秋緯文耀鈎及石氏星經云房心 為天帝之明堂布政之所出又案星經天社六星太平 御覽引甘氏天文占 [001-37a] 
梁天文五行圖
隋志唐志同天文横圖一卷高文洪撰天文集占圖十一卷又星 圖二巻二十八宿二百八十三官圖一卷雜星圖五巻星圖海中占一巻梁有天文五行圖 十二巻亡日月暈圖二卷星書圖七卷
隋蓋圖詳見儀象
志隋高祖平陳得善天官者周墳并得宋氏渾儀之器 乃命庾季才等參校周齊梁陳及祖暅孫僧化官私舊 圖刋正大小䟽宻依凖三家星位以為蓋圖旁摛始分 甄表常度并具赤黄二道内外兩規懸象著明躔離攸 [001-37b]  次星之隱顯天漢昭回宛若穹蒼将為正範以墳為太 史令墳博考經書太史觀生始能識天官 黄顓以來 始作圓蓋以圖列宿
唐黄道圖 蓋圖 覆矩圖見圭景
天文志蓋天之説李淳風以為天地中高而四隤日月 相隱蔽以為晝夜遶北極常見者謂之上規南極常隱 者謂之下規赤道横絡者謂之中規及一行考月行出 [001-38a]  入黄道為圖三十六究九道之增損而蓋天之狀見矣 漢有耿昌月行帛圖亦此類削篾為度徑一分厚半之長與圖等宂 其正中植鍼為樞令可環運自中樞之外均刻百四十 七度全度之末旋為外規規外大半度再旋為重規以 均賦周天度分又距極樞九十一度少半旋為赤道帶 天之紘距極三十五度旋為内䂓乃步冬至日躔所在 以正辰次之中以立宿距按渾儀所測甘石巫咸衆星 明者皆以篾横考入宿距縱考去極度而後圖之其赤 道外衆星踈宻之狀與仰視小殊者由渾儀去南極漸 [001-38b]  近其度益狹而蓋圖漸逺其度益廣若考其去極入宿 度數移之於渾天則一也又規度黄道月道則周天咸 得其正矣大衍厯十議有九道議七術有步月離步日躔 梁令瓉黄道游儀 虚北星舊圖入虚今測在須女九度危北星舊圖入 危今測在虚六度半 古人重厯數之意將欲敬授 人時欽若乾象不在於渾蓋之是非或者各守所 傳之器以術天體謂渾元可任數而測大象可 [001-39a]  運筭而闚終以六家之説迭為矛楯以為蓋天邪則南 方之度漸狹以為渾天邪則北方之極寖髙此二者又 渾蓋之家盡智畢議未有以通其說也王仲任葛稚川 之徒區區異同之辨何益哉
唐木渾圖 渾天圖
厯志麟徳初李淳風為甲子元厯起二年頒用謂之麟 徳厯損益中晷術以考日至為木渾圖以測黄道當時 以為宻 㑹要開元八年六月十五日左金吾衛長史 南宫説奏渾天圖空有其書今無其器臣既修九曜占 [001-39b]  書須量較星象請造兩枚一進内一留司占測許之 吳志陸績作渾天圖
唐南郊星圖
見郊祀類 通典㑹要同顯慶二年太史淳風言昊天上 帝圖位在壇上北辰在第二等與北斗並别為星官内 座之首乃羲和所掌觀象制圖推步有證又按天官書 太㣲宫有五帝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人主之 [001-40a]  象故况之曰帝亦如房心為天王之象豈是天乎
唐二十七宿圖賛
見玉器類
唐五星宿度圖
藝文志長慶筭五星所在宿度圖一巻司天少監徐昇崇文目云二 巻國史志云一巻 通志又崇文目靈憲圖三卷仲林子撰為日紀太隂紀五星 紀三篇天心紫㣲圖歌一巻李淳風撰大象列星圖一 卷太平御覽引大象列星圖正色列象注解圖一卷玄黄十二次分 [001-40b]  野圖一巻 唐志孝經内記星圖一巻太白㑹運逆兆 通代記圖一卷李淳風與袁天綱集
開寳渾天圖
實録開寳二年十月戊寅有司上渾天圖太一圖各一
景祐古今天文圖
景祐三年九月丙子朔司天監丞邢中和上所藏古今 天文格子圖熈寧二年十一月學士司馬光言司天監吏員數百欲試以經史増置卜筮天文三 [001-41a]  式厯筭四科初天禧元年六月戊辰朔王欽若上列宿朝眞萬靈朝眞二圖并目錄六巻祥符三年七月壬 午冬官正韓顯符上外宫星位去斗極度數 康定元年二月辛卯天文官 李自正上星變圖言日與太白犯昴當有邊兵上曰王 者當祗畏天道在人事應之如何耳慶厯六年六月流星出營室南則有 修徳之言皇祐三年九月太隂犯畢宿則有備邊之詔 書目列宿圖一巻嘉祐 中張宋臣考傳記馬遷厯漢晉墮唐諸史凡星有其名 者具事跡本末編為圖玄象隔子圖一巻序云依開元 新度入象星經修定凡二百八十四座總一千四百六 十四星不知作者 [001-41b] 
至和列象拱極
至和元年十月九日庚子虔州祥符宫言道士洞淵大 師李思聰撰集到璇霄列象拱極圖凡三面進納詔思 聰特與進妙元先生名號
元祐四時中星圖
見蘇頌元祐儀象 崇文目大象垂萬列星圖三卷天 象圖一卷 [001-42a] 
紹興蓋天圖
紹興七年六月八日日厯戊戌四川帥司進資州翠微洞隱 士張大檝用唐制剏㨗法蓋天圗新式又進翠㣲洞隱 書寳軸司天玉匣秘書金鍵要訣等詔津遣詣行在所 日厯載大檝狀用唐舊制創為捷法蓋天圖新式亦欲以坐觀天道備上聖乙夜清覽行軍幕中候驗不勞仰 觀陳於几案覆視乎上則乾象雖逺如在目前今造㨗法蓋天畫圖及四正地規為板圖大小四面繳進㫖津 遣赴行在仍賫天文秘書前來進呈 大觀四年十二月戊戌宰臣張商 英上三才定位圖 [001-42b]  乾道御製敬天圖
見後 疏經傳法語於其下朝夕省覽
黄裳天文圖
黄裳天文圖曰經星三垣二十八舎中外官星是也二 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動三垣紫㣲 太㣲天市也二十八舎東西南北皆七宿中外官星如 三台諸侯九卿之類象官如雞狗狼魚龜鼈之類象物 如離宫閣道華蓋五車之類象事經星守常位如百官 [001-43a]  萬民守職業而聽命於七政緯星五行之精歲熒惑塡 太白辰并日月為七政天行速七政行遲故與天俱東 出西入五星輔日月旋五氣如六官分職而治天漢四 瀆之精起鶉火至箕尾十二辰斗綱所指謂之月建十 玄次日月所㑹玄枵至陬訾十二分野辰次所臨天為 十二辰十二次地為十二國十二州 洛書甄曜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為千九百三 十二里則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 春秋元命 包曰天不足西北陽極於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萬里 [001-43b]  孝經援神契曰周天七衡六間者相去萬九千里八 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合十一萬九十里從内衡以 至中衡中衡以至外衡各五萬九千五里 呂氏春秋 曰天道圜日夜一周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 極星與天俱遊而天樞不移 鹽鐵論曰常星猶公卿 也衆星猶萬民也列星正則衆星齊 論衡天之去地 六萬餘里天日行一周日行一度二千里日晝行千里 [001-44a]  夜行千里月行十三度十度二萬里三度六千里月一 旦夜行二萬六千里天行三百六十五度積凡七十三 萬里 左傳天以七紀注二十八宿面七 鄉飲酒義 注三光三大辰也天之政教出於大辰焉淮南子注三 光日月星也公羊傳大火心伐參北辰北極為大辰 書 正義天有日月照臨晝夜猶王官之伯率領諸侯也北 斗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猶 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於四方猶諸侯為天 子守土也 月令疏案考靈曜云一度二千九百三十 [001-44b]  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周天百七萬 一千里是天圜周之里數也以圍三徑一言之則直徑 三十五萬七千里此二十八宿周廽直徑之數也然二 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有萬五千里是為四遊之極 謂之四表四表之内并星宿内總有三十八萬七千里 天之中央上下正半之處則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 在於中是地去天之數也列子注自地而上則皆天矣 春秋正義 [001-45a]  云三統厯娵訾初日在危十六度立春節在營室十四 度雨水中終於奎四度也降婁初日在奎五度驚蟄節 在婁四度春分中終於胃六度也 朱子曰在地之位 一定不易在天之象運轉不停惟天之鶉火加于地之 午位乃與地合而得天運之正厯家以為周天赤道一 百七萬四千里日一晝夜而一周春秋二分晝夜各行 一半而夏長冬短一進一退又各以其什之一焉 凡 星皆出辰没戌故五星為五辰十二舎亦為十二辰歲 星司肅典致時雨熒惑司哲典致時燠太白司乂典致 [001-45b]  時暘辰星司謀典致時寒填星司聖典致時風經星有 常不變緯星有伏見進退與日相終始 二十八宿為 經五星為緯 揚子曰史以天占人聖人以人占天 楊賜曰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雖未形顔色而五星 以之推移隂陽為其變度 杜牧注孫子云歲為善星 不福無道火為罰星不罰有徳 宋有善言星期必退 齊無穢徳彗或可禳 宋景公出人君之言三熒惑為 [001-46a]  之退舎 水土之氣升為曽宙萬物之精凝為列緯皆 本於地而發於天者也 爾雅月陽月在甲曰畢在乙 曰橘丙曰修丁曰圉戊曰厲已曰則庚曰窒辛曰塞壬 曰終癸曰極月名正陬二如三寎四余五臯六且七相 八壯九玄十陽十一辜十二涂厯書謂太初十月為畢聚離騷孟陬國語至于 玄月詩嵗亦陽止周禮注十二月之號謂從娵至荼 角亢鄭夀星辰 氐房心宋大火夘 尾箕燕析木寅 斗牽牛吳星紀丑 須女虚危齊玄枵子 營室東壁衛陬訾亥 奎婁胃魯降婁戌 昴畢趙大梁酉 觜觿參伐晉實沈申 東井輿鬼秦鶉首未 栁星 [001-46b]  張周鶉火午 翼軫楚鶉尾已 玉海卷一
|